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实施创新国际化战略的若干思考

2011-12-25怡,刘

行政与法 2011年5期
关键词:国际化战略

□ 陆 怡,刘 正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我国实施创新国际化战略的若干思考

□ 陆 怡,刘 正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 “制造业大国”的身份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在创新能力方面处于弱势。在当今环境问题突出、国际贸易形势萎靡的局势下,我国只有抓住创新机遇,坚持国际化的创新水平与标准,才能占领国际贸易的制高点,早日实现由 “中国制造”向 “中国创造”的转变。

自主创新;创新国际化;创新国际化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各国在注重创新的同时,更应关注创新国际化问题,作为贸易大国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与国际接轨甚至赶超国际水平,将会给我国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会大大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一、创新国际化与创新国际化战略

⒈创新与创新国际化。美籍奥地利裔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但他并没有直接给出“创新”的严格定义,只是提出了一种思想。此后,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对创新行为进行研究和思考,尝试给出创新的定义。至今学术界对创新的定义也没有达成共识,但对创新的基本含义是明确的,即引入新的事物并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从基本含义中可以得出,创新必须经历一个从引入新事物到获得结果的过程,且创新必须以积极的结果为要件。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罗斯托把“创新”的概念发展为“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提高到“创新”的主导地位。[1]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技术创新确实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手段,最终达到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

分析创新国际化,必须先明确“国际化”的含义,“国际化”描述的是国家间跨边界关系,[2](p52)是指不同地域的国家间的一种交流与联系,国际化之道在于比较优势国际整合。因此,创新国际化可被理解为国家间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的交流与联系。结合创新的含义,创新国际化的含义可被具体化为,创新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国家,利用和整合这些国家有优势的要素,最终获得积极结果,尤其是增长的经济利益。国际上,跨国公司主宰了全球主要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是企业国际化的载体,在知识经济时代和技术创新日益全球化的时代,其技术创新国际化的活动也迅速发展,已成为技术创新国际化的主宰者。跨国公司的创新国际化主要采用研究与开发国际化(即R&D)的方式,将研究与开发活动扩散到母国以外的其他区位,利用多个国家的科技资源,跨国界地开展研究与开发活动。

⒉自主创新与创新国际化。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创新国际化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有人错误地认为创新国际化涉及的知识产权不具有自主性,但创新国际化仅是创新过程涉及多个国家。创新过程又包含很多内容,如资金的投入、人才的使用、地点的选择、价值的实现等,而创新的技术成果仍由本国享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因此,拥有独特的核心技术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国际化成功的先决条件,否则,制造国永远不能向创造国转变。

⒊创新国际化战略的目标与设计。创新国际化战略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创新国际化的目标是通过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最终促进我国的全面发展。当然,创新国际化战略应该是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的。在现阶段,我国主要是通过创新国际化战略将发达国家的创新技术和创新成果尽可能多地引入和应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中,或者通过利用国际创新的优势资源,在提高我国经济实力的同时,缩小我国与他国在创新方面的差距,提高我国的创新基础;同时,通过吸收、消化、再创新的过程,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为我国参与国际知识贸易的竞争打下基础。当我国的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齐平甚至超越时,创新国际化战略则重在指引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形成重要的地位,通过创新技术等创新成果的国际贸易为我国带来经济利益,并实现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实现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转变,变制造大国为创造大国。

二、我国实施创新国际化战略的现实紧迫性

我国已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并正朝创新型国家的方向不断努力,在此过程中,不难发现我国的创新能力与技术大国创新能力之间的差距,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与技术大国之间关于创新的互动显得非常必要,即实施创新国际化战略。

⒈实施创新国际化战略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贸易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与经济强国和贸易强国的差距还很大。因为以往的经济增长是粗放式的,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的制造加工环节,核心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低,消耗了大量资源,严重破坏了环境,如不提高创新能力,结果则是恶性循环。而发达国家处于产业链的高端环节,通过其拥有的核心技术在其他国家设立公司来发展本国经济,获利多,耗能少,生产过程带来的副作用也小,形成良性循环,促使其技术创新水平愈来愈高。我国已实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鼓励提高创新能力,但由于我国与科技强国之间的创新基础不同,如技术地位、经济条件、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我国的创新水平低于强国的创新水平,创新技术不是最先进技术,这就达不到通过创新发展经济的目的。所以,我国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实施我国的创新战略,即实现创新与国际接轨战略。

⒉实施创新国际化战略是增强对外贸易与合作的要求。我国对外贸易处于竞争优势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对于高技术含量的高端产品则处于全面的竞争劣势,所以,我国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对外贸易中产品的技术含量,同时转变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为增强对外贸易而进行的技术创新必须以各国技术标准为参照:首先,“关门造车”的创新方式是不可行的,技术创新必须关注其他国家的技术现状,如果创新水平不高造成出口产品的技术标准低,会导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其他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有损我国对外贸易;[3](p168)其次,技术创新的产品应当是有国际市场的产品,国际市场导向的创新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的外贸竞争力;第三,要使创新产品具有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我国不仅应在产品的成本和质量上下功夫,更要具备快速响应其他国家的多元化需求,提高产品开发速度,因此,为了满足不同国家的需求,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基地,以此来增强我国的外贸竞争力。

⒊实施创新国际化战略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生产、资本、贸易和技术的全球化,全球化可推动国际比较优势的相互结合,从而更加利于各国的发展,更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后,经过十多年的适应和改变已初步形成了国际化的经济发展理念。我国要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真正占据有利地位,必须改变我国传统的加工制造基地的形象,树立创新国家的形象。此时的创新不仅是国内的创新,更是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国际创新。各国的基础性研究处于不同的层次,像美国等基础性科研比较先进的技术领先大国,通过将其研发的技术等无形资产在其他国家转向生产,通过技术的转让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相比起其他资源的投入,技术创新的投入将获得更多的利益,且仅产生极少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不能永远借助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而应转向更具经济利益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通过国际化的技术创新活动,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活动。

三、我国实施创新国际化战略面临的问题

要真正实现创新国际化,必须以发达的国内创新体系为前提,而我国实行创新型国家战略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创新体系的建立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

⒈战略实施的基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创新系统国际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一,从宏观上看,长期以来实行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及对技术进口的严重依赖导致我国总体创新能力不强。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表明,较快增长的经济是技术引进和吸收的成果。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容易因过于迷信技术引进所产生的经济增长的魔力而形成一种惯性和定式,在思路、开发方式和能力上都会形成一种只求改进和改造,而陷于没有创新的死胡同中。一旦这种研究的思维和方式形成定式,想在短时间内扭转过来是相当困难的,即使扭转过来,在创新研究能力上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第二,从微观上看,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很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不足,导致我国在全球经济分工体系中处于劣势地位,无法在全球竞争中获得优势和主动权。第三,从产业层面看,产业竞争能力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等资源比较优势,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缺乏,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取高附加值的瓶颈。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有效专利共计221.6万件,在有效发明专利中,国内所占比例为45.7%,仍旧低于国外在我国的有效发明专利比例。统计还显示,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维持时间超过5年的有46.7%,超过10年的有4.6%;国外维持时间超过5年的有83.5%,超过10年的有23.8%。在维持10年以上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有效发明专利中,国外拥有量均是国内的数倍。而在2010年国内企业有效专利中,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仅为14.9%,相比“十一五”初期增长不足2%。[4]从有效发明专利的比例上来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⒉战略实施的瓶颈:先进创新技术难以引进。首先,由于我国处于技术追赶国的地位,因此,技术引进是我国创新国际化的必经之路。但技术引进的先进性完全受技术领先国家的制约,我国没有主动权,且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和其他利益目的,会严格控制技术的输出,使得我国引进的技术永远不是最先进的,即使将技术完全吸收,掌握的也只不过是非一线技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也与发达国家创新的起点不同,导致技术创新难以实现国际化,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存在一段差距。其次,外资企业也将抑制FDI在我国的技术溢出作为一项重要的竞争战略,外资企业在我国很多行业巩固其市场垄断地位的同时,也强化了对先进技术的垄断措施,以防止我国利用外资研发活动的技术溢出效应。外资研发活动技术溢出效应非常有限,这既有跨国公司战略的原因,也有我国政策、体制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技术溢出渠道不畅,还有本地企业、研发机构接受辐射能力不足的原因。目前,我国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能力较低,导致技术引进对我国创新国际化产生的正面影响较小。有学者对江苏省的技术引进进行分析得出,与预期相反,技术的引进并未对江苏省的技术进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江苏省技术引进的50%左右是在跨国公司的母子公司之间进行,母公司仅将过时技术转让给子公司。另外,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中独资企业占近60%的比重,不轻易转让最先进技术,且江苏的技术引进支出资金与吸收资金之比竟达到8:1,吸收率极低。[5]可见,江苏创新国际化的创新起点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基础之薄弱可见一斑。

⒊战略实施的资本:创新资金不足。创新需要资金支持,创新国际化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国尚没有一个发达的支持创新活动的融资体系,企业缺少资金的支持就难以开展真正的创新研究。中国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创新欲望非常高,但由于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所以无法参与国际化的创新活动。而在创新国际化活动中崭露头角的企业和公司都是属于自身经济实力较强的,但这样的企业数量较少,难以形成中国国际化创新的大军。而且,国际化的创新活动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而难以引进国际创新人才。一些国际创新人才往往具有其在国外的创新研究成果,如能将其引进为我所用,不但能提高我国创新的基础,还能给我国带来切实的创新利益,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⒋战略实施的软环境:创新国际化政策不完善。国家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创新资源的配置,离不开创新国际化政策的引导,因此,我国创新政策应当进行变革。由于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政策主要关注国内的创新活动,解决国内创新与国内现状产生的矛盾,如行政干预过多、教育与科研脱节、军民两大研究体系分离、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社会科技投入机制亟待培育等,而忽视了引导创新国际化体系的建立。

⒌战略实施的理论:创新国际化研究的缺失。由于创新国际化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理论界还没有足够的研究成果,但创新国际化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风险,由于缺少理论的指导,在创新国际化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方面会出现偏误。国家创新国际化体系的建构不能仅仅局限于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因为各国国情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同步,其更需要对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战略进行深入研究,以选择和实施适合我国的战略。这样才能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使得我国在国际创新活动分工体系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并最终对我国的政治独立、经济独立和科技独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就目前的国外和国内关于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研究来看,两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性。前者更侧重于对其自身行为特点的研究,而后者则更关注于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研发行为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可以说,以企业视角进行的研究,对我国制定创新体系国际化战略具有一些参考价值。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问题的认识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引申到此处,从国家视角和企业视角所理解的创新体系的含义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因此,我国对创新体系国际化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导向,需要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真实理性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而减少创新政策的实施风险,最终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

四、我国实施创新国际化战略的基本措施

要真正实现创新国际化,必须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国际化环境,即建立起有效运行的创新国际化体系,该体系应包括:各国创新制度和创新政策的相互学习与相互借鉴,创新资源跨越国家边界的分布、流动及在国际范围的优化配置,创新主体跨越国家边界的交互作用及在国际范围内开展创新活动,深化国际产学研合作等。

⒈确立创新国际化的方向和阶段性目标。我国现处于技术追赶国的地位,不能盲目照搬技术领先国的国际化创新政策,结合我国的实际应借鉴其经验,来制定我国创新国际化战略。因此,在创新国际化的方向上,由于我国与技术领先国之间的创新基础有差距,我国必须逐步实现创新的国际化。首先,在创新国际化的初始阶段,我国应建立技贸互动机制。[6](p273)技术创新可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则通过技术创新的扩散和溢出效应促进其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笔者认为,在发展国际贸易过程中,一方面要依靠技术创新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发展要推动本国技术创新,实现技术和贸易的融合生长。在这过程中,关键要通过国际贸易引进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创新,从而推动本国的技术创新。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上,应大力支持具有开发能力的企业购买专利和技术许可证等软技术,经研发快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这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创新国际化发展方式。其次,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落后,而第三产业中很大的比重是知识服务业,其创新国际化主要依靠经营管理的国际化,有助于带动其他产业的创新国际化进程。

⒉加强创新国际化的政策支持。创新国际化政策是建立创新国际化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创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应通过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创新活动的国际化。在金融政策方面,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贷款业务,为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提供必要的金融和外汇政策支持,应重点支持能利用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的境外研发中心项目。在税收政策方面,应根据国家产业和技术发展需要,研究调整外国企业向境内转让技术获取的特许权使用费减征、免征所得税的范围,研究完善引进技术的税收政策,研究制定单独引进技术在进口环节完税价格的确定和征税办法,鼓励企业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进一步优化技术引进的质量和结构。在财政政策方面,应研究建立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利用社会资金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引进前沿技术成果并进行产业化,以利于企业掌握国外最新技术成果和核心技术。在人才政策方面,要吸引国际创新人才,尤其是携外国专利来中国创业的高科技人才。

⒊完善创新国际化的法律规制。我国实施创新国际化必须受法律的调整,法律应当提供一套完备的游戏规则,规制创新国际化行动,保护创新国际化成果。我国关于创新国际化的法律规制应包含国内与国际两部分。第一,国内鼓励技术创新方面的法律已较为齐全,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竞争法规、环境及能源标准技术法规、科技鼓励法规等,但缺乏创新技术国际化方面的专项法规,因此,应出台促进创新国际化方面的专项法规,或者建立创新国际化的专门法律体系,规制创新国际化过程中的行为与成果,如国际化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归属、成果转让后的利益分配、资金的投入使用等问题,通过明确的规定来达到促进并保护我国创新国际化的目的,最终使创新国际化给我国带来切实的效益。第二,应积极参与创新国际化所渉及的国际性规则构建的活动,如签订有关技术贸易管制的双边或多边协定。创新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使与创新有关的国际规则不断调整,如国际知识产权环境以及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变化的国际金融体系,多边、双边经济和科技协议,国际科技、经济组织的协调职能,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多边、单边的技术出口管制等,都在深刻改变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国际环境,并影响和制约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制度结构和政策设计,以及各国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行为及创新绩效。因此,为适应并影响国际规则,努力塑造新的、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规则,积极参与创新国际化是我国面临的一项新挑战。

⒋调整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国际化路径。科技强国的创新国际化实践给我国的启示是,创新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应当以企业为主体,尤其应当以跨国公司为中心。跨国公司是创新国际化的载体,其主要通过研究与开发国际化来实现其技术创新国际化。跨国公司把其所拥有的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和供应活动从母国转移到具有较高研究与开发实力的其他国家或地区,以利用当地的研究开发优势或者丰富的人力资本进行研究开发活动,从而满足跨国经营企业的科学技术知识需求。跨国公司可与数家企业建立策略性技术联盟,从而形成企业间技术联盟网络,将全球技术资源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确保自身拥有广阔的技术基础。跨国公司可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区域科技合作,既可以获得全球创新所需要的技术信息,又可以建立同各国政府的良好合作关系,为公司的全球经营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创新活动国际化的开展。因此,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国际化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吸引外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机构。主要是吸引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该种类型的研发机构必须要以我国主动参与其中为前提,否则,吸引过来的仅仅是外资而不是外国技术;二是鼓励有经济实力的公司去外国设立研发机构。主要是鼓励我国的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综合利用国外的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在具有优势的创新环境中实施创新活动,这就自然而然的走上了创新国际化之路。“江苏籍”跨国公司是我国的排头兵,已渐渐显露雏形,如南通富士通微电子在日本设立研发机构;恒力集团在德国、日本设立研发机构,且运营效益十分可观;无锡尚德电力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古德伊尔投资第一家工厂……[7]全国名企500强中,江苏达129家,因此,把江苏民企的优势与外向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发展要素,是江苏实现创新国际化的有效之路。

⒌建立国际创新交流体系。国际化强调的是与国际接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与国际的交流。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交流体系可以营造国际化创新的良好氛围,进而有效地推进创新国际化战略。第一,可设立相关的科技中介机构并使其网络国际化。如欧盟设立的创新驿站网络,[8]通过支持科技创新和跨国技术合作,为本国企业谋划发展新思路,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跟上现代国际社会的发展。创新驿站重在其跨国性,其可以及时地收集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创新信息,供我国企业查询和利用,并为我国企业的国际技术转让提供帮助,有利于我国企业创新国际化的顺利进行。第二,技术创新国际交流会是国际创新交流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应当经常举办技术创新国际交流展览会,并邀请国际上技术领先国家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参加,开放性地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营造全球创新成果、人才和研发机构云聚中国的良好氛围,推进中国主导产业技术需求与海外科技资源对接,促成更多全球先进技术到中国转化并实现产业化,力求在吸纳国际一流研发机构、海外优秀创新人才参与中国产业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实效,使海外科技创新资源真正成为产业创新的重要技术源和项目源。同时,我国也应当鼓励国内的企业积极地参加国际举办的科技创新交流会议,主动学习国际领先的创新技术,融入创新国际化的氛围。

[1]创新[EB/OL].http: //baike.baidu.com/view/15381.htm,2011-03-10.

[2](英)简·阿特·斯图尔特.解析全球化[M].王艳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3]胡艺.创新:美国经济增长与贸易竞争力的源泉[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2010年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显示 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占比增至45.7% [EB /OL].http: //www.sipo.gov.cn /sipo2008 /yw /2011 /201104 /t20110408_595954.html,2011-04-11.

[5]李光泗,徐翔.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对江苏省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9):36.

[6]何骏.技术创新的国际互动链[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7]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江苏籍跨国公司展露雏形[EB/OL].http://www.huanbohai.gov.cn /article.ASP?ID=197256,2011-01-21.

[8]李纪珍,闫立罡.欧盟创新驿站网络对中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05):36-40.

(责任编辑:王秀艳)

Thinking about China's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Lu Yi,Liu Zheng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the national progress,and it is the dominant for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China's traditional“manufacturing nation” status reflect that our country is weak in innovation ability in some extent.But under the situation of world,like th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flagging 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and so on,it is important to hold the opportunity of innovation and insist on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and standards of innovation.Then,our country can capture the upland of international trade.It is helpful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de in China” to “create in China” as soon as possible.

innovation;innovative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strategy

D996

A

1007-8207(2011)05-0086-05

2011-04-20

陆怡 (1987—),女,江苏常熟人,南京财经大学2010级国际法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法学;刘正(1965—),男,江苏镇江人,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法学。

本文系江苏省2011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江苏推动创新国际化的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措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3001。

猜你喜欢

国际化战略
聚焦港口国际化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从自贸区产品创新看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