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长三境界

2011-12-29马志响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1年7期

  
  水就是水——校长就是校长
  
  校长就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学校的法人代表,他们的自我定位和群众定位皆是教育行政部门任命的教育“官”员。他们内心是把校长当“官”(即领导)来做的,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眼睛向上、对上负责。他们只会站在校长这个高层位置上思维,行事管理的风格尽显长官意志,他们爱以口号的“民主”代替决策的民主。为了做好一把手领导,保持领导权威和独立,他们十分注重拿捏与下属的关系,始终与师生保持距离感和陌生感,令其捉摸不透,不易亲近,美其名曰:“高处不胜寒”才是“为官”(当领导)之道。他们举止行事一般都有“官”(领导)像,且注重排场、礼仪,时刻注意保持着自我的光鲜形象。他们喜欢装饰学校的门面——他们的校长办公室通常宽敞明亮,布置、装点得豪华气派,以便更好地接待上级领导。他们可以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验收而全校停课排练欢迎仪仗和打扫卫生,可以为领导的莅临检查而使学生全体列队静待数十分钟。却从不愿深入教师办公室,走一走,看一看,体察“民”情去。他们和教师的关系基本上属于平行线关系,丁是丁、卯是卯,从不愿意俯下身子(无论是身体上的俯视还是心灵上的俯视)与师生对话,亦无交心之时。他们管理的视角是自上而下的,以行政领导师生、领导一切,在管理上只“管”不“理”,从不注重顾及教师的情感、心绪和感受、内需等。在管理上他们既没有自己的想法,也没有自己的做法,不会创新,只会跟风,邯郸学步、亦步亦趋。他们只有执行力,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意志是他们的天职。他们特别注重管理教师的时间和课堂,一天到晚一遍遍巡视着办公室和课堂,似乎看住教师、看住课堂管理就一切OK了。对于管理,他们一般制定许多条条框框和规章制度,以简单的条条框框和制度约束统领一切,量化考核是他们的长项,也是他们奉行的管理策略。他们的管理就是做加法,就是给教师“判试卷”——对照规章给教师打成绩做考核。所以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就是校长是一把手领导,行事作为一定要有校长的“高度”,一定要和普通教师分好类,画好线,校长就是校长,距离是校长“有效”管理的半径,在他们的思维里行政领导是校长的本质属性。
  
  水不是水——校长不是校长
  
  校长不以行政领导为唯一属性,不以领导自居,他们有着“教师属性”。校长不仅仅是指挥官,还是普通一兵,且校长始终以“士兵”作为自己的价值定位,以教师角度来做管理,即“换位思考”“下位思考”“重心下移”“潜水”管理,“潜”得深,才看得透、明、真。他们能够放下架子,工作上体恤教师的艰辛,生活上关心教师的难处,情感上关怀教师的冷暖;能够想教师所想,深入教师之心换位思考,能够把教师的心融入自己的心里,懂得教师的苦,懂得教师的累,懂得教师的幸福,懂得教师追求的“心本”理念。他们能够品味着教师的思、想、感、悟,咀嚼着教师的辛酸、苦辣,与教师情感共鸣,情智共生,精神相悦,心灵相吸;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敏锐洞察教师的内需,为教师全身心地工作做好“后勤保障”,解除“后顾之忧”。因多了一份教师情怀,管理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李镇西就是这样的校长。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站在教师角度来做校长的,这不是我的自我感觉,而是我的学生和教师给我的评价。我经常在网上搞调查:你觉得我做得怎么样,你觉得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有些教师会给我发信,给我提意见,还有发短信的,当面提的也有,我觉得这样很好,我就是喜欢把自己的心掏给老师看。李校长把教师当成做校长的“资本”“利器”,发扬“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的“平民”管理思想,拜教师为“师”,树立“教师第一”的理念。而教师成了他做管理的第一资源,管理的“共同体”“智囊团”“亲友团”。视角的切换成了他杰出管理的“聚宝盆”“精髓”,因此管理熠熠生辉。
  不仅如此,这类校长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平台,一个阶梯,一个善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教师,是与教师同呼吸、共命运的亲密战友。校长更多的是“高级服务员”“高级护师”,以服务师生、成全师生、为师生作嫁衣裳为己任。校长不单纯是行政上的领导,他们还是教师的教师,他们以教师的成功为自己的成功,以教师的成才为自己的成就,以教师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以教师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师生的满意、拥护和爱戴为最高荣誉。思想和言行始终和教师保持一致,与普通教师一个战壕,无官场做派,无居高临下,无颐指气使,无发号施令,无自然地与教师保持圆点与圆周的距离,与教师划清界限,若即若离,让教师捉摸不透,而惯用模糊管理等。领导出自教师,他们工作的最终指向是服务教师,成全教师,帮助教师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坐标、价值和快乐,是派往师生世界的使者,是教师的教师,他们用学术、文化去引领教师,用思想去照耀思想,用心灵去体悟心灵,用爱去浸润教师心灵。他们亲近教师,走进教师,俯视(心灵和身体上的俯视)教师,是教师的加油站和发动机。会在教师情绪不佳时,送去伙伴般的真诚问候、鼓励;会在教师有困难时,挺身而出,为教师排忧解难;会在教师成功时送去鲜花和赞美;会在教师困惑时,送去有力的点拨、引导。能把准教师的脉搏,做教师天空的“启明星”。他们用思想的大厦挑起承载教师,承载教育的重则大任;他们用满怀的赤诚为教师开辟新天地,开创教师专业发展新纪元。他们用文化引领教师走向成功、成熟、成就,走向教育的伊甸园。
  这样的校长更多的是平民教师情怀,是服务师生的公仆,从不以领导自居,从无官气,他们管理的视角是自下而上、立体多维的,总是以温和、亲情、服务为己任,给教师以“文化”,能够把准教师心灵、思想的脉搏,能够长期沉潜到教师队伍中去,进行潜水管理。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是教师一员,他们和广大教师亦师亦友,准确地说他们是教师的教师,教师也是他们之“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校长不是校长。
  
  水还是水——校长还是校长
  
  基于教师“平民”视角的“沉潜”管理因贴近大地因其管理思想在大地上、在人心里扎根、生长而具有高度和影响力。殊知,管理的高度和影响力是从大地上长起来的,而不是从空中降临的。在这里,“低度决定影响力”,因管理世界是平的。要低到什么程度?就是低到地面以下(深入教师,深入其心灵),扎根到深处(教师心灵深处)为止。
  所以,这种基于教师视角的深层文化、思想管理是管理的至高境界,这是一种无痕的管理,是一种亲情的沟通,这是一种文化的自觉,这种引领和管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内在的潜能,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创造出更加卓著的成绩;能够激发教师内心的自我管理能量,使教师自觉成为校园管理的主人,形成学校的自觉管理文化。这样的校长才具有号召力、影响力、感染力、引领力,能够成事成人,成人达己,他本身就是一个教师成长的台阶,是师生成长的助推器,是教师的知己、学生的知音,是服务师生、引领师生的向导,是集服务、引领、发展为一身的大校长,这样的校长能够引领教师和学校渐入佳境,这种管理能够实现学校和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使学校成为文化的圣地、思想的摇篮、智慧的殿堂,使校园到处弥漫着文化育人的人文气息、学术气氛、智慧之风,使校园因文化、思想而美丽而气象万千、活力无限、魅力四射。校长的管理注重心灵的艺术,会弹“心”之钢琴,他们用灵魂触摸灵魂,心灵温润心灵。这种教师角度、人文情怀、民主、文化管理为校长增添了领导力、自觉执行力、影响力,增添校长的人格、管理和思想魅力,这时的校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长,是一个领导心灵和思想的智慧型、学者型、专家型校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校长完成了管理、角色境界的提升,完成了校长的初级阶段的提升,实现了向校长高级阶段的跨越,这时的校长才可称谓为完全意义上的校长、大校长。校长还是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