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服“唱读”之我见

2011-12-29张艳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5期

  许多农村小学的小学生仍有“唱读”的习惯,他们在读书时,常常两字一顿,并带着长长的拖腔。这样,文章的词句不但被读破,而且腔调呆板、单调、乏味,长期下去,不仅严重影响朗读水平的提高,而且会造成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差。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唱读”习惯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改进教生字的领读方式
  不少教师在教低年级学生学汉字时,常这样领读:“桃(táo)——桃树的桃——”“灯(dēng)——电灯的灯——”。学生在跟读往往把生字的读音拉长,久而久之容易养成拖泥带水的习惯。我们可以改用更简洁的方式领读:“桃,桃树”“灯,电灯”,这样既遵
  循了“字不离词”的原则,便于理解、记忆、应用生字,又能杜绝
  “唱读”。
  二、教师范读,激发兴趣
  教师深情并茂的朗读,不但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进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起到示范作用。特别是在低年级,教师的范读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我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课文中有那么一段: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我先示范朗读,然后再让学生读,这样不仅可以正确指导学生断句,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蝴蝶谷中各种各样的蝴蝶聚在一起的美丽情境。只要能让学生走进课文情境,正确断句,读好长句,就不会有“唱读”的现象发生。
  三、联系生活,诱导情感
  好的朗读,不只是清晰、流利、悦耳的音调,更重要的是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内涵,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带着某些感情来朗读,从而即可避免呆滞刻板的腔调,这样想“唱”也“唱”不起来了。我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指导学生朗读“骆驼妈妈疼爱地说”的话语时,学生朗读不出母亲关爱的语气。我便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受委屈的情境,说说当时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安慰自己的。模仿妈妈的语气,读一读骆驼妈妈说的话。果然,学生的朗读有了很大的改进。
  四、利用课件,入情入境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通过乐曲中音符的力度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给学生一种更直接、更丰富的感受,更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朗读《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先在优美的旋律中,给学生范读课文,让他们去感受桂林优美的景色,然后让学生随着音乐轻声地练习朗读课文。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在克服学生朗读弊病的同时,更要加强语文教师自身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潜心研究,把“有感情朗读”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还语文课堂一片琅琅的书声!
  (作者单位 山西省沁水县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