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2011-12-29史松波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5期

  一、用教师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体验语文之美
  要想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进入角色,就需要教师增强语言魅力,“厚积而薄发”,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俄罗斯有句谚语:“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的是语言。”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如春风化雨,常常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获益匪浅,自然而然地产生美感体验。讲事件,讲得有声有色,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画面;讲人物,讲得栩栩如生,让学生与文中的人物直接对话。要增强课堂的语言魅力,需要教师具有学识、智慧和激情三方面素质。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对作品、对人生的真知灼见,激情投入,用心激情,以情感人。
  增强语言魅力,用美的语言去描写自然的美、人物形象的美,再现生活的美,揭示人生真谛和科学真理,这样,把传授知识和审美教育融为一体,既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味语文之美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包括紧抓课本中的佳作美文和扩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阅读。
  课本中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比如七年级的《安塞腰鼓》《山中访友》《济南的冬天》等都是美文,很适合反复诵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针对这一点,我广泛发掘班级学习阵地,让学生广泛阅读。开辟了“每周必读”,读报,课外阅读摘记,并不定期进行交流,从而在班中掀起了阅读的热潮。
  三、用教学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欣赏语文之美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赋予语文教学技能方法以艺术的美,让学生快乐、喜悦、痴迷。包括情境激趣、小组探究、走向社会等。
  1.情境激趣“乐”语文
  在教学《童趣》时我给了学生5分钟的时间盯着教室里的电扇,让他们切实的体会到“项为之僵”的感受。教师创设了情境,使课堂由“平面”变得“立体”,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乐”学语文。
  2.小组探究“析”语文
  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我就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美在什么地方,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学生互评,老师点评,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信息传导多向畅通。
  3.走向社会“用”语文
  学生学习须以生活体验为基础,在自然、社会、生活中学习。比如让学生找找身边的不规范字、为身边的实物写广告词等,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积累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作者单位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王集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