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2011-12-29李启寿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5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教学已为现代化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新形态。多媒体的利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如何呢?我想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谈谈我的感受。
一、运用多媒体,提高审美情趣
运用多媒体再现教材中文字所描绘的情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内容形象而具体,既符合了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特点,又有效地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观舞记》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带有异国风情的印度舞蹈《柠檬树》的片断,让学生用心欣赏这段舞蹈,接着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其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这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利于提高审美情趣。再以欣赏的角度学习冰心优美的散文——《观舞记》。舞蹈是一门艺术,我们感受它的博大精深。在结束这节课时我让学生感受中华艺术文化的独特与精妙。让他们再次欣赏舞蹈《千手观音》,把用语言文字描述的课文通过多媒体转化为声情并茂、图片影片相结合的欣赏课,我相信观看了这段舞蹈后大家都会被这群无声天使的精彩表演所震撼。然后让学生用优美的文字描述这段精彩的表演。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动静结合、虚实交替,较大幅度地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教学以绚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声音和方便的操作,把视觉、听觉艺术、视听综合艺术引进语文课中,弥补语文教学只注重概念思维,而忽略直觉思维的缺陷,将过去在教学中无法展现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如教学《纸船》,在导课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营造了一种感悟亲情的氛围,然后出示Flash制作的名家录制的音视频朗读。其优美的画面,充满深情的朗读,一下子将课文的感情基调展现给学生。然后采取不同形式的读、评,学生从读中感受到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使整节课充满了浓浓的情感。这样生动的场景,激发了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浓厚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有效投入学习之中。
三、扩大知识容量,增强融会贯通
教学容量大,传播速度快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采用提供范例、对比阅读、迁移训练来巩固认识、加强理解,这就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和练习。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因为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只能借助投影仪或教师手写,可投影仪清晰度不够,手写又太慢,所以导致课堂容量不够大。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则高效直观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学校的电子阅览室,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好处,经常带学生到电子阅览室查找、浏览,获取课外知识,把课内的知识拓展到课外,形成课内外知识的互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为新课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不会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学习兴趣更浓厚。
四、多媒体教学中的迷茫
1.流于形式,质量下降
教师为了在教学中体现现代教学的特点,都开始使用多媒体,有的老师不会制作课件也借用别人的课件来上,出现了上“多媒体课热”的现象,有的教师甚至每节课都用。我想这并非是好现象。我们知道,一个好课件的制作要花上好几天甚至是1~2个星期的时
间,每天上课使用多媒体其课件来源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制作简单一点的课件;二是从网上下载,从网上下载的课件拿来就用,肯定不顺手,学生听着自然就不顺心。这样的课上起来也没有达到效果,可能连教学目的也不太明确。因此直接把从网络上下载的课件拿进教室,这种现象是不良的倾向之一。
2.追求课件花样,分散学生注意力
现在,有的教师认为课件越漂亮越好,过于重视课件的观赏性,导致课件绚丽夺目,颜色过多,背景复杂,课件画面变化频繁,光怪陆离,或有十分漂亮的背景图片,或有可爱的动画。但图片、漫画和音乐用在这里起不到渲染氛围、营造环境的作用,只能分散学生注意力,最终起到的作用可能只会是画蛇添足。
3.忽视文本感悟
语文教学,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过程,学生对文本的朗读、体会、品析是很重要的。在众多研究课中,笔者发现学生读书声少,看录像多,有些课只有课件中的范读而无学生的朗读,这是不可为的。有些课堂课件做得形式多样、内容繁杂,学生大多时间是在看课件,看得眼花缭乱。试想:学完这节课,学生们对课文理解、语言感悟及情感的体验有多少呢?有的老师把教学的每一步骤都做成了课件,用电脑取代了书本,教师成了一名电脑操作员,忙于操作、解说,可学生并没有得到情感的体验,思维也未得到拓展,师生间的交流显得很苍白。
以上只是笔者对多媒体教学的一些感悟,请同仁们指正。
(作者单位 青海省格尔木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