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交试验优选荆防止痒颗粒提取工艺Δ

2011-11-21廖银根丁志军罗美兰许时贵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南昌市330001

中国药房 2011年39期
关键词:浓缩液苦参碱转移率

廖银根,丁志军,罗美兰,许时贵(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南昌市 330001)

正交试验优选荆防止痒颗粒提取工艺Δ

廖银根*,丁志军,罗美兰,许时贵(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南昌市 330001)

目的:研究荆防止痒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膏率及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转移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以饮片投料,加12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h为最佳工艺。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可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荆防止痒颗粒;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正交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

荆防止痒颗粒系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中医科专家经十几年临床总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号:ZL200410033921.4)的经验方。其由荆芥、防风、苦参等13味中药组成,具有疏风养血、清热除湿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疹、荨麻疹、瘙痒等风热、湿热之皮肤病。为了将荆防止痒煎剂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我院研究开发出服用、携带方便的荆防止痒颗粒剂,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HPLC)系统(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CP225D微量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KQ-500E医用超声清洗器(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分别为110753-200512、110786-200603);苦参饮片(安徽致和堂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00118);乙腈为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评价指标的确定

荆防止痒颗粒处方中有多味药材,有效成分众多,因此以干膏率作为评价指标之一较合理;苦参主要有效成分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故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转移率为评价指标。

2.2 干膏率的测定方法

精密移取正交试验下提取浓缩液50mL,平行3份,分别置于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并于105℃干燥3h,迅速取出,置于干燥器中放置30min,迅速精密称定干膏重量。按下式计算干膏率:干膏率(%)=干膏重(mg)×浓缩液总量(mL)/取样量(mL)/生药总量(mg)×100%

2.3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1]

2.3.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柱:NUCLEOSIL-NH2氨基键合硅胶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2∶10∶8);检测波长:220nm;流速:1.0mL·min-1;柱温:35℃;进样量:5μL。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制成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浓度分别为0.182、0.058mg·mL-1的溶液,即得。

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提取浓缩液15mL,水浴蒸干,转移至具塞锥形瓶中,加浓氨试液0.5mL,精密加入三氯甲烷2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3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三氯甲烷补足失重,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通过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5g,内径1cm),依次以三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7∶3)各20mL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无水乙醇使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2.3.4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转移率的计算公式 转移率(%)=浓缩液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mg·mL-1)×浓缩液的体积(mL)/苦参饮片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苦参饮片量(g)×1000×100%。

2.4 苦参饮片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称取苦参饮片粉末(过三号筛)约0.3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浓氨试液0.5mL,按“2.3.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进样测定,测得苦参饮片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之和为2.34%。

2.5 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

2.5.1 试验设计 通过预试验对影响水煎煮的各因素进行考察,选择加水量(A)、提取时间(B)、提取次数(C)为影响水煎煮的主要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因素水平见表1。

2.5.2 正交试验安排及结果 按处方比例称取荆芥、防风、苦参等药材234g,共9份,根据L9(34)正交试验设计表,将药材浸泡0.5h后提取。提取完毕后,将不同条件下的水提液分别浓缩至适量,定容至3000mL,称定重量,备用。以干膏率及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转移率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1 因素水平Tab 1 Factors and levels

表2 正交试验结果Tab 2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表3 方差分析结果Tab 3 Results of variance analysis

由表2、表3可知,以干膏率为评价指标,A因素有显著性影响,各因素的影响顺序为A>C>B,以A3B3C2最佳;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转移率为评价指标时,A因素有显著性影响,各因素影响顺序为A>B>C,以A3B3C2最佳。所以,最佳工艺为A3B3C2,即加12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2h。

2.6 工艺验证试验

为了验证正交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以确保提取工艺合理可行,按上述工艺条件A3B3C2,重复安排3批试验。结果,平均干膏率为29.2%,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平均转移率为47.5%,与正交试验较好的结果相近,表明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

3 讨论

本试验曾参考文献[2]采用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不同比例(80∶10∶10、82∶10∶8、84∶8∶8)进行洗脱。结果发现,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82∶10∶8)溶液即能将指标成分与杂质峰彻底分开,且阴性试验无干扰,故采用此流动相进行洗脱。

采用正交设计,并根据预试验,确定了水提工艺的最佳条件,即称取水提取部分药材,加入药材量12倍体积的水,加热提取2次,每次2h,其中第1次提取前先将药材浸泡0.5h。

由于苦参药材入药后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存在着相互转化[3~5],故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转移率作为评价指标,比单独测定苦参碱或氧化苦参碱的转移率更合理。

[1]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88.

[2] 王 颖,王秋香.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炎康浓缩丸中苦参碱的含量[J].中国药房,2005,16(24):1901.

[3] 贾敏鸽,孙文基.苦参及其复方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转化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3,23(2):90.

[4] 陆蕴如,杨钟柯,董育妹.苦参在复方中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7):412.

[5] 宋小妹,考玉萍.洁身洗剂中苦参化学成分转化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00,15(6):257.

Optimization of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Jingfang Zhiyang Granules by Orthogonal Test

LIAO Yin-gen,DING Zhi-jun,LUO Mei-lan,XU Shi-gui(Jiangxi Provincial Special Hospital of Skin,Nanchang 330001,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xtraction procedure for Jingfang zhiyang granules.METHODS:With extract yield and the content of matrine and oxymatrine as indexes,orthogonal test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water amount,extraction times and the time of extraction on extraction technology.RESULTS:The optimum process was as follows:decoction pieces as sample,adding 12times amount of water,extracting 2times,2hours for each time.CONCLUSION:The extraction process is stable and reliabl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Jingfang zhiyang granules;Matrine;Oxymatrine;Orthogonal test;HPLC

R283.624;R284.2

A

1001-0408(2011)39-3673-03

2011-03-15

2011-04-11)

猜你喜欢

浓缩液苦参碱转移率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血液透析浓缩液保护盖的制作与应用
离散广义Markov 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稳定性
多级物料膜处理垃圾渗滤液NF浓缩液的工程应用研究
探究新时期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处理技术
苦参碱对乳腺癌Bcap-3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氧化苦参碱对SGC7901与ECV304的体外活性比较研究
氧化苦参碱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6 种药材中5 种重金属转移率的测定
造纸法烟草薄片浓缩液的醇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