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011-12-29翟社民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5期
摘 要:从创新教育角度对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做三点简单论述:启发、诱导、激发创新动机;联系实际,增强创新意识;利用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培养;创造力;化学教学
创造力是推进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推动力和根本保障。创造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动学习、超前学习、创造性思维的结合运用和体现以及潜意识的开发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等;对学生要有民主平等的观点,要坚定学生的创造志向,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独立地去发现、去创造。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启发、诱导、激发创新动机
教育方法要富有启发,勇于创造,应采取启发式、发现式、讨论式、探究式、实验式等。
平时课堂教学在打实基础的前提下,渗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创新动机,就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其充满好奇心。学习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时,给学生讲授侯德榜的故事:当年帝国主义垄断了制碱技术,旧中国纯碱工业是一张白纸,面对这一问题,侯德榜出自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产生了“要创造出中国人的制碱法”的创新动机和思维,经长期研究,改进了索尔维制碱法,终于制造出了“红三角”牌纯碱,并一举夺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增添了无限荣光。这个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创新动机。再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简史:在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这一发现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既学到了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又激发了他们大胆探索的精神和创新动机。
二、联系实际,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造力。化学源自生活,又要为生活服务。人们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用等都离不开化学,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联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中列举了121次学生活动内容。其中:调查与研究(上、下册)4+8=12次,活动与探究11+12=23次,家庭小实验4+6=10次,阅读20+18=38次。讨论20+14=34次,探究课堂练习2+2=4次。如何利用好这些内容,这是我们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的新课题,在教学中也可以联系日
常生活中的事例,加强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
三、利用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例如:在讲溶液的内容时,设计了下列片段:
问题情景:“在气候寒冷的地区,街道上的冰会影响车辆行驶。晓明看见有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为什么?”
探究活动:将一些碎冰放在100 mL的烧杯内,测量温度:再将少量食盐加入烧杯,用玻璃棒搅匀,测量温度。记录并分析现象。
通过比较两次测量所得的温度,学生即可了解加入少量盐能
使水的冰点降低的事实,所以撒盐能阻止路面结冰。
又如,在学习金属时,可设计如下片段:在切过咸菜的菜刀同一面上选相近的3处进行下列实验:
一处用湿棉球润湿;另一处用干布擦干;第三处用干布擦干后,涂上一层植物油。放置一昼夜,观察菜刀3处表面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二氧化碳的制取时,大胆让学生自己设计合理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进行组装,全班分为8组,提供给每个小组的不完全一样,最后让各组交流展示装置。
类似的假说还有很多,只要引导学生善于挖掘和运用,就能开阔学生创新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己任,寓创新教育于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自己是一个创新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聪明才智超常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雷子升,胡鑫.讨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几种途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11):30-31.
[2]吴红,杨丽娜.新概念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5.
[3]王健.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探微.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1):22-23.
(作者单位 陕西省洋县龙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