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燥养荣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35例
2011-12-09张红霞王海洪刘桂卿
张红霞,王海洪,刘桂卿
(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2;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1)
慢性湿疹(Chronic Eczema)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复杂,与变态反应有关[1],为难治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剧烈瘙痒,局部皮损多为干燥、增粗、肥厚及苔癣样变。近年来内服药甚少,且疗效差。笔者近年参考《赤水玄珠》之滋燥养荣汤,对其化裁,用于临床,疗效理想,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患者35例,年龄15~75岁,平均36岁;病程最短6年,最长20年,平均8年。本组病例1个月内未服用任何抗组胺类药物和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均无其他脏器疾病,女性未在哺乳期和妊娠期内。上述病例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的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近年来,作者将滋燥养荣汤进行加减,用于临床,取得理想疗效。该方组成:当归20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白芍药15g,秦艽15g,黄芩5g,防风10g,甘草9g。瘙痒剧烈、难以入睡者,加珍珠母、龙骨、牡蛎、夜交藤、酸枣仁等;腰酸肢软者,加炙狗脊、仙灵脾等;皮损粗糙肥厚者,加丹参、益母草、鸡血藤等。上药1剂,凉水浸泡20min,武火烧开,文火水煎20~30min,取汁,分三次温服,每日1剂。7天为1疗程。本病病程长,需配合长期服药,同时配合皮损处外用冰黄肤乐软膏(适量外搽于皮损处,每日3~4次)。
1.3 疗效标准
(1)自觉症状——瘙痒。0=无瘙痒;1=轻度,病人可以忍受,不影响日常生活或睡眠;2=中度,病人有时不能忍受,为间歇性,时而影响日常活动或睡眠,但不严重;3=严重,病人难以忍受,经常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4=极严重,日夜持续性,病人无法忍受,几乎不能睡眠、休息。
(2)他觉症状——苔藓样变、鳞屑角化、增粗肥厚。0=无皮疹或仅遗留色素沉着;1=轻度,丘疹、抓痕结痂、苔藓化倾向;2=中度,皮损苔藓化,伴鳞屑角化;3=严重,明显苔藓样变,伴鳞屑角化及色素沉着;4=极严重,显著苔藓样变,皮损部位增粗肥厚,明显鳞屑角化及色素沉着。
痊愈:治疗后积分为0;显效:治疗后积分越级进步(如8→6,5→3);好转 :治疗后积分靠级进步(如 8→7,7→6);无效:治疗前后积分无变化。
2 治疗结果
收集共35例,痊愈19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3%。治愈时间最短2周,最长7周。
3 典型病例
罗××,男,24岁,于2010年5月就诊。患者自述:于10年前出现双小腿皮肤瘙痒,未予特殊诊治,而后双小腿外露部位对称出现散在丘疹、丘疱疹、抓痕,甚至出现水疱,部分融合成片,瘙痒日趋加重,尤以夜间为甚,至外院就诊考虑为湿疹样皮炎,经对症治疗,瘙痒稍减轻,而皮损无明显变化,后经多方诊治,均诊断为湿疹,进行对症治疗,但疗效不理想。现患者自觉瘙痒难忍,入睡困难,搔抓后稍减轻。乏力,腰酸肢软,舌红,脉细。查体:双小腿显露部位皮肤粗糙、肥厚,伴鳞屑,呈弥漫性苔藓样变,明显色素沉着,点状及条状抓痕,伴浆痂及血痂。诊断: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予上法治疗。1周后患者复诊,瘙痒明显减轻,鳞屑明显减少,痂壳部分脱落,皮损均稍微减轻。继以同法治疗4周,瘙痒及苔藓样皮损消失,但有色素沉着。随访2年未复发。
4 讨论
慢性湿疹患者往往自觉剧烈瘙痒,夜间为甚,皮损常常为浸润、肥厚、粗糙及苔藓样变,结痂及色素沉着。该病易复发且疗效不佳,全身治疗难以速效,为缓解自觉症状,减轻他觉症状,同时为减轻患者痛苦及提高依从性,故常用内服+外用治疗本病。
本病的病机[2]特点为:血虚生风,津枯液乏。中药软膏外搽,有润肤、治疗作用,但往往只能缓解症状,病情反复。
另外,《赤水玄珠》有云:此手太阴足厥阴药也。本病乃血虚而水涸,当归润燥养血为君;二地滋肾水而补肝,白芍泻肝火而益血为臣;黄芩泻肺热,能养阴退阳;秦艽、防风散肝风,为风药润剂,又秦艽能养血荣筋,防风乃血药之使;甘草甘平泻火,入润剂则补阴血为佐、使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当归、白芍在润燥养血的同时,又可改善肌肤通透性,恢复脉络皮肤的正常功能,取其“血行风自灭”之意。黄芩、二地等有调节免疫、显著抑制变态反应的作用,是治疗皮肤瘙痒的有效药物。秦艽、防风有明显的镇静、抑菌作用。笔者认为,中医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湿疹有一定推广价值。
[1]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5.
[2]陈国勤.慢性湿疹辨治杂谈[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