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简单的铆接装配当作毕生事业——记全国劳动模范、中航工业成飞铆装钳工刘时勇

2011-11-15

国防科技工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托板钳工油箱

□ 梅 梅

在通往成飞的大路上,在行色匆匆的员工中,中航工业集团成飞部装厂铆装钳工刘时勇没有任何奇特之处。然而,当出现在铆接岗位上,出现在型架和飞机部件前,他那专注的劲头、高超的技术就会闪烁出夺目的光芒。

刻苦钻研 勇于创新

刘时勇是中航工业成飞一名普通铆装钳工,他先后参与了歼7系列飞机、枭龙飞机等多种机型的结构装配工作,并担任了歼10飞机1号油箱段产品线负责人,二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地在平凡岗位上历练成长。对于岗位要求的工作,他从不计较好坏、难易,每一项都做得一丝不苟。

在歼10飞机1号油箱段的生产中,他凭借丰富的操作经验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及时发现油箱炮梁工装定位错误,并向有关技术部门汇报,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近万元。

面对歼10飞机后机身“瘦身手术”的难题,刘时勇巧动脑筋,定制专业钻孔衬套压入吊挂梁交点孔,一次定位钻出交点同心孔,再借助导向钻套将新框协调孔一次性扩孔到位,100%确保了制孔质量。

在歼10飞机鸭翼舱地板与鸭翼接头协调制孔工序中,刘时勇细心发现原来的先安装托板螺母后配钻地板和鸭翼接头的操作流程极易产生“8”字孔质量隐患,及时调整优化装配流程,将地板与鸭翼接头先行架内配钻,分解拆卸再装托板螺母,有效地保证了这项工序产品质量。

他有极强的攻关精神,越是技术难度大的部位越是争取去干。在枭龙飞机后机身装配铆接过程中,由于飞机技术平台的提升,装配铆接面临三大技术难点:一是结构复杂;二是对合精度要求高;三是装配公差范围小。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刘时勇连续几天加班搞测试,取实样,探索加工方法,并自行设计可拆卸钻模板,有效地提高了后机身机加框的钻孔精度,确保了产品的铆接质量。

他勤于动脑,善于创新,针对飞机某些部位操作空间狭小、施工难度巨大、常规操作无法实施等困难,他认真消化技术图纸资料,反复推敲自制划线定位器、定位样板,自制多用途顶铁20余项,并将先进工作方法及工具推荐到其他工段,很好地提高了飞机装配效率。多年来,他先后进行飞机装配技术革新20多项,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价值近5万元。

坚守平凡 谱写辉煌

一项平凡的工作,他干了20多年。多年来,他完成工时一直是本工段人均工时的1.5倍以上,并从未出现过产品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一次交检合格率也年年名列专业厂前茅。铆接工作看似简单,但是数量大,不同部位、不同材料的铆接要求也不一样,所以超差出现次数也较多。但刘时勇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高超技术,绝大多数任务都一次完成。

在自身成才的同时,还主动承担起“导师带徒”的职责,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青年骨干快速成长起来,成为飞机装配方面的技能骨干。

刘时勇的艰辛付出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奖赏。作为飞机铆装钳工高级技师,刘时勇连续4年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2004年被授予“航空技术能手”称号,同时,相继荣获全国国防邮电工会岗位创新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刘时勇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将简单的铆接装配作为毕生的事业,以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践行着航空报国的理念,实现人生的价值。

猜你喜欢

托板钳工油箱
柴油车型燃油箱负压补气功能的分析
锚杆托板与缓冲垫层组合结构静、动载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不同工况下基于MIDAS/FEA模型的脚手架可调托撑托板计算分析*
简析提高钳工操作技能的策略研究
人形辅助锻炼 助力机器人
储存在机翼的燃油
钳工的综合素质要求及培养对策
车载钻机给进托板失效分析及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