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2011-12-08杨丹
杨丹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高职软件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杨丹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针对当前高职软件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几方面提出改革探讨。这些改革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软件专业;C语言,教学方法;评价体系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软件专业“职业情境,项目主导”的培养模式,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C语言的语法知识和编程技能,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具有软件开发的专业能力和适合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为后续的系列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然而,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是学生进入大学所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程,牵涉到的概念比较多,规则比较多,使用灵活,容易出错,并且逻辑性很强,学生普遍认为C语言难学、枯燥无味,又不能很好的理解算法,编写程序比较困难,使得许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畏难情绪。因此,如何改善“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情况,提高教学效果,是软件专业教师面临的一项紧张而又重要的任务。笔者结合多年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经验,并根据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以函数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
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内容一般都选自于谭浩强编写的《C程序设计》一书。其主要内容有C语言语法,顺序、选择、循环结构,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和文件等内容。笔者认为,对于高职学生,尤其“C语言程序设计”又是为后续课程打基础的,“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没必要面面俱到,有部分知识可以作为简单介绍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学。因此,可做如下改进:(1)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重点放在结构化编程思想的培养上,忽视C语言的语法细节,加强三种控制结构(顺序、选择、循环)的教学,对于指针和结构体,则重点讲清它们的概念即可;(2)在谭浩强编著的《C程序设计》一书中,有许多丰富的例子,笔者认为,所给出的例子难度较大,分析过少,不够形象,较难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给出的每个例题都要给出流程图的算法描述,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编程习惯;(3)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函数章节的内容往往难以理解并难以应用,笔者认为,C语言教学可从始至终贯穿函数的主线,以达到学生对C语言程序结构及编程思想的理解。
二、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
“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性强,概念多,抽象并且复杂。在教学中,一般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教学再加上学生上机实验。这种授课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听课没有感性认识,只能被动接受,而上机时,也只是机械地验证例题,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全时上机,理论采用“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实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改革。
(一)“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方式
重构后的教学内容,按照由简单到复杂进行知识讲授,在做中学,做中教,集学、做、教一体化。通过实践,笔者发现这种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教师不再是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主体,而是学习活动的主持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掘,学生团队合作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也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共分成五部分:提出任务、相关知识、任务分析、完成任务和任务总结。通过“提出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知识融入到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中;通过学生“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循环控制结构do…while语句时,笔者所给出的任务为“设置用户登录界面”:提示用户输入密码,程序对其进行检查,若密码正确则显示“欢迎您使用本系统”,否则,显示“您无权使用本系统”,最多可输入5次密码。学生很容易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判别出应该先出入再判断,这样很快就掌握do…while循环语句。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学习该课程兴趣变得浓厚,对相关知识点掌握更加扎实。
三、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极性考核相结合
建立一个服务与课程目标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考核不是目的,以考促学才是考核的本质。
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采用以期末考试这种“一考定终生”的考核方式,一般以笔试进行,知识点偏多,实际动手能力几乎没有。这种考核方式不能检测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笔者采用过程性考核(60%)+终极性考核(40%)的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职业素质(见表1),过程性考核职业能力(见表2)和过程性考核理论三部分组成,终极性考核为终极性理论考核,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期末考试。
这种考核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他们上课认真听讲,有问题能积极主动问老师或同学。最终成绩由于更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既促进了平时学生的学习,又能较为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效果显著。
表1 过程性考核职业素质
表2 过程性考核职业能力
杨丹,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G712
A
1674-7747(2011)24-0017-02
[责任编辑 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