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反思的数学交流
2011-12-29王索欧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5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的课程目标。如何理解“反思”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反思”概念:“(1)反思是一种以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为对象的思维活动或思维方式,比人的一般思维活动层次更高;(2)反思是一种自我反省过程,是一种带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以追求理性为目的的自我意识,即元认知;(3)反思是一种探究实践的问题解决,从而促进实践合理化的行为;(4)反思过程中自我得到发展,特别是形成一种反思的能力。”[1]
促进学生反思的数学交流,教师首先应意识到: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目的是逐渐推动学生去反思他们所做的解答,进一步得出正确的数学推理;教师要认识到,学会分析和反思别人的解释是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过程的必经之路,而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自己和他人的解释;通常一个学生已有了对问题的一种看法,该学生能从另外一个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的反思中获益,例如当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或者用此方法解决了,他们从其他人用直观(如图形)方法解题的观点中可以获益。教师对此有了合理的认识后,下面就是该如何交流了。
促进学生反思的数学交流,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尝试:
“如果别人对你的想法不屑一顾,你就会对他们的想法嗤之以鼻”,因此,促进学生反思的数学交流,不能轻易否定对方的想法,而是先从合理性角度来认识其积极方面,再从不恰当处来认识,这样批判性思考有利于促进反思性交流的发展,而不会阻碍交流
发展。
通过要求学生“出声思考”以及教师和同学提出激发思维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对”“错”式问题,能够促进学生动脑思考、重新考察推理过程、检查自己的想法。
另外,还可以使用逻辑推论的交流方式来促进学生反思。逻辑推论这种影响技巧,是教师根据学生所提供的有关信息,运用逻辑推论的原则,引导学生认识其思维及行动可能引出的结果。运用这种技巧时,教师常常可以用“如果(假如)……就会(那么)”这一类条件语句。逻辑推论为学生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思维,预先想到事情发展的可能结果,进而使其意识到自己思维、言行的不妥之处,从而改变之,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通过认真地倾听和思考他人的观点,尤其是反思过之后,学生能学会成为一个能进行批判性数学思维的人。“批判性思维包含三个部分:首先,批判性思维需要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需要问的问题,好的问题,问题能够指向事情的本质。批判性思维需要觉察到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批判性思维需要努力用推理来回答那些问题。第三,批判性思维需要相信我们推理的结果。”[2]
参考文献:
[1]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2][美]GeraldM.Nosich.学会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批判性思维教学指南[M].柳铭心,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秦渡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