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教学“综合法”初探

2011-11-17于德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综合法外语教学外语

于德伟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外语教学“综合法”初探

于德伟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内容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由来已久,并因其“比其他教学方法更有效”而各自在外语教学中一直处于主流教学法的地位。van Lier认为,内容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密不可分,应将二者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提高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意识,加强其对于真实语言的习得效果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 van Lier的上述观点为主要理论出发点,结合内容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理念和原则,探讨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构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即“综合法”,以期为“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效果。

外语教学;内容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综合法”;“后方法时代”

引言

外语教学经过“方法时代”(1880—1980),如今已进入“后方法时代”(1980年至今)[1]xvii。在提倡“教无定法”理念的今天,外语教师有了更多的选择,但也更容易无所适从或盲从。换言之,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太多了,反而使外语教师难以作出选择。稍不留神,外语教学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局面,根本无系统性可言,其直接后果就是学生也变得“学无定法”,成为试验品,甚至是牺牲品。“后方法时代”不等于“去方法时代”。过分强调因人而异或因时而定实质是在为教学中的一盘散沙开脱罪责,更是无教学理念和原则指导的外在表现。

实际外语教学过程中,总要通过为学生设置一定学习任务而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此处所说的内容包括外语语言学习本身,也包括通过外语来学习的学科或专业方面的知识。在外语教学领域,任务型教学法与内容型教学法一直在“交际法”家族中占据主要地位,而且各自都以“比其他教学方法更有效”而著称[1]241。仔细分析可以看出,两种教学方法在理念和原则上有相近或重叠之处,其中很多方面更是可以互补。van Lier[2]212认为任务型教学法与内容型教学法在教学中密不可分,应将二者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学生完成教师为其设定的任务的同时,自然也就学习了任务所涉及的语言 (包括形式和意义)。学生也只有通过教师为其设置的任务这一载体,才能够有效加强语言意识,习得真实语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以 van Lier的上述观点为理论出发点,结合任务型教学法与内容型教学法的相关理念和原则,探讨如何整合任务型教学法与内容型教学法,发挥各自优势,构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期能为外语教学带来一定启发。

一、术语定义

鉴于下文中将多处提及教学流派、教学方法等词语,为了避免术语使用混乱,有必要根据本文所需做一下术语界定。中文里其实没有现成的词语或术语来同英文中的“approach”和“method”相对应,我们通常都是用“方法”或“…法”来翻译这两个词。就这个问题,文秋芳[1]xvi作了相关区分:“approach”,只包含抽象的理念和原则;“method”,不仅包含抽象的理念和原则,还包括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笔者认为这种分类思路比较可取,所以下文将沿用其思路。

此外,如果为“approach”和“method”找一个上义词,那便是英文中的 methodology,中文通常将其译成“教学流派”。以上分类可用图示表征如下:

任务型教学法和内容型教学法均属于前一种教学方法范畴,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法和内容型教学法的有关理念和原则有效结合起来,更好地指导教学。至于在课堂教学中所应采用的具体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则不列入本文讨论的范畴。下面将分别概述任务型教学法与内容型教学法的相关理念和原则。

二、任务型教学法和内容型教学法的理念和原则概述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理念和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是指把任务作为语言教学核心单位的外语教学方法[1]223。课堂任务或活动可分两种:(1)学生需要在实际生活中 (外语环境下)完成的任务或解决的问题;(2)有助于实现课堂特定教学目的的任务。任务为学生习得外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过程的实现都提供了重要平台。通过参与完成具体的任务,学生能够增强学习动机,进而会提高其学习效果。在以任务为主要教学和学习载体的外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借用多种语言学习模式。

(二)内容型教学法的主要理念和原则

内容型教学法围绕教学应该学习的内容或信息,而不是语言来组织外语教学[1]204。这里的“内容”指的是学生通过外语来学习或进行交际的学科知识,而不是语言知识本身 (ibid.)。内容型教学法的核心原则是:(1)当学生把语言作为获取信息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目标时,外语学习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功;(2)内容型教学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学习外语的需求[1]207。

三、van L ier的“综合法”理论框架

van Lier强调,以“3A课程 ”原则 (指 van Lier推崇的以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学习自主性和习得真实语言为核心理念的一种教学模式)设置的教学大纲应以学习和互动为重点,以过程为导向[2]204。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一些做法,如听写练习、讲故事、课堂上的跟读练习、角色扮演等。在此基础上,应主要采用两种教学策略,来实现教学目标:一为任务型教学法,二为内容型教学法。通过两种方法的有效实施,构建过程导向型的教学大纲。任务型教学法的重点是通过具体任务来完成一定的学习或教学目的。任务的设置可针对个人或集体。内容型教学法的重点则在于融“内容”和语言学习为一体。如前文所述,“内容”指的是相关学科知识,如历史、数学、物理知识等;也可指学生感兴趣的某领域的知识内容,如跨文化交际、环境问题等[2]205。

任务型教学法和内容型教学法应齐头并进。理由很明显:任务型教学如不能循序渐进地完成一定内容的学习,则任务就是零乱无章的,更可以说是无意义的。此类教学大纲也就无系统性可言;反过来,内容的学习如不通过精心安排的一系列任务来实现,则内容的学习就会变成纯粹的填鸭式教学,久之便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2]206。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任务这一有利平台给学生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学习成效要求、内容要求、行动要求。有效的任务设置会充分考虑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如对学习成效要求较高时,就会适当降低内容的难度和行动的复杂程度。此处可以看出任务和内容的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ibid.)。

语言教学中人们似乎已经习惯采用二分法,侧重于语言的某一方面,如侧重于结构或功能、形式或意义等。因而,传统的教学流派通常会强制性地作出取舍,如以语言的某一方面 (如语音学习)还是以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为教学侧重点;流利性优先还是准确性优先;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正确性还是创造性等。van Lier[2]212认为这种人为的二分法并不可取,因为任务型教学法和内容型教学法不可分割,应将二者视为有机整体,建立以任务型兼内容型为核心的教学法。

不难理解,学生在参与完成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习得了语言的形式和内容,这种习得或学习通常又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原因是,学生这时只是把语言作为获取信息或学习新知识(指学科知识)的工具,而不再是学习目标;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也能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既定任务来完成其设置的教学任务或目标。

当然,van Lier也提到了整合任务型教学法和内容型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或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的难点莫过于如何立足学生的实际外语水平、兴趣和需求来选择恰当的任务,并能保证通过任务循序渐进地学习内容。

四、“综合法”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在“后方法时代”的今天,虽提倡教无定法,但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需要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自主性和真实语言的习得。

由此,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仔细研读任务型教学法和内容型教学法的原则和理念,寻找共同之处,合二为一;注意差异之处,取长补短,最终制定一套具有个人特色并适合特定教学对象的教学方法,我们姑且称其为“综合法”。在具体制定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该思路主要参照了文秋芳在“Approa2 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第二版导言中提出的观点,但是略有改动):(1)确立原则和理念,贯彻实施某一教学方法的指导原则;(2)教学设计。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具体的课堂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体现出任务型教学法和内容型教学法的优势互补。

结语

“后方法时代”中强调的“教无定法”,实质是强调跳出单一方法的禁锢,博采众家之长,兼收并蓄。van Lier所提倡的“综合法”的主张,正是基于对以上因素的考虑。“综合法”虽听起来诱人,但是我们也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毕竟在实际贯彻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和难题。出路便是进一步完善理论建构,并结合教学实践,逐步制定出能体现任务型教学法和内容型教学法优势互补的一套教学体系。

此外,既然我们的理念或原则是正确的,就应该有信念将其实施下去,才会真正让学生习得真实的语言,解决其在外语生活环境中的实际需求,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将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学习者。

van Lier把实行“3A课程”定位为一项系统工程,而非语言技巧传授的简单叠加[2]213。那么,完全有理由相信,“综合法”取得的成果,也必定会为 3A教学法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石。

[1]Richards J.C.and Rodgers 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2nd ed.Beijing:Foreign Lan2 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2008.

[2]van LierL.Interaction in the Language Curriculum.Aware2 ness,autonomy and authenticity[M].London/New York:Longman,1996.

Research on an Integrated Approach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YU De2w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Content2Based Instruction(CB I)and Task2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occupy dominant positions in the Com2 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family respectively and each is known for their greater effectiveness than most other approaches and methods.van Lier believes that TBLT and CB I are inseparable and that the two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an organic whole in order to develop studentsπawareness and autonomy in their studies and to help them acquire the authentic foreign language. 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van Lier’s viewpoint stated above,coupledwith the pertinent beliefs and principles advocated in TBLT and CB I,a discus2 sion ismade on the possibility of integrating the resources of TBLT and CB I and of developing an“integrated approach”to foreign lan2 guage teaching.Hopefully,such an approach can help improv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 in the“post-methods er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B I;TBLT;integrated approach;post2methods era

G427

A

1001-7836(2011)05-0162-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5.062

2010-10-16

于德伟 (1975-),男,吉林长春人,助教,硕士,从事二语习得和口译研究。

猜你喜欢

综合法外语教学外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综合法求二面角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综合法的火炮方向机齿轮传动误差分析
超声回弹综合法推定纤维纳米混凝土强度及经历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