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明冲突论下的奥林匹克运动冷思考

2011-12-27叶茂盛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非西方奥林匹克运动文明

叶茂盛

(曲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文明冲突论下的奥林匹克运动冷思考

叶茂盛

(曲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文明冲突论” 自上个世纪被提出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认同与支持。当我们用这一西方人的理论研究同样源自西方的奥林匹克运动时,一些被我们忽略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文明冲突论较好地揭示了奥林匹克运动中某些国家融合和某些国家分裂的必然性;源于同一文明的国家共同采取抵制奥运会的行动是具有文化合理性的;西方文明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以及在奥运会申办中的文明冲突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文明冲突论;奥林匹克运动;文化

前言

上个世纪,美国学者塞繆尔·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这一理论被用来构建人们理解全球世界政治的模型,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它唤起了人们对文化因素的注意,文明的分析框架也因此被东西方国际关系学家所关注和使用。同时“文明冲突论”也提出了对“普世文化”的反对:“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很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那些最大的文明也拥有世界上的主要权力。”[1]2

文明冲突论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与非西方的学者所接受,并被用于各种国际现象的研究中。但是到目前为止将之引入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学者及成果仍然较少。在以往的奥林匹克运动研究中人们更喜欢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进行探讨。今天,当我们用文明冲突论的观点重新审视奥林匹克运动时,将不难看出一些显而易见却又常常被我们忽略的问题。

一 世界现存的主要文明及其关系

(一)文明的界定

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在整个历史上文明为人们提供了最广泛的认同。在用以思考人类的发展上,文明提供了不可取代的思路。

古往今来众多学者虽然在文明的比较分析上各持己见,但是在文明性质的认同和变化的中心命题上仍存在着较为广泛的一致:文明被看成是一个文化的实体。文明和文化都涉及一个民族全面的生活方式,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它们都包括“价值、规则、体制和在一个既定社会中历代人们赋予了头等重要性的思维模式。在所有界定文明的客观因素中,最重要的通常是宗教。人类历史上的主要文明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世界上的伟大宗教。

(二)世界现存的主要文明

当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当代的主要文明有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它们基本上可以列举如下:

1.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主要包括中国和中国以外的东南亚以及其他地方华人群体的共同文化,以及越南和朝鲜的相关文化。它是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至少起源于公元前1500年前,甚至还可能再往前追溯一千年。所有学者都承认存在着单一的独特的中国文明,或存在两个前后相继的中国文明,其中一个在公元初世纪前后继承了另一个。一些学者又将称中华文明为儒教文明或中国文明,虽然儒教文明是中国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文明却不仅是儒教文明,而是超越了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中国,所以称为“中华文明”(Sinic)更为合适。

2.日本文明

日本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后代,但它是另一个独特的文明。它与作为政治实体的日本国重合。日本文明出现于公元100—400年之间。少数学者曾经将日本文明和中华文明合称为远东文明,现在看来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3.印度文明

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南亚次大陆存在着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相继的文明,它至少源自公元前1500年。自公元前2000年以来,印度教虽然几经变化,一直是南亚次大陆文化的中心,也是印度文明的核心,现在它依然起着这种作用。和中华文明一样,印度文明也超越了国家的范围,甚至包括一些当地的穆斯林社区和更小的少数文化。

4.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文明主要以伊斯兰教为精神核心,在其长期的发展中逐渐粘合而成为一个整体。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然后迅速传播,跨越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并向东伸展到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所以许多独特的文化或次文明存在于伊斯兰文明之中,包括阿拉伯、土耳其、波斯和马来文化。

5.西方文明

西方文明出现在公元700—800年之间,在学者眼里一般分为三大部分:欧洲、北美和拉丁美洲。长久以来“西方”被普遍用来称呼西方基督教世界。在宗教革命的影响下,欧洲和北美将天主教和新教文化结合在一起,而拉丁美洲一直是天主教的世界(虽然主观上一些拉美人在自我认同上存在分歧,但是拉丁美洲认可被看作西方文明的次文明),这样,西方就包括了欧洲、北美、拉丁美洲以及其他欧洲人居住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另外,荷兰、法国和英国的殖民者共同在南非创造了一个多板块式的欧洲文化。

6.非洲文明

非洲的发展受到外力的严重影响,非洲大陆的北部及非洲东海岸属于伊斯兰文明。欧洲的殖民活动将基督教带到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再加上其本土的一些文明,这些造成了非洲大陆的分裂。所以大多数学者尚不承认在非洲大陆存在一个独特的文明。但是随着非洲人的非洲认同感在日益发展,可以想象这个地区可能会粘合成为一个独特的文明。在一些国际事务中非洲文明各组成部分正在逐渐靠近,越来越像一个整体。

(三)文明间的相互关系

各文明产生后先后经历了最初的遭遇、近代的冲击和当代的相互作用等三个阶段。当代的相互作用阶段是文明间的关系中最为频繁和紧张,也最为平等和互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西方所造成的文明间的政治思想冲突正在被文明间的文化和宗教冲突所取代。代表晚期西方文明的产物——意识形态已经衰落,一个多文明的体系正在形成,一种基于多文明的国际分裂局势也正在形成。

二“文明冲突论”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表现

(一)文明的认同与奥林匹克运动

奥林匹克运动中多次出现了令世界人民欢欣鼓舞的积极性“政治事件”,以前我们一直解释为体育的政治功能的一种表现。但是,当我们用文明冲突论的观点来解释时会发现其中深藏的必然性。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朝鲜和韩国的代表队在“半岛”旗的引导下共同组队参赛。两个由于冷战被意识形态分裂长达50年的国家终究由于共同的文化而逐渐靠近。当时的媒体称之为“朝鲜半岛走向统一的信号”和“奥运会的伟大胜利”。其实,类似的事件早在1968年第十届冬季奥运会上就已经出现过。当时的主办国法国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拒绝承认民主德国,并因此拒绝发给民主德国签证。于是在开幕式上,我们看到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作为一个代表队参赛(之后,两个德国最终统一)。

类似的情况还有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中国澳门在奥运会及各项国际大赛中的逐渐靠近、统一。正如亨廷顿所指出的:“人们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他们认同于部落、种族集团、宗教社团、民族,以及在最广泛的层面上认同文明……民族国家仍然是世界事务中的主要因素。”[1]8深受同一文明影响的两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具有难以磨灭的吸引力。

同样的,文明冲突论也正好阐释了前苏联和独联体在奥运会中分崩离析的必然性。

(二)文明冲突与奥林匹克运动会抵制事件

1976 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开幕前,20多个非洲国家退出奥运会,其中有7个已经注册参赛的国家宣布不派团参加奥运会。事情的起因仅仅是因为奥委会允许新西兰参加奥运会。这些国家抗议的原因却是新西兰在奥运会之前,与同属西方文明并且坚持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进行了一场橄榄球友谊赛。在这一事件中,刚刚崛起的非洲文明显示了她非凡的文化粘合力。黑非洲成功的以一个文化整体的形象出现在奥林匹克运动中。

之前的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上,因为苏伊士运河冲突导致6个阿拉伯国家退出。

(三)西方文明主导下的奥运会

1. 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委员会成员

奥林匹克运动源自西方,其西方文明主导的意味犹如其名称一样的显而易见。这首先表现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决策层有西方人士主导。“在国际奥委会的123名委员中,一大半(52.6%)来自欧美国家。”[2]欧洲主导地位的强大程度甚至对年轻的奥运选手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例如在2000年9月16~27日在奥运村举行的运动员委员会选举中,有5216名运动员(为全体参赛运动员的47.26%)参加投票,候选人共44名(非洲5名、美洲6名、亚洲9名、欧洲22名、大洋洲2名),结果当选的8人分别为北美洲2名、欧洲5名和大洋洲1名。全部来自西方文明!

2.奥运会竞赛项目与参赛情况

在奥运会的竞赛项目中,源于西方的运动形式占据了压倒性的地位。其中,夏季奥运会的28个大项301个小项中除了柔道、跆拳道等极个别的项目外,均为西方运动项目。

同时,非西方文明国家的奥运参与水平也比较低。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例,其参赛的10651名运动员中有近一半(49.6%)来自于欧洲,再除去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拉丁美洲等同属西方文明国家的运动员,那些来自于非西方文明国家运动员的数量明显少得多。再考虑到这些国家的人口数量占到世界人口79%这一事实,其奥运参与状况还远不能使人满意。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有71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派出的运动员不足5人,这些国家和地区多数属于非西方文明。

(四)奥运会申办中越来越明显的文明冲突

奥运会极少在非西方文化传统的城市举办,这已经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显而易见。然而申办过程显现出的文明冲突却被我们所忽略了。

表1 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城市投票情况

如表1所示,在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申办投票中,我们看到了戏剧性的一幕。

在第三轮投票中,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得票数要高于悉尼。但是在第四轮中悉尼却后来居上。很明显原本投票给曼彻斯特的委员们多数把手中的票投给了同属西方文明的悉尼。显然这一几乎完全是沿着文明界限进行的投票,把举办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的资格给了悉尼,而不是北京。

类似的行为并不是孤立的。位于拉丁美洲的里约热内卢获得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在普通人看来似乎是奥林匹克运动对从未举办过奥运会的南美洲的照顾。但是事实上这不过是西方文明对拉美文明——西方文明的次文明(或者可以直接表达为西方文明)的认同表现。

更为严重的是,在同一场竞争中,非西方文明城市甚至没有了出场的机会。伊斯兰文明下的城市多哈同样进行了申办2016年奥运会的各项准备工作,而且条件不错。但是就因为其气候适合在12月进行比赛,国际奥委会就以时间不合要求为由拒绝其进入申办城市的最后竞选中。其实如果要鼓励区域和民族性的赛事举办热情,2016年奥运会的举办时间并非不能调整到12月举办,而且实际上1964、1988、2000年的夏季奥运会就都不是在7~8月举办的。[3]这一固步自封的行为极大的伤害了申办城市的热情。

三 狭隘的普世文明限制了奥运会发展

普世文明的概念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它认为:人类在文化上正在趋同,全世界各民族正日益接受共同的价值、信仰、方向、实践和体制。它被非西方国家顽强地抵制着。

19世纪西方国家曾使用“白人的责任”思想为西方扩大对非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统治做辩护。进入20世纪后在西方强大的军事及经济能力支持下,这一思想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现在,这种思想扩大为西方世界试图在全世界建立的“普世文明”,它十分傲慢的认为:由于苏联共产主义的垮台,西方就永远的赢得了世界,穆斯林、中国人、印度人以及其他文明的人们将仓促地把西方文明作为唯一的选择来接受。

反观现在的奥林匹克运动,我们不难发现,非西方文明的形象颇为暗淡与虚弱。国际上对如何在更多的国家,特别是非西方国家开展奥林匹克运动展开了长久的讨论。但是这些讨论却都集中在如何帮助这些国家改善接纳西方体育的条件。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完完全全地忽视、漠视着非西方文明国家多姿多彩的体育文化!既定的西方模式已经深深地制约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高喊着以“促进世界和平、建立更加美好的世界”为宗旨,其自身思想却体现 出早已过时的“普世文明”观念。

结语

展望未来国际体育文化的发展,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多元的体育文化世界。当今,世界各民族的体育都在走向现代化,但这并不会使体育交流成为多余,反而会使交流更加发达。这是因为:第一,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而带来的各民族体育的振兴,促使人们去进行更为广泛、更为频繁的体育交流。第二,人类的心灵永远需要互相沟通和理解,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周期性需要不断向外拓展才能满足。人类的文化发展需要在多样化的异质文化中取得灵感和借鉴,这是人类文化交流永恒的内在动力。现代化为这种永恒的内在动力转化为对象化的活动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际性赛事中为各文明的体育发展、交流与融合留出一定的余地早已成为尊重多元体育文化的一种必然选择。奥林匹克运动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关键点: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变得更加现代化和更少西方化,如何接受这种变化将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新课题。

[1][美]塞繆尔·亨廷顿,周琪 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2.

[2]任海等.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04.

[3]易剑东.如何确保奥运会世界首要赛事的地位[J].体育学刊,2009(10).

The Cold Thinking About Olympic Movement Under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YE Mao-she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Qujing 655011, China)

Since the last century,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has been support by more and more scholars. When it be used to study the Olympic movement, we can see some ignored fact: It reveals a better integration of certain countries and certain countries, the inevitability of division; Civilized countries the same support for other countries to boycott the Games action is a civilized rationality; Western civilization in the Olympic movement in absolute dominance; In the Olympic bid,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clash of civilizations; olympic movement; culture

G113

A

1008-9128(2011)03-0053-03

2011-04-15

叶茂盛(1982-),男,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责任编辑 自正发]

猜你喜欢

非西方奥林匹克运动文明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非西方”话语分析的新途径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对不文明说“不”
G20的中国之路
文明歌
非西方弓弦乐器的音乐传统与传承保护
Can cognitive dissonance methods developed in the West for combatting the ‘thin ideal’ help slow the rapidly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eating disorders in non-Western cul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