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英语辅助二外德语教学
2011-12-08赵慧明
赵慧明
浅谈如何利用英语辅助二外德语教学
赵慧明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德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日益增多,德语也成了第二外语的热门之一。针对这一现象,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纷纷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二外德语课程。英语专业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德英两种语言的比较,有助于学生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在学习德语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仅从语音和词汇两方面将德语和英语进行归纳和比较,探究如何利用英语辅助二外德语的教学工作。
二外德语;语音和词汇;英语辅助教学
一 学习二外德语的背景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与国际全面接轨,对外交流日益增加,高等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很多学生大学毕业时就已经获得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证书,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外语的需求,在熟练掌握英语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再学习一门第二外语。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德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日益增多,德语也成了第二外语的热门之一。针对这一现象,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纷纷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二外德语课程。
二 如何借助英语教好德语
英语专业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德英两种语言的比较,有助于学生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在学习德语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德语和英语同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部语支,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着诸多联系。再者,在历史(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当今全球化影响下,英语对德语的渗透作用不容小觑。因此,学生们可以适当地借鉴英语知识,比较容易地学会德语。
本文仅从语音和词汇两方面将德语和英语进行归纳和比较,探究如何利用英语辅助二外德语的教学工作。
1.语音比较。
英语和德语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并且共同经历了第一次语言变迁。这种亲缘关系决定了英语和德语在语音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最明显的体现就是[b]-[p]、[d]-[t]、[g]-[k]等几对清浊辅音的读法。对于这些音,教师只要稍加说明和指导,学生便可快速掌握其读音。
其次,德语具有严格的发音规则,只要很好地掌握了发音规则,无需音标就能正确发音,因此,语音部分的学习对于学好德语是至关重要的。高职高专的二外德语大都仅开设一个学年度,要使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德语的语音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发音规则,在语音教学的过程中讲解一些语言的发展演变,适当比较一下德语和英语的异同,对德语语音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1)辅音w与v的发音区别。
德语和英语中都有很多以辅音w开头的单词,特别是疑问词,因此德语的疑问词也叫做w-Frage。从词形上看,德语疑问词仅以w开头,而英语疑问词则以wh开头。此外,它们发音上的区别往往特别容易被忽略,这是学过英语的学生最常犯的发音错误。德语的w发[v]音,它是[f]的浊化音,关键是浊化时下唇要紧贴上门齿才会发生摩擦;而英语中的w一般发[w]音,没有摩擦。
德语英语汉语waswhat什么werwho谁welchwhich哪一个wannwhen何时wowhere哪里wirwe我们waschenwash洗
当然,英语中也有发摩擦音[v]的单词,但它们的辅音字母是v而不是w,例如victory ['viktri] 胜利,verb [v:b] 动词。德语中以辅音字母v开头的单词(外来词除外)则发清辅音[f],例如:vier [fi:] 四,Vater [fa:tr] 父亲,Volk [folk] 人民。
(2)辅音组合st 和sp的发音区别。
德语英语汉语Staatstate国家Studentstudent学生springenspring跳sprechenspeak说
假如st不在词干开头,则和英语一样,s读作[s],例如:
德语英语汉语Durstthirsty口渴Gastguest客人
2. 词汇比较。
(1)类比法。
①词形、词义几乎完全相同。
在德语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外来语的“借用”极大地丰富了德语词汇。17世纪以前,德语主要从希腊语、拉丁语、法语中借用了大量的词汇和构词法。17、18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为世界各国带来了新思想和新事物,这样,许多英语词汇被借用到德语中。一些英语词汇进入德语后保留其原来的词形及发音,或者只是在发音上稍作改变,基本保留其英语特色。如Computer, Gentleman, Layout, Power, Talkshow, Internet, situation, chance, professor等。
②词义相同,读音和拼写略有差异。
德语中有一个重要词汇zu,大家一看就能发现它和英语的to比较像,其作用也特别相似。作为介词,表示“到……去”;作小品词,引出动词不定式。另外,德语中的现在完成时是用表示“拥有”的haben和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这一点和英语也极其相似,只是把haben换成了have。在词汇表中两者意义重复、近似的也很多,比如Glas/glass, Englisch/English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记忆。
另外,德语和英语的有些词在构词上有着内在联系,如Bermensch/superman; Untergrund/underground等。有针对性地讲解或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其中的联系或规律,进而使其自主运用已有的英语词汇知识扩展德语词汇量或理解陌生德语词汇。
(2)对比法。
简单说,就是利用英语和德语词汇的差异来引起学生对某些德语词汇的注意或兴趣,从而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比如,德语中的Gift(毒)和英语中的gift(礼物)貌似相近,实则意义大相径庭;德语中Fall的意思是“情况,事件”,而英语中的fall则是“落下”的意思。在德语里还有另外一类词, 这些词是按照英语来发音, 但在英语中并不存在, 或者即便有这些词, 其意思与在德语中也完全不一样。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就是Handy 这个词, 在德语中指的是手机(Mobiltelefon) , 而在英语中同样指手机的词为cell phone。handy 这个词在英语中只是一个形容词, 意为“轻便的, 易于携带的”, 对应的德语词为handlich。又如Smoking 这个词, 在德语中指的是“男式晚礼服”, 而不是smoke 的现在分词所以不能翻译成“吸烟”。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分别与英语的词汇相对应,这样,学生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把握德语词汇,这种融会贯通使第二外语学习显得自然而亲切,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学习的困难。
三 总结
实践证明,利用英语辅助教学在二外这类短期外语强化教学中是提高“优化率”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鉴于英语和德语的相似性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掌握第一外语英语的学生学习第二外语德语的基础阶段中,找到德语和英语的契合点,进行英语和德语的比较,必然会事半功倍。教师通过对两种语言进行比较的教学实践,学生能够较好较快地学会德语的语音,并能够根据德语和英语的语言演变规律,熟练地识别与掌握大量的德语词汇,提高了学习第二外语德语兴趣及效率,那么,肯定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戴鸣钟. 大学德语(第1 册)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赵秀英. 对比在短期强化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
[3]陈杭柱. 德语简史[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王京平.德语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ClassNo.:H33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黄其辉 郑英玲)
HowtoTeachGermanyWiththeHelpofEnglish
Zhao Huiming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 the cooperate between Germany and China expanded into more and more fields. German has becomes one of the hottest second foreign languages and some vocational colleges offered the German course for English major students as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The teachers should make the appropriate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German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 Only do that, can students comprehend by analogy in their Germany study . The paper compares English with German in phonetics and vocabulary and discusses how to use English to assist the teaching of German as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German as a foreign language, phonetics and vocabulary, using English to assist the teaching
赵慧明,助教,鸡西大学西方语言系,黑龙江·鸡西。邮政编码:158100
1672-6758(2011)02-0063-2
H3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