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会计专业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1-12-09唐静华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账簿原始凭证基础会计

唐静华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 650223]

高职会计专业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唐静华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 650223]

基础会计;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会计职业技能形成的主要实践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艰苦的教学,学生通过努力的学习,其结果依然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不好,对技能的培养更是难以实现。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就成为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课题。本文拟以此为论题,进行相关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专业的入门基础课,同时也是会计职业技能得以形成的实践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因此在《基础会计》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应体现会计职业生涯发展的素质和技能的双重需要。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一个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过程及其经济活动完全陌生的初学者来说,要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概念就已经相当困难,另外还要熟悉资金的循环周转、复式记账、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一系列的知识,并且要将之进行应用,则更是困难得多。另外,在近20年的会计课程教学中笔者发现, 《基础会计》存在着一个现实且对学生具有深远影响的问题:所有经济业务的描述都是以文字的方式进行的,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就会形成一种误导,使他们认为经济业务都应该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的,进而对未来的会计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上述教学模式来培养的学生,对会计的基本操作流程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践应用方面就会表现出一定的问题,即:在对企业的经营特点和会计核算要求不清、对企业的账簿设立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就着手进行业务的处理;在业务处理的过程中对以文字表述的经济

一、当前《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方式及问题

目前,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高职教育的会计专业,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结构或教学模式上都是依循着会计核算方法,即: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财产清查,会计核算形式,会计报表的顺序来介绍的。这一结构对于完整地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基本流业务依赖较大,脱离了以文字表述的经济业务时就无从下手;对原始凭证的认识较为粗浅,对原始凭证的分析就根本无法涉及,导致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会计岗位时,对各种原始凭证的处理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工作角色进入缓慢,从而丧失一些较好的工作机会。

二、对《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础会计》课程的基本体系几十年来一直未变,1997年以前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工作由国家统一包分配,学生就业后,由师傅带领下参加工作实习,而1997年以后,学生自主择业,用工单位对员工的要求已经提升到了一上岗就能用的台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于会计职业教育而言,教师应适应社会的需要,积极进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即思考怎样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

1.将《基础会计》与《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同步开设。

笔者通过实训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总结出,在会计专业相关课程的开设上,实训课程的实施与会计实践技能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很多学校把会计实训课程的开设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实训资料设计与现实的企业环境下的经济活动有差距,从而导致学生的适应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将《基础会计》课程的安排与《会计基本技能实训》的开设同步,使得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认识到经济活动是什么,经济活动发生的又是什么,从而明确填制或取得的原始凭证的意义,熟悉原始凭证所传递的信息,同时掌握原始凭证的内容,并能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熟练地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比如,在教师介绍了支票的意义、种类、内容和填制要求后,学生可在仿真支票上进行填制,并明确支票与支票头的不同作用。要让学生明确各种原始凭证的格式,要件及内容,使他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原始凭证的作用,能够根据业务的发生情况选择所要使用的原始凭证,并能够0按照凭证填制的程序要求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进度进入到凭证、账簿等内容时,与之相对应《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就将账页的开设与凭证的填制同步进行,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2.改革《基础会计》课程的授课结构。

以往的教学是按照会计核算的方法程序来设置课程结构的,即按照科目与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核算形式、会计报表来组织,这样的结构安排对于熟知会计知识的人来说是结构合理并且是非常清晰的,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就会感觉非常混乱,学完以后对知识体系难以全面把握,难以将所学有效应用在实训环节中,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和毫无头绪。因此,在教学安排中,可将《基础会计》课程的结构做以下的调整:科目与账户,账簿的设置,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会计核算形式,账簿的登记、对账与结账,财产清查,会计报表。这样调整的原因在于:(1)账簿的设置提前,是因为任何一家会计核算单位在会计核算之初是根据经营特点和核算需要进行账页的设置,而在账页的设置中,需要熟悉账簿的种类和不同要求下的账簿格式的选择,有了这样的知识铺垫,学生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账页的开设;本部分可结合《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同步进行。(2)会计核算形式提前,是因为会计分类核算的需要,将核算内容分为总分类核算与明细分类核算,同时配合账簿设置的要求,设立了总账账簿与明细分类账簿,由于明细分类账簿的登账依据是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而总分类账的登账依据则根据会计核算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登账之前介绍会计核算形式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就可以根据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的要求,在填制完记账凭证后,进行总分类账簿与明细分类账簿的登记。

3.改变经济业务的描述方式。

《基础会计》是会计知识学习的基础,而一切认知和习惯的养成都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介绍上。在传统的会计理论教学中,对经济业务发生的描述基本上都是以文字进行的,同时,当前的会计实训教程很大一部分是以文字和原始凭证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的。这一课程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训中对文字描述的经济业务依赖性很强,一旦抛开了文字描述只有原始凭证时,就不知原始凭证所反映的业务内容是什么。因此笔者认为,《基础会计》课程在对经济业务的描述时,应强化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认识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到,实际发生经济业务时,不是以文字而是以凭证出现的,进而对凭证的认识和分析就成为会计人员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对凭证的识别与分析往往体现在必须知晓哪些凭证是有用的,而哪些则无用。比如:在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进行原材料发出核算时,最初取得发料单时是不进行处理的,月末将全月的发料单汇总起来,按照发出数量与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出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后,才需要进行会计处理;与购货方签订销售合同时,销售合同并不能成为确认收入实现的依据,同样,企业销售商品开在具发票时也不一定确认收入的实现等。在经济业务以文字描述时,学生很容易理解其经济含义,但在实际工作中就难以进行确定。比如:以文字来描述企业的商品销售,在款项已收到时,学生根据上述的描述很容易就可以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但在实际运用中,学生对款项已收到是根据什么来确定就表现得较为犹豫;而对款项尚未收到时,在凭证中又是怎样揭示出的并不清楚。这样的结果,往往使用人单位不满意,学生自己对此也非常茫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使用单据的方式阐述业务的形成,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对真实业务的理解。

4.加强对票据的认知。

对于《基础会计》的教学,由于教材的篇幅限制,使得学生在对票据的认知上有很大的不足,比如,教材中只提供了最基本的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票样,但在实际工作中,仅地税的发票类别就有6类,分别有: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保险业、服务业、销售不动产和综合类,而每一类中又涵括了诸多种类的发票如交通运输业类别中就有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专用发票 (代开、自开)、公路汽车客票、搬运装卸专用发票、旅游包车发票、城市客运定额发票、交通运输业定额发票等,在学习中,学生对这些各式票据不但没有听过,更没有见过,因此要让他们识别多种不同的票据就有相当大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应突破教材的限制,尽可能地收集一些经济活动中的单据,让学生认识,并懂得分析,明确经济内涵,才能尽快地熟悉并上手未来的岗位工作。

上述对有关课程改革的思考,旨在让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更加熟悉会计核算的流程、会计循环工作的构成,以及对凭证单据的分析,能尽快地适应会计岗位工作的需要。

G714

A

1671-7511(2011)05-0084-03

2011-02-12

唐静华,女,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元 生

猜你喜欢

账簿原始凭证基础会计
燃烧的账簿
大账簿
论会计凭证的审核-原始凭证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原始凭证的规范
关于对营业账簿减免印花税的通知
浅议会计出纳原始凭证交接单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
会计专业应该专设“原始凭证实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