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化学教学的实践策略

2011-12-29王宝斌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5期

  摘 要:九年级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习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法,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启蒙阶段形成的学习方法、养成的学习习惯必将影响学生高中乃至大学的化学学习,因此做好启蒙阶段的化学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体验式”化学教学关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将文本学习与生活经历、生活经验相联系、相比照、相印证,在此基础上掌握知识,感悟方法、体验价值,具体说就是:在教师讲解中答难释疑,在合作对话中共同成长,在探究实践中增强能力。
  关键词:体验式;讲解;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了解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但是,预习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预习时产生的疑惑需要在课堂上解答,无法理解的概念需要教师讲解,不能试做的实验需要教师或学生来演示,产生的相异构想需要辨错、析错、纠错,简而言之,课堂教学是对预习的深化和提高,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的智能提升。
  一、在教师讲解中答难释疑
  1.精选讲授内容
  过去,也曾强调“精”讲。问题是“精”讲什么?一般都认为要讲“重点”“难点”。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张人利校长强调要讲学生自己学不懂的。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不管是“读”懂、“练”懂、“做”懂,还是“议”懂的,教师都不应该讲。但是,对于那些学生不能理解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大胆地讲,还要讲清讲透;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还要强调、说明,甚至要花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应用多种方法、措施指导学生,直到学生理解了、学会了为止。例如,课本《§6-3物质的溶解性》一节中,对于“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既是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溶解度”这个概念。要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就要创设情境,进行必要的计算,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设计习题,课堂训练,及时检测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检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教师、学生知道理解了多少,还在于让教师、学生知道不理解的有多少,不理解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暴露“学生的闪亮点”,为深入理解、灵活运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做好充分的准备。
  2.精设讲授语言
  当前,教师注重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预设,往往忽视了对讲授语言的设计。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景:教师(特别是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就某个问题讲了一遍之后,担心学生不理解,于是再重复一遍,结果学生越听越糊涂,云里雾里,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导致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教师没有精心设计讲授语言,教师语言的随意性很大,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教师要精心预设教学语言,至少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语言要精练,能用三句话讲清的问题绝不用五句话;二是语言要风趣幽默,要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例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师生将实验步骤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七个字,教师用谐音将其幽默的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这种谐音式概括复习,删繁就简,择精选萃,有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三是要善用比喻,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例如,在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教学时,就可以这样归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化合反应:A+B=AB(一见钟情型);分解反应:AB=A+B(感情破裂型);置换反应:A+BC=B+AC(挖墙脚型);复分解反应:AB+CD=AD+CB(互挖墙脚型),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掌握了四种基本反应的特点。
  3.精筛教学方法
  “读、讲、练、议、做”是化学教学的五大法宝,但是这五大法宝没有固定的流程和用时限定。一堂课,完全可能是先“练”后“讲”,也可能是不“读”、不“练”、不“议”、不“讲”,而是先“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确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用时;不拘泥“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应用完整;不规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顺序。应根据教学内容、学情灵活安排,不拘一格选方法。例如,在《§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教学时,可以先“读”后“做”再“议”,而“质量守恒定量”的教学就可以是先“做”再“议”后“练”。
  二、在合作对话中共同成长
  合作、对话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互动方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合作对话,彼此交流经验和体会,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1.聆听交流,分享思维
  “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其中“议”是教学的核心,“议”的本质就是对话。从对话的对象来看,有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学生与自己对话。从对话的形式来看,有个体与个体对话,个体与群体对话,群体与群体的对话。从对话的本质来看,是经验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可以将4~6位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小组,推选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创设多种情景组织对话交流,开展小组内兵教兵、兵练兵,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的达成率。
  2.分工实验,培养技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原理,培养问题意识、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熟练实验技能都要以实验为基础、以实验为媒介,因而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学生走进实验室动手实验、亲自体验,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有效方法。为了确保学生实验取得预期效果,学生第一次走进实验室之前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每次学生实验强化训练。学生分组实验前,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动手能力强的同学首先示范,然后辅导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及时指正实验中的错误与不足,给予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更多练习的机会,这样优势互补、以优带差、协同发展、共同成长。
  3.角色互换,查错纠错
  “做”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做”通常以课堂检测、课堂训练、学生实验的形式来检验教学达成率。例如,《化学反应的定量计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五个步骤(写、找、列、解、答)之后,组织学生当堂检测,小组内互查互批,互帮互助,把同学中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知错、辨错、析错、纠错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三、在探究实践中增强能力
  九年级化学课本中大量实验为探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在组织探究教学时,不必刻意追求一套看似完整的探究步骤,要关注探究教学精神内核,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怀疑精神、求证精神。在开展探究教学时,要精心筛选探究问题,灵活取舍探究环节,准确把握探究程度。
  1.精心筛选探究问题
  主动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天性,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有明确要求的学科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问题)都有探究的价值,必须对探究问题精心筛选,教师应根据地域特点、学生基础、教师特长筛选出合适的探究问题,这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
  哪些问题适合探究教学呢?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研究值得借鉴:当教材内容是针对形成相应科学领域的概念、规律和理论,而不是提供实践活动材料和培养劳动活动的实验技能、技巧的时候;当教材内容不是崭新的,而是在逻辑上继续充实以前所学知识的时候;当教材内容适合于学生做出独立结论,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适于做出概括的时候;当教师训练学生开展活动来解决问题情境的时候,都适合采用探究教学法。对于那些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就可以从问题堆中删除。有的问题虽然有探究的价值,但是受学生知识基础或者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无法开展探究,对于这些问题可以留在课后或者兴趣小组活动时开展探究。
  
  尽管探究教学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等方面有许多优势,但是探究教学也有不少弊端。例如,教材中某些新知识的学习,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作为铺垫,探究教学的效果就很差;在学习复杂知识时极其需要教师的讲解,这时不适宜采用探究教学法,因为独立探究对多数学生不可行,但是,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探究情境,以消除探究教学的这些弱点。例如,教师可以适当插入探究活动的某些因素,或者反之,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直接说明学生自己无法“发现”的问题,这样可以减少探究教学的弊端。例如,在《酸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后生成的是什么?
  2.灵活取舍探究环节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验证实验、交流与汇报、反思与评价五个基本程序,但是就某一个具体的探究问题而言,不一定每个程序都要平均使用力量,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的问题适合全程探究,例如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得出结论都值得探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探究教学;有的问题只需要重点探究某个环节,其他环节可以提供资料,减轻探究的难度。例如,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探究教学的重点是猜想、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其他环节就不必要进行探究。
  3.准确把握探究程度
  五个探究环节开展的程度应依据学情来定,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2000年出版的《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每一个探究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的程度分别进行了划分和描述,对探究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学习者自主探究的程度越少,教师和学习材料指导的程度就越多。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适当给予指导,或增加或减少某些探究资料,准确把握探究教学的程度。例如,将固体酒精置于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固体酒精完全燃烧后,蒸发皿中残余了少量白色固体。如果对白色固体的成分展开探究,教师就要提供固体酒精的相关资料:由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作为凝固剂,酒精填充在硬脂酸钠骨架间隙中,即可得到固体酒精。固体酒精在较高的温度下燃烧时,硬脂酸钠可完全转化为硬脂酸和氢氧化钠,硬脂酸和酒精均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学生根据固体酒精的制作方法就能对燃烧后剩余的白色固体的成分做出三种猜想:白色固体只有NaOH;白色固体只有Na2CO3;白色固体可能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通过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启蒙性是九年级化学的显著特点,“体验式”化学教学通过课堂指导、检测评价,深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