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011-12-29甘华芳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5期
摘 要: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最普遍、最根本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关键。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教学方式、塑造和谐的开放课堂、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与尊重、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构建小学语文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课堂;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和谐是宇宙万物的最佳状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也是人类几千年来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理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认为,“教育技术的顶峰是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罗杰斯也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和谐的教学环境包括心理方面的环境和教室布置的环境。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你,信任你,才愿意接近你,和你的关系也就会越来越融洽。现代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地看待学生,师生在交往时,要把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既不能因为教师是管理者、教育者、有知者就高学生一等,也不能因为学生是被管理者、受教育者、无知者而低人一等。尽管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与人在气质、性格、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人格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在交往中教师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诚心,彼此尊重,自由、平等
相处。
教室环境的布置也很重要。美的环境总能使人心旷神怡,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美的环境中,会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对美的感觉是直观的、具体的,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创设优美的视觉环境和氛围将学生引进语文课堂,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
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每学期开学时,我们可以和学生共同精心布置教室: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名人名言,或者是一些名人图片。图书角上用彩纸剪些图形用以装饰。各类学习用具及清洁工具都整齐美观地摆放在专用的柜子里,书柜或三角橱上可以摆上一两盆花卉,使整个教室立刻焕发生命活力,充满生机。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让教室呈现一个色彩丰富,弥漫着愉悦氛围的教学环境。逢年过节,我们还一起自制一些小饰品给教室锦上添花。此外,根据平时上课的需要,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与学习相关的内容。如教学《海底世界》时,可以在黑板上画上海底动物。教学《变色龙》时,可以在黑板上贴上它的图片。这样又增添了学生的新鲜感,提高了学习兴趣。因此,每当我和学生走进由我们自己亲手布置的教室时,我们能充分感受到环境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会油然而生。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耐心地去雕塑、去帮助每一个学生。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护学生、信任学生,把学生放在心中,给予每一个学生无私的爱。比如平常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心理状况,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情况给予关心和帮助;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真诚恳切。
有人说,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85%要靠他的沟通技巧。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首先是通过与教师的人际关系的感受,来决定是否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是否愿意遵守这个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否喜欢学习和参与这个教师所提供的各种活动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关爱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个学生。不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常用激励的话语让成功的学生得到鼓励,树立成就感。教学无小节,通过一个嘉许的目光、一个亲昵的动作(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亲亲学生的脸)、一句赞扬的话(更精彩时奖励一朵小红花)或一句包容和安慰的话,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鼓励。这不仅是教师的教学艺术,更是落实新课程改革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的体现。
三、构建和谐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应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让教学活动“动起来”,师生互为补充。新课标提倡评价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调。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改变唯由教师评价学生这种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提倡把对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因此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舞台,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体验收获,成果得到充分、适当的肯定。以评价为媒介表达了师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同学们的民主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塑造和谐的开放课堂
“要使语文教学保持一种开放状态,就要有意识地把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学校语文教学与社会语文环境结合起来,让它们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语文教学的课堂延伸。”显然,除了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延伸我们的课堂,共建丰富的、多途径的教育,呈现一个开放的课堂和情境。美好的情境,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思维的极大活力,为学生乐学创造了条件。第一,教师要在讲授课文时,巧妙构思,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帮手,帮助他们扫除障碍,克服困难。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像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指导学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三,将学生由怕学转变到爱学,很多学生最怕写作文,提笔便感到无话可说,简直是厌烦透了写作文。此时,教师要让学生去深入地体验生活,例如:带领学生郊游,寻找春天的脚步,这样学生就不会无景可写,无情可抒了,有了直观的感受自然就有话可说,有物可写了。
五、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与尊重
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丰富的知识和健康的体魄来影响学生,使他们与教师之间产生亲和力。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互重的教学观念,构建互相理解尊重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在互相尊重中化解角色沟通矛盾。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自我展示、自我实现,形成活泼、开朗、自信、进取的性格和心理,增强对教师的信任度。学生要充分相信,教师不但可以成为学生的良师,给学生传授知识,释疑解惑;也可以成为学生的朋友,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教师的慈爱是一种教育,教师的严厉也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虽然方式、方法不同,但教育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因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是教师的巨大收获。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是一种尊重,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在倾听中师生可以实现理解与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达到师生、人课协调相处。
六、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地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使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总之,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改革创新的空间,实践告诉我们,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不断丰富自己,以育人为本,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郭根福.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出
版社.
[2]傅道春.教育学:情境与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
[3]房鸿烈,韩和鸣.中小学教学策略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
[4]马振海.素质教育读本.河南大学出版社.
[5]王北生.教学艺术(修订本).河南大学出版社.
[6]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河南省民权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