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2011-12-29郝卫东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5期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现代教育理论还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走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困境的关键所在。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历史学科、教材的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但必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1.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使中学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的工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融智怡情,赏心悦目,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我上起始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原始图片资料。把一些考古学、史学界新的发现以及科研成果信息告诉学生,把学生要学习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我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
  2.质疑设问,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例如在讲述《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中法战争》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答“镇南关一战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将冯子材带领军民取得胜利。”我再追问:“接下来战局如何?”当学生兴奋地回答“中国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并导致法国茹费理政府的倒台”后。我用沉重的语气说:“但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同学们一片愕然,我紧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看不懂的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立即展开积极的讨论,纷纷发表个人的见解。最后大家在思考中认识到“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是清政府一味妥协求和卖国的结果。”所以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同时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中学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一堂历史课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例如在讲授《戊戌变法》时,我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禧太后追捕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
  二、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紧紧跟上教师的节奏,开展自主学习
  从学的一方面来看,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摆正师生位置,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使他们能发挥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也就是历史教学活动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求为基础,主动体验和感受历史过程,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
  1.创设参与氛围,培养参与意识
  教师必须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以平等的身份来到学生中间,尊重学生的一切,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地听取学生的观点和意见,注意发现学生发言的合理部分,绝不轻易否定,而以学生口吻谈看法,让学生都认识到: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坚持教学中的学生“无错原则”
  即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对知识有错误的理解,允许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答对时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答错时也不指责,这样使课堂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保证学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
  3.使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
  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只求“师”,不求“思”,当忠实“听客”的不良习惯,鼓励他们多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联系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来回答问题,结论只求正确,不求统一。问题的标准完全可以弹性化,允许多种答案并存,只要是有道理的,可以讲通的,就可以保留。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中学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才能促进自我发展。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这也反映了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教育方向,它应是每一位历史学课教师不懈的追求。
  (作者单位 河南省民权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