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高考汉字考查的研究*
2011-11-02桑哲
● 桑 哲
2010年全国高考汉字考查的研究*
● 桑 哲
依据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近四年尤其是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的汉字考查情况作了调查研究。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7000字(其中包含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为标准,对试题中字形、字音、默写和作文四种关涉汉字的题目作了分析研究和详细的数据整合,从字形、字音的选材及考查频次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高考语文汉字考查的方向和趋势有所启发。
高考;字形;字音;频次;调查
为了解对高考所考汉字的具体考查情况,我们收集整理了2010年全国高考的18套试卷,对其中所考查的汉字字形、字音进行了专项统计与分析。从考查方式看,高考语文对汉字的考查包括三个部分:单纯的汉字考查、默写中的汉字考查、作文中的汉字考查。单纯的汉字考查一般从字形和字音两方面进行,默写和作文中的汉字考查主要是对字形的书写方面的考查。
一、试题题量与分值
在2010年的18套试题中,情况和2009年的18套题类似,有14套直接考查了汉字的字音或字形,福建卷、上海卷、新课标卷、辽宁卷4套试卷没有对汉字进行单独专项考查。这14套试题中,以一个题目考查的有7套,各赋3分,以两个题目考查的有7套,各赋6分。多年来,对于是否进行汉字单独考查一直存在争议,虽然大多数试题还是进行了汉字字音、字形的专项考查,但整体来看不进行专题考查汉字的试卷份数有所增加。对于汉字的专题考查,更多的是出于高考要“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以及有利于整个语文课程各学段的教学这两方面考虑的,特别对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但作文书写的扣分无法完全承担时下的对汉字的考查功能。
二、考查内容情况统计分析
对于汉字的考查,近几年来基本是字音、字形两方面并重,有部分试题同时对这两项都进行了考查。2010年的18套试题中,13套专题考查字音,有10套考查了字形,有4套只考查了字音,有1套只考查了字形。2005年至今的6年中,有字音考查的高考试题占每年总试题份数的比率在64.71%-84.21%之间,变化基本不大,相对稳定;有字形考查的试题占每年总试题份数的比率在42.11%-88.2%之间,变化较大,特别是2008年,仅为42.11%。今年的百分比比前两年都有所上升,而且安徽卷还考查了字形。
三、字音考查形式与考点分布情况统计分析
2010年考查汉字字音的13套试题中,其基本考查形式和往年相同,主要为单独判断字音的正误和比较字音的异同。北京卷、湖南卷、江西卷、全国卷I、全国卷II、山东卷、天津卷、重庆卷、浙江卷,共9套试卷为单独判断读音的正误,可见单独判断读音的正误仍旧是语音考查的主导形式;湖北卷、广东卷、江苏卷、四川卷共4套试卷为比较字音的异同。就各套试题与2009年比较而言,形式选用基本一致。另外,这两种形式中占主导形式的“判断读音的正误”相对比较简单,更容易把握,不易失分。
就试题的具体样式来看,在语音考查上,2010年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样式:
●找出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四川卷、湖北卷)
●找出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广东卷、江苏卷)
●找出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北京卷、湖南卷、江西卷、全国卷I、全国卷II、山东卷、天津卷、浙江卷、重庆卷)
●就以上三种题型样式而言,2010年有9套试题采用了 “找出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这种样式,这种题型是比较简单、考生容易把握的:只要能看出一组中其中一个不对的读音,就能得分,这和“找出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题型本质上是类似的。相对来讲,“找出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找出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这两种题型有一定的难度。“找出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字音都相同的一组”这种题型样式近4年都没有采用,“找出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题型样式去年也只有重庆卷采用。
字音考查上就载体形式而言,2007年以来,除2007年的浙江卷是在句子中考查外,其余试卷都是在词语中考查字音。
字音的考查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常用字的读音为主要考查内容,侧重于对常见字中的易读错字、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进行辨析,如要求考生辨别多音字在不同语境的词语中的具体读音、要求考生比较形近字的读音等。
1.对多音字的考查
多音字的考察又分为两种形式:
(1)用不同的义项组词对比考察
纤维/纤大 盛开/盛饭 埋伏/埋怨 辟谣/精辟 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 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叶韵/一叶知秋 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 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
(2)直接通过对其中一个义项注音考察(在不同考卷重复出现的只选一个)
泊车(bō) 称心(chèn) 唱主角(jiǎo) 弹丸之地(dàn) 单行本(xíng) 便利店(biàn) 纤维(qiān) 提防 (dī) 看 家 本 领(kān) 名 宿 (sù) 慰 藉 (jiè) 着(zháo)重 畜养(xù) 什锦(shí) 兵不血刃(xuè) 扒手 (pá) 感慨系之 (xì) 浑身解数 (xiè) 露马脚(1òu) 和稀泥(hé) 拾(shè)级而上 哈达(hǎ) 不见经传(chuán) 恐吓(xià) 否(pǐ)极泰来 游说(shuì)乳臭(chòu)未干 巷(hàng)道 令人发(fà)指 叨(tāo)扰 一气呵(hē)成 倾轧(zhá) 弱不禁(jīn)风 澄澈(chéng) 隽(jùn)永
2.因形近导致读音易混淆(括号前面字易误读为括号后面的字)
仰慕(蓦) 富庶(遮) 本埠(阜) 鞭笞(苔) 汲取教训(吸) 逡(梭)巡 坍圮(杞) 逶迤(施) 愤懑(满)莘莘学子(辛) 不啻(帝) 巨擘(璧) 针砭时弊(乏)跛脚(坡) 市侩(会) 扁桃腺(泉) 菁华(青) 拈轻怕重(沾) 绚(旬)丽 饯别(栈) 荆钗布裙(叉)
3.字形相近的字读音比较
业绩/污渍 空旷/粗犷 挑衅/抚恤 濒临/频繁
4.读音相同或相近的组合起来比较
屏气 摒弃 并蒂莲 秉烛待旦 黄鹂 黎明霹雳舞 磨砺意志 驼绒 滂沱 拓荒者 脱颖而出 翌日 游弋 溢洪道 逸兴遄飞 皎洁/打搅效仿/发酵 隐瞒/蛮横 市侩/反馈 皱纹/骤然杀戮/山麓 琼楼玉宇/群龙无首 挟制/偕同 竹笋/损失 柳暗花明/扭转乾坤 肋骨/擂台 嗟叹/街道 追根溯源/素昧平生 游泳/踊跃 祝贺/豁达倾家荡产/轻装简从
5.试题中出现的其它需要把握的字音
绚(xuàn)丽 丰腴(yú) 倩(qiàn)影 赦(shè)免嗜(shì)好 泅(qíu)渡 恶贯满盈(yíng) 厉兵秣马(mò)戕害(qiāng) 佛像(fó) 补苴罅漏(xià) 河蚌 (bàng)得不偿失(cháng) 解剖(pōu) 羁绊(jī) 火中取栗(lì)晦涩 (huì) 铁栅栏 (zhà) 吱声 (zī) 步履蹒跚(pán)寒噤 (jìn) 扪 心 自 问(mén) 顺遂(suí) 蒸 馏 水(liú)奇葩(pā) 砧板(zhān) 不胫(jìng) 而走坎坷(kě) 勖(xù)勉 棘手(jí) 混(hùn)沌 中规中矩(jǔ) 畸(jī)形骁(xiāo)勇 抵(dǐ)掌而谈 苍穹(qióng) 掺和(chān)不偏不倚 (yǐ) 梦魇 (yǎn) 黑魃魃 (xū) 燕颔虎颈(hàn) 祝祷(dǎo) 名噪一时(zào) 轻佻(tiāo) 豁免权(huò) 舆论哗然(huá) 甄别(zhēn) 温柔敦厚(dūn)苍穹 (qióng) 朱遂 (suì) 撂挑子 (1iào) 大雨滂沱(pāng)
四、字形考查形式与考点分布情况统计分析
对于字形的考查,多年来统考《考试大纲》要求都是“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没有变化。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是“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考查范围都限定在了“常用字”,规定并缩小了命题的选材范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此类试题的难度,突出了对汉字考查的实际效用,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也更有利于平时语文课的汉字教学。
2010年10套考查字形的试题,有8套依然采用了往年字形题最常用的考查形式“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这种题型相对稳定,难度适中,考生容易把握,也是近些年来考查汉字的常用和主导题型。只有湖北卷、湖南卷是用“找出有错别字的一组”的题型样式。2008年、2009年分别被重庆卷采用的“找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找出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两种题型,今年没有被任何试卷采用。
就考查汉字的具体载体形式而言,所有试卷都把握了“字不离词”,大多数试题采用了在词语(包括熟语)中辨别字。湖南卷和浙江卷还是采用了2007年以来的考查形式,即在句子中辨别错别字。
字形的考查并不是对考生单个汉字死记硬背的考查,而是要求考生能够结合语境,尤其是词语本身的意义去学习、解题,这和命题原则中“字不离词”的要求是一致的。一些考生之所以难以发现错别字,一是因为考生对词语本身的意义或组成部分的意义把握不准,再是很多考生基本功不扎实,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字形的考查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常用字为主要考查内容,侧重于对常见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音同形近字和音形相近字进行辨析。
1.音同音近易混淆
扭怩/扭捏 交接/交结 急风暴雨/疾风劲草机遇/际遇 定势/定式 改弦更张(章) 理屈词(辞)穷 一筹(愁)莫展 礼尚(上)往来 化(装)妆品 整齐(画)划一 供认不(悔)讳 (一)易拉罐 (急)疾风劲草 歪风(斜)邪气 共商国(事)是 (曲)屈指可数(密)秘而不宣 声名(雀)鹊起 两全(齐)其美 膨(涨)胀 挖墙(角)脚 (名)明信片 名门(旺)望族(沤)呕心沥血 毋(用)庸置疑 (精)经典 齿颊(浃)留香
2.音同形近而易混淆
姻缘/因缘 口型/口形 飘荡/漂荡 意想/臆想 (偿)尝试 (吻)刎颈之交 (磨)摩擦力 (记)纪传体 明察秋(豪)毫 万户(候)侯 流线(形)型 通(霄)宵达旦 寸草春(辉)晖 语无(轮)伦次 (棉)绵里藏针 (腥)猩红 (泊)舶来品 寥若(辰)晨星 捉(谜)迷藏 笑容可(鞠)掬
3.形近易混淆
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齿颊留香/齿浃留香呕心沥血/沤心沥血
4.试题中出现的其它需要掌握的字
轻歌曼舞/清歌妙舞 促膝谈心/抵足谈心
转弯抹角 多难兴邦 恢弘 青睐 候鸟 驰援 规矩 催眠 及时雨 防患未然 签订 护身符 浩渺 聒噪 斑斓 鸣啭 精骛八极 淋漓尽致 朋比为肩 甄别 亲和力 迂腐 乔迁 福祉喝彩 甘之如饴 真谛 整饬 依稀 戈壁滩 云蒸霞蔚 涵盖 阴霾 烘云托月 贻误 甬道交谊舞 吆喝 绪论 擦边球 风靡 自诩 寒碜杀一儆百 端倪 虐杀 肆意 编撰
五、所考汉字在字表中的分布情况
2010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题汉字专项考查题目中共考查汉字335次,总数高于2009年但仍低于2007、2008两年,其中常用字表中的有174个,占考查总数的51.94%,次常用字表中有74个,占考查总数的22.09%,考查的常用字占考查总数的74.03%。通用字表中的非常用汉字共考查了87个,占考查汉字总数的25.97%。
2009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题汉字专项考查题目中共考查汉字294次,总数低于前两年,其中常用字表中的有122个,占考查总数的41.50%,次常用字表中有51个,占考查总数的17.35%,考查的常用字占考查总数的58.84%。通用字表中的非常用汉字共考查了118个,占考查汉字总数的40.14%。
2008年全国高考19套语文试题中,汉字专项考查题目中共考查汉字379次,其中常用字表中的有150次,占考查总数的39.58%,次常用字表中有74个,占考查总数的19.53%,考查的常用字占考查总数的59.11%,通用字表中的非常用汉字共考查了155个,占考查汉字总数的40.90%。
2007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题汉字专项考查题目中共考查汉字342次,其中常用字表中的有159个,占考查总数的46.49%,次常用字表中有89个,占考查总数的26.02%,考查的常用字占到了考查总数的72.51%。通用字表中的非常用汉字共考查了94个,占考查汉字总数的27.49%。
这4年来都没有考查通用字表以外的汉字。从以上数据来看,2010年的高考语文命题总体上基本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但在把握“考查常用汉字”这一要求上,比2008、2009年把握的更好,和2007年基本一致相,考查的常用字表中的汉字比2009年高了14.88个百分点,通用字表中的非常用汉字考查比2009年降低了13.86个百分点。通用字表中的非常用汉字考查,是以考查字音为主。
六、所考汉字的笔画数在字表中的分布
2010年高考考查的335频次汉字,主要集中在6-15画之间,没有很繁难的汉字。但我们对照表格可以发现,考查的通用字表中的非常用字相对笔画数较多(见表一),同时考查的笔画数多的汉字,主要是进行字音的考查(见表二)。
表一 所考汉字的笔画数在字表中的分布
表二 被考汉字字形、字音笔画分布总体情况
七、字形字音考查的频次情况
2010年335频次的汉字考查中,“疾,呕”考查了2次字形,“轧纤行泊称弹畜遂溯解澄豁侩穹”考查了2次字音。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是多年来首次没有出现3次及3次以上频次考查同一汉字的年份。这在一个侧面说明了命题者很重视汉字考查的分布情况,为我们的教学和备考作了很好的提示:汉字学习要依照课程标准,重视高频考查汉字,更要做到学习的全面和扎实;抓应试,更不能忘素质教育。
2009年294频次的汉字考查中,“作,终”考查了2次字形,“横创否别降空帖胖倒慨塞屏谒溯炙摒莅悛猝甄”考查了2次字音,“处、夙”考查了3次字音,是2009年高考汉字考查的高频字,“处方、难处、夙兴夜寐”也就成了高频词语。
在2007年考查的342字次的汉字中,“矫”字共考查了4次,其中两次字形,两次字音,分别是:矫枉过正(山东卷)、矫健(四川卷)、娇(矫)健(全国统一卷)、矫饰(浙江卷)。“是、联、筹”3字考查了3次字形。有24个字被考查了2次,其中“予、曲、罗、诵、部、置、像、躁、涣、矫、涵、寥、砭、铄、秣”考查了 2 次字形,“角、校、着、数、拙、侥、恪、淆、矫”考查了 2次字音。
2008年19套试题中,“给”字考查了3次字音1次字形,“与、缄、颔”3字分别考查了3次字音,“炼、诀、诩、铄、冥”5字分别考查了2次字形,“吓、血、否、供、券、便、挠、着、堤、提、塞、模、拗、卓、徊、溯、峙、谑、锲、箴、跻”21字分别考查了2次字音,以上也可以算是2008汉字考查的高频字。2007、2008两年中,“着”字分别考查了2次字音,“铄”字分别考查了两次字形,这也告诉我们,司空见惯的字不一定不考,以前考查的高频字以后不一定不考。
[1]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语文与海外华文教育研究中心高考试题课题组.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R].西安:未来出版社,2007:10-90.
[2]倪文锦.语文考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6-170.
[3]桑哲.2007年全国高考所考汉字字形、字音专项调查研究[J].现代语文,2008,(15):84-85.
[4]桑哲.2008年全国高考名言名句考查统计分析[J].语文建设,2008,(11):58-60.
[5]桑哲.2008年全国高考汉字考查的调查与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0,(3A):60-61.
[6]桑哲.2008年山东省高考作文综述及优秀作文点评—兼谈全国高考作文命题[J].现代教育, 2008,(17):9-22.
[7]朱作仁,语文测试原理与实施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59-210.
[8]桑哲.2009年高考名言名句考查分析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09,(9):54-55.
[9]桑哲.2009年全国高考汉字考查的调查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2):21-26.
(责任编辑:张 斌)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中国高考汉语言测试的调查与研究(1977年后)》(项目编号:09CYY013)、教育部社科基金规划资助项目《中国高考汉字考查的调查与研究(1977年后)》(项目编号:08JC740025)阶段性成果。
桑 哲/曲阜师范大学《现代语文》执行主编,硕士生导师,泰山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近年来主要进行汉语言测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