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儿童成长中的重要因素
2011-12-29刘波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5期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儿童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条件,提出某种问题,启发和促进儿童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承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儿童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应努力帮助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做好准备,在教育中循序渐进,
步步深入。
一、真实感知——引导儿童正确认识挫折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我们应客观评价,并根据儿童的成长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励儿童向正确的发展目标努力。如果家长只看到儿童的优点而无视他的缺点,儿童就会对自己的不足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导致骄傲自满,不能接受失败;如果我们对儿童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就会增加儿童的心理压力,使儿童不敢面对失败。当然家长如果总是挑儿童毛病,贬低儿童,对儿童不抱期望,也同样会伤害儿童的自尊。这样的儿童缺乏自信会逃避困难,以求避免挫折。总之,我们对儿童不合理的期望,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阻碍儿童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使原本不应引发挫折感的事件,即正常的失败或稍加努力就可以克服的困难,都可能对儿童造成挫折。
二、情境磨炼——提高儿童的挫折承受力
情境磨炼,主要指在儿童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我们随机利用现实的情境,或有意模仿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在这依据“难题”或“情境”中让儿童开动脑筋,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培养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要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儿童逐步经受磨炼。如在户外活动时引导儿童走“障碍路”、钻“黑洞”;在UY6cdSCa86tkhMuJ6Cfk7A==生活中勇于接受批评等。当然,设置的情境应适合儿童的心理承受水平和理解能力,把握好情境的“难度”和“强度”,避免使儿童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须强调的是,当儿童对难题遭受失败而出现情绪波动时,不必急急忙忙包办代替,更不能埋怨和奚落儿童。正确的方法是留在儿童身边给他们一种安全感,同时鼓励儿童积极尝试,寻找战胜困难的途径和方法,必要时给予一些引导。让儿童坚持几项体育活动、让儿童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让儿童参加家务活动等,远比你的说教更能有效地培养儿童承受挫折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能力。
三、榜样力量——增强儿童战胜挫折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着显著的影响。给儿童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不仅有助于儿童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还可以向儿童揭示出这样的道理,对任何成功不仅仅是羡慕而更应敬佩和学习,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四、鼓励保护——改变儿童的受挫意识
儿童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我们要鼓励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独立完成任务、自主战胜困难等,一旦儿童取得进步后,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给予鼓励和赞扬,强化儿童的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儿童的神态。成人的鼓励与肯定既能激发儿童追求自主自强,使儿童的受挫意识得到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所以,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的重要因素,我们千万不可忽视这一重要因素。正确引导儿童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不但能保持心理平衡,而且能战胜挫折,使儿童心理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服务分公司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