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综合性学习中的语文素养

2011-12-29王红梅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5期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旨在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
  会所必需的语文实践能力。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综合性学
  习呢?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具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等特点。教师对课文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感染着教师。师生心意相通,互帮互学,投入了热情、投入了个性、投入了情感、投入了整个生命。他们一起赏美景同陶醉,与英雄共悲欢,为美文齐击节。教师、学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互动中彼此交融。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建立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训练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程,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耳,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多读、多说、多感悟、多交流、多合作、多活动,把无生命的语言符号还原成现实生活中一幅幅生动的场景。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适宜的活动形式,设计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味的表演、游戏、竞赛中,通过“唱、画、演、写、赛、做、辩”等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训练智能;把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教育名言,揭示了语文和生活的深层联系。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找准课内外知识的联系点,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书本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确定课题、制订方案、收集资料、展示成果”等各个环节,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与学生合作、与学生共同成长;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并通过学生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作文、自办报评比、语文综合性成果评比、特色材料评比等各种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文本的文字与情感、形式与内容要作整体联系性的把握。要逐步扩大学生的认知单元,尽量让学生整体地(通篇)、成块地(整节整段)阅读课文、触摸语言材料,获取系统、完整的心理体验。如果忽视了教学内容的整合,就容易造成条块分割的逐字逐句的分析、讲解,造成教学中名目繁多、形式各异的题目练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总揽全篇,将语言、意义、表象、情感进行整体性的、全方位的感悟、体验、内化、吸收和迁移运用,千万不能“为了一棵树,放弃了一片大森林”。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感知、感悟、完善、积累、迁移的过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也是符合语文教学“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的基本策略的。教学中,教师应从整体入手,全面协调这五个环节的教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这五个环节的教学的整体联系;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每一环节的教学的整体把握。语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学中只要我们切实把握语文教学的整合性,运用整体教学,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真正以生为本,创设大学校、大课堂、大学科的大语文教育环境,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教育体系,走大语文教育之路,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