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困惑解决的建筑设计课教学规范研究

2011-12-26郝永刚王洪生贾安强

关键词:建筑学学时创造性

郝永刚, 王洪生, 贾安强, 彭 颖, 赵 晶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 071001)

基于困惑解决的建筑设计课教学规范研究

郝永刚, 王洪生, 贾安强, 彭 颖, 赵 晶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 071001)

通过对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各年级的学习困惑因素的规律,将学习困惑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找到了各年级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的教学规范。

困惑解决;建筑设计;教学规范

建筑设计课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该专业整个教学的核心部分[1]。建筑设计课设置于二年级到五年级,共七个学期(五年级下学期为毕业设计),每学期48学时并附带两周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建筑设计课便成为贯穿建筑学专业专业课始终的一系列重要的教学环节。但目前很少有相关学校的建筑学专业设置专门的、有针对性的设计课教学规范,以至于陈旧的教学模式延续至今,设计课的讲授及学习过程断裂随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的教学规范研究已成为该专业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困惑

建筑设计课的教学应从浅到深,循序渐进。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困惑一直都存在,而且不同年级又有不同的特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的困惑应是建筑学专业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工作。为此笔者在建筑学专业二至五年级共200人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所列举的如创造性思维培养、技术方法解决等多个学生困惑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表1中数据。

学习困惑 基础不扎实 设计不合理 理论不健全 技术不完善 创造性缺乏 规范不熟悉 表现不理想 表达不熟练二年级50 62 70 60 20 80 55 30三年级 32 56 65 40 24 70 40 35四年级 27 54 60 33 23 66 38 32五年级10 30 54 21 30 40 20 31

通过横向分析表1中相关数据,并将大于40%的因素列为主要困惑因素,从低到高年级困惑因素呈倒三角形分布(具体情况见表2)。通过纵向分析表1中相关数据发现,随着年级的增加,困惑因素百分比变化较小的主要有:理论不健全、创造性缺乏、表达不熟练;三年级和四年级情况较接近,可将4个年级分为3部分进行研究。

表2 各年级主要困惑因素

二、建筑学专业设计课教学规范研究

中国的建筑学教育传自前苏联的步扎体系,教育方法一直强调熏陶式的临摹抄绘、灌输式的知识传授和师徒式的设计改图模式[2]。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具备“理论性、技术性、创造性”能力的教学目标,通过对以上各年级学生的学习困惑因素的分析,特针对各年级制定相应的教学规范。

(一)二年级教学规范

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贫乏,应注重启蒙和入门,对基本功、基本方法、基本建筑构图规律进行强调。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应着重培养其创造性,对技术、规范、绘图表现等方面可以相对放松。

因此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用至少6个学时讲授设计任务相关内容的理论、方法、技巧、实例,构筑相关建筑的设计理论体系。第二,用至少2学时,带领学生到相关设计具体建筑中进行调研,构筑相关建筑的直观印象;第三,用至少2学时,进行评图课,使学生构筑创作思路;第四,对所设计建筑进行模型推敲,构筑学生的立体感和创造性。

(二)三、四年级规范

三、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设计能力,但在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未能得到较大改善。在此阶段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设备等专业课已经学完或正在学习,建筑技术能力需得到更大的提高。

因此三、四年级学生的教学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用至少10个学时讲授设计任务相关内容的理论、方法、技巧、实例、技术要求、建筑结构选型、相关规范要求、建筑色彩设计等相关内容,使学生从建筑的多个要素对建筑进行剖析;第二,用至少2个学时进行评图课,此阶段应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第三,用至少2个学时进行学生分组讨论,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第四,在绘图阶段,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能力。

(三)五年级教学规范

对于高年级的建筑学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由于以往教学方式的局限,使他们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理论知识不健全、规范不熟悉等困惑因素仍然存在,在设计作业中盲目抄袭和模仿,缺乏自己的分析和理解。

为使五年级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建筑设计知识,教学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用至少16个学时讲授设计任务相关内容的理论、方法、技巧、实例、技术要求、建筑结构选型、相关规范要求、建筑色彩设计以及计算机建筑表现等相关内容,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对建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第二,用至少4学时进行建筑方案研讨,有效的与人沟通和交流是建筑师的一项重要能力,采用集体研讨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锻炼他们的交流能力[3]。

(四)教学手段辅助

没有创造性思维水平,就无法形成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创造性思维更是实施创新行为、产生创新成果的前提和基础,不具备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成果的诞生[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各种教学手段的辅助。通过对各年级教学规范的研究,不难看出:教学理论的讲授不仅要贯穿整个建筑设计课,而且应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建筑设计专业教室应配备较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评图、讨论等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建筑设计专业教室内或教室外走廊内应设置展框,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又能树立榜样作用。另外,模型制作工具、相关建筑设计辅助软件在设计课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四、小结

学生学习中的困惑是多样的,但在各年级中又是相对统一的。笔者将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找到了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的教学规范。在四年的教学中,只要认真的按照教学规范的要求进行授课,多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 陈卫潭,尤东晶.建筑设计课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0(4):42-43.

[2] 李春青.建筑设计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2):116-120.

[3] 向东红.建筑设计课研讨式教学模式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5):38.

[4] 刘艳,姜爽.论创造性思维对大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511-512.

The searching of teaching norm based on solving perplexity in the course of building design

HAO Yong-gang,WANG Hong-sheng,JIA An-qiang,PENG Ying,ZHAO 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 071001)

The regulation of studying perplexity factors of every grade was found through analyzing the studing perplexity factors of students of architecture.The article finds the teaching norm of architecture major for every grade.

solving perplexity;builing design;teaching norm

G 642.0

A

1008-6927(2011)03-0333-03

2009-12-10

河北农业大学第六批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项目编号:08-C2)。

郝永刚(1979-),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方面研究。

刘雪春)

猜你喜欢

建筑学学时创造性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