问题与机遇
2011-12-29尉小珑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10期
编者按:尉小珑校长虽已年过五旬,却是一个活力四射、极富感染力的人。他由一名英语教师到副校长,再到校长,始终痴情教育。担任西城外国语学校的校长后,他构建以“和谐·发展——爱 阳光 幸福”为核心价值观的学校文化,用智慧的管理带领干部教师,实现了西城外国语学校的跨越发展,由一所基础薄弱校成为北京市普通高中示范校。
尉校长不太用长篇理论去描述他的管理,而喜欢用例子去说明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他会经常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些片段,收录在自己的电脑里,过一段时间后再结合自己学校的管理案例去进行思考和整理。在与尉校长交谈时,我常常感受到他的管理智慧在不断迸发,因此,就约请尉校长从他的许多管理案例中抽取二三给读者,让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管理智慧与激情。
问题是人们期待的理想状态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而人们渴求的理想状态往往高于现实情况,因此问题就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何化解“问题”?遇到问题时,是怨天尤人、灰心丧气、气急败坏、一蹶不振,还是泰然处之、充满自信、勇于面对、智慧化解?大而言之,这是一个关乎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小而言之,是一个要做生活中的勇者、智者,还是懦夫、愚夫的命题。
每一个学校管理者都要建立这样的信念——“是问题,更是机遇。”善于从问题中发现机遇是大智慧,善于把问题变成机遇的人是智者。而进入智者之乐园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中。
善于发现问题是智慧,圆满解决问题靠艺术。只有提不出来的问题,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管理者提高敏锐、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是重要前提,用管理者的个人智慧并调动群体智慧把问题转化为机遇,做出科学可行的抉择,施以实际有效的操作,圆满解决问题,最终改善心智模式,完成自我超越,实现共同愿景是目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鞋业公司的老板踌躇满志,要开拓业务,带队一路人马杀到湘西推销他的鞋。但是到了目的地,他发现当地老乡根本不穿鞋——这是几辈子的习惯,老百姓更没有花钱买鞋的意愿。于是,老板认为他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打道回府,铩羽而归。
另一个老板听到这个消息,却为之一振,认为大好“机遇”正在光顾自己,于是马上组织班子认真调研,远程设计,拟出方案,之后带了一个团队奔赴前一个老板去过的地方,展开一系列行动:下乡访谈、了解民情,根据实际,设计鞋样,很快生产出几款适合当地乡亲的鞋,并用再生胶做原料降低了成本。这种鞋穿着舒适,价格低廉,适合农民在农田耕作时穿。之后,他们又走访村中长者,沟通感情,还让农民免费试穿,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经营策略,很快在当地打开了局面,打响了品牌,并迅速把买卖延展到周边地区,占领了很大市场。这种鞋成为老乡们心中的“阿迪达斯”。
这个故事体现了“把问题变成机遇”的大智慧。前一个老板遇到问题时缺了勇气,少了思索,乏了智慧,轻易放弃,只得选择三十六计——走为上。而第二个老板看到问题的同时就看到了机遇,获得了成功。
我们不是生在真空之中,虽然在尽量避免“制造”问题,但不可能规避所有问题,因为问题出现与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具备“把问题变成机遇”的决心至关重要,培养“问题一定可以成为机遇”的心态尤为必要,学习“把问题变为机遇”的智慧更是不可缺少。
再讲一个发生在江南一所学校的案例:这所学校的校长刚刚接班,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他比班子里的其他成员都年轻,又缺乏工作经验,工作能力未经验证,其他人对这位新校长也缺乏信心,这就形成了“问题”。
新班子成立不久的第一件大事是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教代会代表积极参与,群情激昂,给学校提了30多条意见和建议。会后,校行政班子挑灯夜战,着手研究教职工代表的意见,准备拿出一个向大家汇报的解决方案。
但看到这么多尖锐的意见,有的干部坐不住了,认为教职工的意见有些偏激,很不客观。“从众效应”顿时使行政会成为了“声讨会”,各种情绪激烈交织,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最后成了一个呼声:“别研究了!哪那么多意见啊!没什么意义!”这反映了当时干部的心态,抱怨情绪多于理性思考,还有一种面对问题时的愠怒、不解和抵触情绪。一时间会议几乎无法再继续下去。
此时校长发话了:“各位同仁,今天教代会上大家提了很多意见,有些听了很不入耳,有人感觉很不舒服。但是大家静下来想一想,这是可喜可贺的事啊!这正是我们学校的巨大希望所在,是大家奉献给我们新班子的一笔财富。代表们踊跃提意见,体现了大家对学校领导班子有很大信心,对学校发展有殷切期待。畅所欲言创造盛世,万马齐喑才是可怕!”
此时,班子会上一片肃静,所有干部都神情凝重,若有所思,也有人思绪万千。校长又接着说:“我们马上着手,三人一组,仔细分析代表的每一条意见,归纳汇总,然后针对几类情况分别拿出意见:第一类是建设性的意见,我们可以做的,进入计划;第二类是很好的想法,我们已经准备做了,但老师不知情;第三类是有创意的点子,但学校暂时还没有条件做,我们整理好向全体代表汇报。”
校长的话音刚落,干部们马上秩序井然地开始工作,自动分好5个小组,有人读有人做笔录。灯光下,校长望着紧张工作的同伴,忘却了一天的疲惫,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次“问题”经历使全校干部职工看到了新任校长的“面目”——为人心胸开阔、处事自信果断、遇事沉着冷静、决策充满智慧。
可见,突发的棘手“问题”给这位管理“新手”提供了很好机遇,他也敏锐地抓住了机遇,智慧地做出了选择,获得了初步的信任,得到了执政之后首次考试的第一个“高分”,为今后的合作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把问题变成机遇的机会无处不在,在问题出现的时候,管理者要主动抓住时机引领大众、疏导心理、好言劝慰、良性激励、化解矛盾,把“问题即机遇”的理念运用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起到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
我校一位年轻的班主任接任不久,由于缺乏经验,遇到一个“难题”后,便心绪烦躁,茶饭不思。她的苦恼来自于班中一个暂时落后的孩子的母亲,她称之为“大嫂”。这位大嫂对儿子溺爱有加,呵护不当,还把责任一股脑全推到这位班主任身上。老师和家长多次见面,都话不投机,不欢而散。于是这个老师负面情绪迁移,甚至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学校的餐厅里,这位年轻班主任遇见了校长。在交谈中,我敏锐地感觉到这位年轻老师心有苦衷,于是耐心询问。她给我讲了“大嫂”的故事,谈了她的问题。我静静听完了叙述后,问这位老师:“你知道这位大嫂是来做什么的吗?”姑娘一愣:“她,她来捣乱呀!”“不对!”我笑着说:“这位大嫂是你的贵人,她是来成就你的!” “哎呀,您还开玩笑!我真的烦死了!大嫂一来我就犯憷,有几次我跑到别的办公室躲开她,您还是让她成就别人去吧。”我收住笑容,温和地说:“姑娘你想想,每个老师都可能会遇到过此类情况。问题的症结可能在家长,但也可能是在双方。第一不要胆怯,要有信心,第二好好把前后情况回顾一下,先找找自己这方面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再和有经验的班主任交流、请教一下。把这个所谓难题当作一次历练自己的机遇,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一次自我成就的过程。我相信你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定可以把它变成一次有教益的经历。”
一个月后,这位班主任又遇到了校长。“你的大嫂怎么样啦?”我问。“太好了!跟您汇报,我和大嫂已经成了好朋友,她的孩子也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进步飞速。”姑娘一口气讲了一串儿,脸上洋溢着轻松和快乐。
“你怎么做的?”“上次在餐厅跟您交流之后,第二天大嫂就来找我,我还是有些犯憷,但想到您说的话,心想她是来成就我的。由于有了这样的想法,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带着微笑勇敢地迎接挑战,交流的方式也做了调整,谈话的语气变得温和,我先肯定了孩子的优点,指出了他的可爱之处。出乎我意料,大嫂也亲切了许多,主动谈她孩子的问题,还不住地感谢老师。后来,再谈问题的时候,家长和我取得了共识,也设计了激励孩子进步的方法。这以后我们的交流就不一样了。我还写了很多随笔,记录下这一段难忘的过程。这个事情让我体会了您说的那句话,做个智者,让问题成为机遇。”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问题无处不在,智慧创造机遇。
在今年“两会”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伊始,温家宝总理就引用《左传》中的“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来表达自己在任的心境,情真意切的话语赢得阵阵掌声。这也给予我们启示:遇到问题时,需“日夜思之”,考虑如何将其转为机遇,掌握主动“而成其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家长心有不满,学生受了伤害,老师间有矛盾,工作出现失误等。每每遇到这些情况,作为学校的领军人物,应该怀着积极的心态,善于从问题中看到机遇,直面困难,分析问题,拿出措施,解决矛盾。这样一定会使工作得到改进,管理更加细化,制度更加完善,人心更加凝聚,氛围更加和谐。
□编辑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