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生实践锻炼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1-11-07旷永青吴世先
旷永青,吴世先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541004)
高职高专学生实践锻炼评价体系的构建
旷永青,吴世先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541004)
加强和改进高职高专学生实践锻炼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新的着力点,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实践锻炼效果进行检测的标准和导向。基于高职高专学生实践锻炼的本质特点,对其评价体系的依据和原则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同时提出了评价的量化和定级方法,指出了评价体系研究的方向。
高职高专;实践锻炼;评价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颁发之后,加强和改进高职高专学生实践锻炼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新的着力点。在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很少对学生实践锻炼的成效进行评价,也缺乏一套被广泛认可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缺失又反过来作用于学生实践锻炼,学生实践锻炼成效的未知性对于学生实践锻炼的全面深入扎实开展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因此,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的形势下,根据高职高专学生实践锻炼体系的特色,设计能够提升学生实践锻炼成效的评价体系,是当前高职高专学生实践锻炼体系建设中面临的一项现实课题。
一 高职高专学生实践锻炼的本质特点及其评价依据、原则
高职高专学生实践锻炼区别于本科学生教育教学和其他教学方式,其本质特点是:着眼于技能型人才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锻炼活动,积极帮助学生对职业环境和岗位目标有全面认识,具有扎实够用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习惯于用脑思考问题;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具备突破传统的勇气和理想;能够融入团队并在团队中尽其所能贡献力量的技能创新型人才。当然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包括大学课程内的实践,也包括课程以外的实践;不仅包括校内实践,也包括校外实践;不仅包括专业实习实训活动,也包括校园科技学术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构建学生实践锻炼评价指标体系,既要有定量的考核,又要有定性的评价;既要对前期实践活动做一个科学的总结,又要对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与借鉴。基于以上考虑,高职高专学生实践锻炼评价应主要考察实践锻炼是否被学校广泛重视并提供了坚强保障,是否为组织者精心策划并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是否为学生接受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为行业、社会接受并给行业、社会带来了一定的效益。而这些因素的考量恰恰为我们对学生实践锻炼的评价提供了依据,其中最为根本的依据还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
对高职高专学生实践锻炼的评价应遵循5个原则:(1)针对性原则。高职高专学生实践锻炼具有自己的内容和特质,其评价体系应有针对性,不能将本科院校已有的一些评价体系硬搬过来。(2)系统性原则。学生实践锻炼目标定位是否切合实际、管理是否到位、保障是否可靠都是学生实践锻炼效果好坏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对这些影响学生实践锻炼效果的各因素进行系统考量。(3)责任归属原则。评价体系要对实践锻炼领导者、规划者、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都进行合理的评价,以区分和明晰各方责任义务。(4)多主体原则。学生实践锻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实质上来说,应有4个主体。第一个主体是学校,是实践锻炼活动的领导者、规划者;第二个主体是各职能部门和相关院系,是实践锻炼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第三个主体是学生,是实践锻炼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第四个主体是社会和行业,是实践环境条件的创造者,同时还是实践活动的见证者和效果的检验者。在实践锻炼评价过程中遵循主体性原则,就是指让主体接受评价或者接受主体评价。(5)指导性原则。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在明晰责任义务的同时,对后续实践锻炼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即能够准确分析出受评实践锻炼活动的成效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可以创新的地方在哪里,以便在今后实践锻炼活动的规划设计和组织过程中能够加强和改进。
二 高职高专学生实践锻炼评价的内容、标准及评价对象
根据高职高专学生实践锻炼的本质特点以及评价的依据原则,笔者以学校、组织、学生、社会4主体的评价和被评价为出发点,设计以下具有普适性的高职高专学生实践锻炼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一)学校层面
学校层面主要考量项目为指导思想、管理制度、舆论宣传、基地建设和经费投入,具体指标及评价标准见表1,可组织相关师生代表、基地单位代表、相关社会人士进行评价。
表1 学生实践锻炼评价指标体系一(学校层面)
(二)组织层面
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主要由学生管理部门、各教学单位(部门)来进行。从组织层面考量主要项目可为活动规划、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场地、活动实施等,具体指标及评价标准见表2,可组织学校领导、评审专家、相关学生代表、基地单位代表、相关社会人士代表进行评价。
(三)学生层面
学生层面主要考量项目为实践态度、实践效果,具体指标及评价标准见表3,由参加实践锻炼的学生按照项目归属进行评价。
(四)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主要考量项目为社会评价、表彰情况和就业率,具体指标及评价标准见表4,由实践单位代表、同类院校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学校实践锻炼管理部门进行评价。
表2 学生实践锻炼评价指标体系二(组织层面)
表3 学生实践锻炼评价指标体系三(学生层面)
表4 学生实践锻炼评价指标体系四(社会层面)
三 高职高专学生实践锻炼评价的量化与定级
在各指标体系中,A赋值为100,B赋值为80,C赋值为60,D赋值为25,对于每一个指标体系,评价分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n1为该评价指标体系中获得评价A的数量,n2为该评价指标体系中获得评价B的数量,n3为该评价指标体系中获得评价C的数量,n4为该评价指标体系中获得评价D的数量,n1+n2+n3+n4=N。
通过计算,如果分数在90分以上,则评价等级为优秀;分数在80分以上,则评价等级为良好;分数在60分以上,则评价等级为合格;分数在60分以下,则评价等级为不合格。通过评价,可以清楚明晰的了解学校、组织单位、学生在实践锻炼活动中的表现,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实践锻炼体系。
四 高职高专学生实践锻炼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考核与评价是检验学生实践锻炼成效的关键,整个评价实施过程必须做到规范、有序和客观、公正。
1.评价机构。学生实践锻炼的评价是对每一届学生实践锻炼活动的整体评价,宜引进第三方机构对实践锻炼进行评价,这样能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
2.评价的实施步骤。(1)由受评价的主体(学校、相关院系和职能部门)分别对照评价指标体系一和二进行打分,并按照各自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数汇总,连同实践锻炼总结报告等原始材料一并转交第三方评价机构。(2)第三方评价机构在审核转交材料后,通过合理设置问卷对评价主体(学生、社会)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3)第三方评价机构在确认所有评价信息后,给予学生实践锻炼活动量化、定级,并提供评价报告。
五 结 语
本文研究的学生实践锻炼评价体系,既适用于评价学生实践锻炼本身,也适用于评价学生个体的实践锻炼成绩。在最终评价结果的界定上,目前采用的是均权法,实际上,这4项的权重甚至各指标体系内部标准的权重都应有所区别,这些有待于通过实践检验和完善。
构建大学生实践锻炼评价体系是高校教育制度的内部安排,将有利于推动学校实践育人体系的建立,有利于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向纵深推进,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G718.5
A
1674-5884(2011)08-0121-04
2011-04-30
广西高校党建与德育工作研究重点课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旷永青(1964-),男,湖南衡阳人,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校 杨凤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