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X门"族词的语言学解读

2011-12-11王中祥

关键词:构词词缀后缀

王中祥

(浙江万里学院 基础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1)

近年来,由于受英语新兴后缀"-gate"的类化影响,同时受语言表达生动性和多样性原则的驱动,在报道与公众人物有关的负面消息时,无论是转述国外的事件,还是描述国内的情况,汉语开始大量使用仿译的类后缀"-门".[1]"门"作为一个能产性的类后缀,具有与任何语素构词的倾向,在汉语中形成了大量以"XX门"为格式的族词,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XX门"族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XX门"的语用效果、"XX门"的修辞理据以及影响"XX门"族词形成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等方面.[1-5]但是,从英语源词"watergate(水门)"衍生而来的"XX门"族词,在汉语中的复制、传播与运用达到了铺天盖地的趋势,不仅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而且对汉语的语法体系、构词手段和语用理据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语言学启示.因此,对"XX门"族词这种新兴构式进行全景式的语言学解读就成为一种必要,也将对接触语言学和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XX门"族词的构词特点和句法功能

汉语中的"XX门"族词在语源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西方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所援引和创造的"门"族词,国内媒体在转述时采取直译的方法引入汉语语汇,如"Irangate"(伊朗门)、"prisongate"(虐囚门)、"slaughtergate"(屠杀门)等,这类族词比例较少;另一类是国内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为吸引读者眼球通过类比的机制而自创的"XX门"族词,如"偷菜门""间谍门""冠名门"等,这类族词比例较高.不论是通过直译引入的,还是通过类比自创的,"XX门"族词表现出共有的构词特点和句法功能.

1."XX门"族词的构词特点

首先,从"XX"的音节来看,常见的"XX"是汉语自创的双音节语素.因为双音构式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具有原型效应的词法构式,在构词法中具有绝对先用权.双音构式"XX"加上类后缀"-门"之后,构成一个"2+1"音步的三音节附缀式词语.

例1 卷入虚假"代言门",范伟坦言道歉纯粹是为了观众.(《北京青年报》,2009年4月28日)

而从西方媒体引入的一些带有专名的"XX门"族词中,"XX"出现了三音节或四音节的语素.这些少数的特殊构式是为了保留英语的原始风貌,体现其特有的文化色彩和国际化特征,如"Iraqgate"(伊拉克门)、"Hollywoodgate"(好莱坞门)、"Stockman-gate"(斯托克曼门)等.

其次,从"XX"的内部结构看,语素之间以偏正式和动宾式结构最为普遍.其中,偏正式结构多为名词性语素,动宾式结构多为动词性语素,几乎没有形容词性语素出现.

例2 华为"辞职门"事件,无异于晴天霹雳,在社会上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新浪网,2007年11月27日)

最后,从"XX"的所指对象来看,在不同的语用环境下,一个"XX门"族词可以指代不同的对象,但在这些对象身上发生的是同样的事件.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XX门"族词的所指是临时性的,在以后发生类似事件时,新闻媒体就会再次启用.从这个角度来看,"XX门"也有一词多"义"的现象.

例3 珠海一大学教授陷"抄袭门"照搬中学教师讲稿(《羊城晚报》,2009年7月1日)

例4 女画家燕娅娅"抄袭门"背后的玄机(云南网,2009年6月10日)

例5 韩庚身陷"抄袭门"新歌被疑抄袭东方神起(人民网,2010年8月2日)

以上三则新闻标题都使用了"抄袭门",但是所指对象却不同.这些抄袭事件不光是学术界的专利,艺术界、音乐界等也会牵涉其中.

2."XX门"族词的句法功能

"门"从词性上看,属于体词性语素.不论前面的搭配对象是名词还是动词,整体表现出体词性的功能.从现有的语料看,"XX门"族词表现出体词的所有句法功能,可以是主语、宾语、定语、同位语等,其中经常充当"事件""危机"等词的同位语.

例6 此举意味着沃尔福威茨"女友门"事件已进入最后阶段,并很可能将以他的最终去职收场. (新华网,2007年5月16日)

不过,随着"门"的表义功用的成熟和语义感染的完成,近年来"事件""危机"等词正在逐渐退化为一个羡余成分,"XX门"族词一般单独出现.

例7 TVB再陷"工资门"欧阳震华称艺员收入合理(腾讯网,2010年2月23日)

总之,"XX门"在构词方式和句法功能等方面同一般的附缀式词语,如"XX族""XX性""XX吧" "XX式"等基本相似,搭配关系基本定型.而且,凡是由"-门"构成的附缀词"XX门",在词类上都可以归入广义的名词.

二、"门"语义演变的认知机制

"门"在汉语中是个常见字.《说文解字》云: "门,闻也.从二户.象形.凡门之属皆从门."[6]可见,"门"的原始功能就是建筑物的进出通道,表现出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通过事物的概念在人脑中的投射形成.但是,现在广泛见于媒体的"门"却是"丑闻、危机、尴尬处境、重大事件等"含义,与"门"的本义相去甚远.下文就将对"门"所经历的复杂的语义演变的认知机制进行探讨.

1.转喻:"门"表示"政治丑闻、危机"

"门"的起源始于1972年6月尼克松竞选班子成员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器时被捕而引发的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该事件由于在美国历史上的轰动效应而产生了深远影响.各大报章媒体但凡提及此事,都以"门"代之.那么, "gate(门)"何以从"watergate scandal(水门事件)"中脱离出来,承载原型事件的具体内涵呢?在这个过程中,转喻机制起了作用,如图1所示.转喻的发生来自两方面的因素:首先,转喻的来源域是凸显的,凸显原则决定了人们更容易观察和记忆事物比较凸显的方面,因此人们最熟悉的空间概念成为认知的基础.而"门"作为"水门"大厦的进出通道,拥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其认知凸显度显示了用"门"来指代"水门事件"的可能性.其次,临近原则也是转喻的完形心理基础.[7]在语言上表现为由一事物认识并用词语指代与其相关联的或相近的事物.而"门"自身蕴含着"遮丑"与"曝光"这两种截然相反却又息息相关的义项.具体而言,门既可用来遮掩真相,又可用来揭发事实.这与"水门"事件被揭发的原型内涵相一致,使"门"的转喻具有临近性特征.因此,在凸显和临近认知心理的作用下,"水门事件"的过程、性质、结果、意义与影响等内涵信息经过抽象加工后,浓缩在语素"门"中.这种用事件发生的地点来转喻事件本身的情况,属于地点转喻.地点转喻事件不仅是语言表达的问题,转喻概念已根植于人们的经验之中,成为人们思维的一部分.[8]

图1 "门"的转喻过程

至此,"门"完成了第一次语义演变,从专名"watergate"中脱离出来转喻"水门"事件,其语义内涵可以描述为[+政治领导人][+轰动效应][+艰难揭发][+丑闻].

2.隐喻:"门"表示"一般性丑闻"

由于"水门"事件在美国历史上的不可逾越性,后来西方媒体在报道与政治领导人相关的一些丑闻和隐私时,都冠之以"XX门"的称谓,如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拉链门"(zippergate)、小布什的"情报门" (informationgate)以及"伊朗门"(Irangate)、"特工门"(spygate)、"黑狱门"(jailgate)、"虐囚门"(prisongate)、"伊拉克门"(Iraqgate)等.这些早期的"XX门"族词正是以"水门"为认知原型,通过隐喻机制将"政治丑闻"的语义内涵映射到新的表达式中,给读者留下了过目不忘的效果.人们往往借助已知的认知域去类比、认识和理解新的认知域,从而表达新事物和新概念,这个过程便是隐喻.根据 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9],可以对"XX门"的隐喻机制作出释解,如图2所示.

图2 "门"的隐喻过程

在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各自的概念域中,可以找到不同事体之间的统一性和相似性,实现跨空间的映射,然后以认知主体和语境为基础将新生成的概念投射到合成空间中,创造新的"XX门"族词.从语言本质上讲,隐喻能够促成词汇语义的变化,也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和语用层面的新颖性和生动性.经历过隐喻的认知机制之后,"门"完成了第二次语义演变,指代"有轰动效应的一般性丑闻"的原型概念,其语义内涵可以描述为[+公众人物][+轰动效应][+丑闻].

3.泛化:"门"表示"具有轰动效应的事件"

"XX门"在实现语域转化后,到汉语环境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它不再是一个个单纯的外来直译词,而是在引进的基础上发展、推衍,从而产生一批新兴的"XX门"族词.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XX门"族词,囊括了社会("三鹿门""飙车门""民意门")、经济("工资门""交付门")、娱乐("解说门""婚礼门")、教育("杨帆门""抄袭门")等不同领域,并且,在语言类推机制的作用下,"门"所蕴含的意义也随之发生演变.汉语中的"门"舍弃了原来表示"涉及政治的丑闻或黑幕",而泛化为"一切有轰动效应的事件或幕后真相".由此可见,"门"除了使用范围扩大外,所负载的语义色彩也进一步弱化,即事件的"不光彩、丑闻"的程度在降低.至此,"门"完成了第三次语义演变(如图3所示),其语义内涵可以描述为[+轰动效应][+重大事件].

图3 "门"的语义泛化过程

总而言之,"门"的语义演变轨迹是:首先由空间概念"门"来转喻"水门事件",反映了人们通过概念化来认识客观事件;再将"丑闻,不光彩的事件"跟"水门"相联系,利用隐喻机制构造早期的"XX门"族词;继而汉语媒体通过泛化,使得"门"的含义推广引申为"具有轰动效应的重大事件"之义.

三、"-门"的语法化倾向

所谓语法化,指具有实在意义的词项或结构在某些语境下逐渐具有语法功能,并且在语法功能固定下来以后进一步发展出新的语法功能.[10]典型的语法化现象是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语或结构变成无实在意义、仅表语法功能的语法成分.英语中的词根"-gate"经过转喻、隐喻和泛化之后,在汉语中衍生了一大批以"门"为标记的附缀式词汇."门"在不断的复制、类比和传播过程中,显示出语义功能逐渐弱化、语法功能逐渐增强的趋势,最终演变成一个类似后缀的语素,如"学历门""茶杯门""翻脸门""打错门""安全门""裁判门"等.这些以惊人速度递增的"XX门"族词,体现了"-门"作为类后缀的语法化特征.

1."-门"作为类词缀的理据

类词缀也称准词缀.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问题分析》中首次提出了"类词缀"的概念,指一种介于词根和词缀之间的语素.[11]后有学者做了更清晰的阐释:所谓类词缀,就是类乎词缀的词素,它比词缀的虚化程度差一些又没有词根的意义那么实,是一种半实半虚在复合词里结合面相当宽的词素,也许可以说它是一种正在转变而尚未最后完成虚化的词缀.[12]一般来说,一个语素被定义为类词缀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意义开始不完全虚化;第二,构词能力较强,可以产生大量的新词语;第三,语素分布的位置固定,具有定位性.针对"XX门"族词而言,语素"-门"作为类后缀也具备了相似的理据.首先,随着"XX门"族词的大量繁衍,"-门"的语义从政治领域扩大到经济、教育、娱乐等社会各个领域,从强烈的"丑闻、不光彩"的贬义色彩过渡到中性色彩,从原始的空间概念泛化到一般的指事概念.因此,"-门"的语义有了充分的虚化,但不完全.因为"门"还可以作为自由语素单独使用,在诸如篱笆门、围墙门、闸门、门槛、门道、一门功课等词语中表达丰富的语义;另外在很多媒体报道中不少"XX门"族词都是以带引号的形式出现的,表明附缀式新词形成时间还不长,语义还不凝固.其次,以"-门"作为附缀的词语数量庞大,显示出"-门"的强大构词能力.由于"-门"语义的虚化,对填入"XX"中的搭配对象没有任何限制,只要能凸显认知意象的任何一个表示人名、地名、实物、事件、性质的语素都能与之构成附缀式新词.仅从谷歌搜索引擎得到的"XX门"的返回结果达到1 710 000多项(截至2010年8月6日).而且,笔者就语言类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门"现象的5篇论文[1-5]做了有限统计,发现各类有正式记录的"XX门"族词已达到183项.这一数字大大超出了汉语中已有的"-化、-者、-家、-性、-人"等类后缀的构词量.最后,"-门"在构词过程中始终处于词的末尾,与填入"XX"中的词根组成一个附缀式新词.从现有的语料看,"-门"的位置相对固定,起到一个类似后缀的作用,如"解说门" "鞋带门""拉票门"等.

2."-门"作为类词缀的语法功能

(1)构词功能.作为一种构词成分,类词缀"-门"在构词过程中近似于派生构词法,体现出独特的构词功能.从目前的语料看,汉语中的"-门"能与任何双音构式结合派生出新词,其构词手段灵活,能产性强,并且表意相对稳定."XX门"族词的出现极大地填补了新出现的词汇空缺,同时满足了新闻媒体标新立异、吸引读者眼球的心理诉求.

(2)定性功能."-门"本身是一个体词性语素,与填入空槽的词根组合成新词之后仍然保持体词性功能.因此,"-门"的定性功能表现在新构成的"XX门"族词都是体词,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扮演主语、宾语、定语、同位语等不同角色.而且,作为体词性类后缀的"-门",一般抽象为表示"事件"的含义.

(3)修辞功能."-门"的修辞功能的获得在于"门"语义的"再概念化(re-conceptualization)"过程. "再概念化"是受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启发,从语言现象中总结而来的.即在通过转喻、隐喻等形成的概念基础上,再次利用人的想象能力来识解客观世界,原概念先后共实现两次概念化过程.比如,"-门"由地点先转喻成"政治丑闻",再通过隐喻泛化为"不太光彩的重大事件"的含义.虽然"-门"的语义有泛化的倾向,但大部分"XX门"族词基于隐喻的修辞功能出现在各类语体中,喻指一些遭到曝光的"具有轰动效应的事件",正是借用了"水门"的原型内涵.

四、结 论

从语言学的视角对"XX门"族词进行全景式解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构词和句法特征上, "XX门"表现为三音节附缀式名词,除经常充当"事件""危机"等词的同位语外,还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成分.第二,在语义演变机制上,"XX门"经历了转喻、隐喻和泛化的过程,最终形成了现在的通用义项.第三,在语法化方面,由于"门"的意义虚化、能产性强、具有定位性等特征,逐渐演化成具有汉语特色的类词缀."XX门"族词的大量衍生是中西语言接触的生动反映,大量外来语素(如"吧""客" "领""准"等)在借入、复制和创新的基础上,成为汉语创造新词的源泉.这些语素在汉语中的流变机制和生存状态将成为接触语言学和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一个新的关注点.

[1]张谊生.附缀式新词"X门"试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7 (4):40-47.

[2]刘娅琼.从"X门"看再概念化过程[J].修辞学习,2008 (3):36-40.

[3]刘桂兰,李红梅.从模因论角度看"XX门"现象[J].外语学刊,2009(2):70-73.

[4]王望妮."门"后的思考:"XX门"的社会语言学解读[J].外语教学,2007(3):24-27.

[5]周日安,邵敬敏.美英式原型标记"-门"的类化和泛化[J].外国语,2007(4):43-47.

[6]许 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8:198.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64.

[8]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88-96.

[9]FAUCONNIER 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67-74.

[10]HOPPER P J,TRAUGOTT E.Grammaticalization[M]. Beijing:FL TRP,2001:31.

[11]吕叔湘.汉语语法问题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76.

[12]陈光磊.汉语语法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124.

猜你喜欢

构词词缀后缀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释西夏语词缀wji2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名词类后缀“手”的语法化动因与机制研究
河北霸州方言后缀“乎”的研究
说“迪烈子”——关于辽金元时期族名后缀问题
一种基于后缀排序快速实现Burrows-Wheeler变换的方法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