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之路

2011-11-02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法历史

● 李 芳

我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之路

● 李 芳

科研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创新,是一名教师专业成长的不懈追求,是教师成功的必由之路。当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我的人生是“教师人生”和“科研人生”。作为教师不能把教育仅仅看作是一门职业、一项工作,而应当看作是自己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需要生命的活力和精神内涵,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生命的激情和灵动。教育需要爱和关心,需要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社会,感动未来。教育需要走科研之路,需要创新发展,教育需要责任,需要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分享成功的喜悦。正是这种爱心与责任、科研与创新伴随我在教育工作岗位上不知不觉度过了27年的幸福美好时光。

一、在教学探索中朦胧

1983年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滨州四中当上了一名历史教师,至1985年从滨州四中调入青岛一中工作至今。在1983-1988年工作的第一个五年,踌躇满志、豪情满怀的我,憧憬着当好一名教师的美好愿望,脚踏实地忙忙碌碌地工作着。但当时受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自己也只是没有目标的盲干。记得刚工作的前两年,我一人担任高一和初三两个年级的历史课,没有集体备课、甚至没有教学参考书。我一人挖空心思地写教案备课、添加历史故事和趣闻,甚至把教材内容背的滚瓜烂熟,然后再讲给学生听。到讲台上一站就把书放一边,边讲课边提问学生。学生们竟然非常喜欢,听得入神。后来我从学生那里了解到在我之前他们的历史课都是其他边缘学科如政治、地理、语文等老师代课或者上自习课。要知道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本科毕业生到中学教历史也是难得的。尽管我当时很受学生欢迎,也有理想的考试成绩,但毕竟不知道进行教法研究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更不知道进行科研和课题研究等。自己感到每天、每周、每学期、每学年完成教学任务就很称职了,真是自己一人在摸索中前行。期间只上过两节研究课,评课老师都大加赞扬,学校领导也夸奖,自己真不知道该努力的目标是什么,前进的方向是什么。写过的几篇教育教学论文,也分别获得省三等奖和市二、三等奖。那时的我仅仅把教师工作看作是一种职业,一项工作,还不能深切领会教师的责任与“教师人生”,不知道教学与科研的内在关系,不明白科研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教育科研会提升自己。

二、在教学反思中起步

教师工作是辛苦着、快乐着、收获着。1990年在青岛市青年教师评优课比赛中,我获得市南区高中组第二名的好成绩,但当时教育局教研室规定一个市区只能是第一名参加决赛,我失去了参加决赛的机会,最后自己只得了优秀奖。此事给我很大震撼,当时我就痛下决心,一定要在下次的优质课比赛中进入决赛,给自己、给青岛一中添光彩。自此以后,我朦朦胧胧有了一种科研的意识,自费订阅了有关历史教学方面的学习资料,认真研究教学方法,虚心听同组老教师甚至到周边学校听老教师的课,还听语文、地理、政治等相近学科教师的课。精心设计备好每一节课,逐步探索出备课三部曲:第一,预设备课:备本课指导思想、大纲、教材、教学资料、教法、学生、学法指导、确定重点、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策略;设计板书提纲、撰写教学过程的教案。第二,现设备课:我在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通过讨论问题、启发引导、探究合作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师生、生生之间就有碰撞交流。“现设备课”的生成资源,使教学过程肯定有变化;会出现预设备课中没有准备的问题,意料之外出现的问题是现设备课的生成资源。第三,反思备课:课后我落实预设备课的教学设计,特别是回忆现设备课的达成情况。根据课堂效果、学生反馈或通过课堂检测,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课后反思;在预设教案中整理出课后笔记。

作为教师,课前需要备课,课中需要备课,课后继续需要备课。课前的“预设备课”只是准备上课,是全程备课的前奏曲。课堂上,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教学过程会有不同的变化。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灵活应变。课堂上的现场设计与修改,就称为“现设备课”,是全程备课的变奏曲。比如,学生课堂上突然提出老师没有准备的问题,老师既不要害怕避开,也不要草草了事,而要正视它、解决它。这就是朝气蓬勃、活生生的课堂。现设备课中的问题,老师能当堂解决的一定现场解决,如果不能现场解决的,课后应立即查询资料或进行研讨,当天一定要解决,要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设备课”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应变、思考、解决问题。上完课是课堂教学暂时的结束,但对“备课”来说,并没有结束。应认真地回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备课”。课后最好及时地拿出预设教案,回顾课堂教学实际,落实课标达成情况。想想哪些重点问题讲得好,学生掌握的好;哪些知识讲得不够好,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哪些教学方法运用得当,讲课中师生存在的问题等,并在预设教案上标记出值得改进的地方。如果有老师听课,要虚心及时征求评课意见。反思备课是备课的续奏,是老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预设备课、现设备课、反思备课三环节是我备课中一直坚持并力求努力做得更好。反思备课对我的专业成长大有益处。经过几年的努力,在课堂教学方面有了自己的备课思想和教学风格;在课堂管理方面有了自己的管理艺术;在师德方面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引导学生走向真善美。这时的我已经不能仅仅立足了简单的教学了,而是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积累智慧、注重教学反思,要做研究型的教师。每一个人的成长、成功都是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的结果。因此注重课堂实践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我把每一节课学生易错或不好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反复修改,直到学生听明白、理解透彻为止。几年下来我的课后反思竟有几万字之多。我的课堂教学也进步很快,更受学生欢迎了。在1993年的青岛市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中,我获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1994年参加青岛市优质课评选,获全市一等奖。1993年所教高三年级历史成绩获全市第三名,这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校历史上高考最好的历史单科成绩,因此受到单位和市教育局领导的表扬。期间,我参加了两次市级优质课评选,举行一节市级公开课;撰写教育教学论文10余篇,分别获省市一二等奖。这个五年是我在教学反思中扬弃自我、完善自我、丰富自我的五年,随着对科研的朦胧认识,为我以后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教学科研中进步

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进步与成长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它不但解决了教师“教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教师“如何教”的问题;教育科研是一项任务,它让教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获得教育科研的知识与方法;教育科研更是一种责任,它不仅让教师获得了各种荣誉,更重要的是让教师真正投入地开展教育科研,是一种对学校,对自己、对学生负责的责任,这是教育科研内在的价值体现。

“科研兴校”,是青岛一中的校训。这四个大字一直矗立在青岛一中教学楼前,每天学校的每位教师都能看到,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课题承担者多是学校校长,一线教师主动申请承担课题进行课题研究的很少。1993年,我有幸参加了中央教科所和山东省教科所在青岛举行的两次会议,深受启发,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作用。1995年自己也开始尝试申请立项了“九五”市级课题《高中历史导学式六环节教学法》,即展示目标、导读导思释疑、归纳综合、分析知识点、精讲试题、课堂检测六环节。此教学法突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突出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育教学的公平性。经过六年的研究成效很大,并带动了青岛一中历史组老师的成长进步,学生受益很多。此教学法 1999年发表在《山东教育科研》刊物上。在1995-2000年的五年中自己带高三年级历史课四年,用此教学法使高考历史历次取得全市第一的好成绩。我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1995年本人获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称号,1997年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1997年获青岛市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获青岛市学科带头人称号。1997年参加山东省高中历史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2000年在青岛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上举行公开课。2000年科研课题成果发表在《创新教育》、《山东教育》等刊物上,还有10几篇论文获国家、省、市级一二等奖。科研带动了我的历史教学和我个人的成长进步。这个五年是我教学生涯中比较大的一个转折,我真正明白了教育的真谛和教育的使命。深切领会了教师的责任与“教师人生”,理解了科研兴校、科研育人和教育科研创新内在的价值体现。

四、在课题研究创新中成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推动青岛一中历史组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在2001年至2005年的这个五年中,我又承担立项了两项“十五”省级和市级课题,分别是《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法》、《高中历史问题探究教学法》,并引导历史组老师主动参与课题研究,进行分工与合作,发挥团队精神。探索教法和学法,使学生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期间自己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学历史教师参加了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新课程历史实验教材审定会议。新的思维模式、新的视野、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观深深的感染了我。

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编写打破了历史学科的传统系统和结构,体现模块与专题、中外合编的特点。这在中外历史教科书编写史上迈出了我国中学历史教育中史无前例的一步。它以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为基本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例。纵向看古今贯通,横向看中外关联,体例新颖。但这种编写体例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这就使中学一线教师和高中学生面临教学和学习上的许多困难。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模块教学的特点,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并给学生以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带着问题与困惑,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全体老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宏观目标是指高中学生在学完高中历史全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后,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所能达到的总要求,中观目标则是指学生在学完某一学习模块后所要求达到的要求,微观目标即课程标准。

新课改下,历史教材出现一标多本的局面,教材内容只是课程资源之一,死记硬背历史知识已不适应新课改下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历史课时减少了,但历史课内容更丰富了。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课题组老师精心研究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打破传统的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的教学模式,采用情景模拟、知识竞赛、辩论、讨论、抢答、历史小报、参观访问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新课改以来历史教学中的情景模拟、历史剧表演方式已经成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理解及运用知识的有效手段。如何使表演不流于形式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得出的结论是历史剧不能为表演而表演,表演前的问题铺设、表演之后的问题思考,才是最终落实目标的达成。表演前我们预设了一些问题,更要注意观看表演中学生生成的问题。以往有些枯燥难懂的历史问题都是老师讲解,费尽了心思却收效甚微,新课程下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让学生自学,学生在独立的思考探究中,以个性化的方式诠释历史。或把历史知识进行比照,在对比分析中得出特点和结论,从理性角度体现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或让历史穿越时空,置身于历史环境中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情感,以直观感性的形式感悟历史。学生们借助了他们原来积累的知识 (生活经验),与历史知识融合起来,以各有特色的方式呈现,这就等于生成了新的知识点,在学生们积极的参与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个性也在被尊重中得到充分的彰显。这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它要求我们从精神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当我们真的学会了用模块的灵魂统整历史教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看到:人类政治文明的曲折演进,人类经济生活的迅猛发展,人类精神成长的勃勃生机,我们的历史课堂成为一个富有文化气息和生命气息的课堂!

2002年,我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2004年被教育部聘为课程培训团队专家和教材审核委员会专家。2005年应邀为海南、宁夏等省市进行新课程培训。期间获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发表文章7篇,获奖10余篇,举行大型讲座和公开课20余次。这个五年不仅仅我个人专业得到发展,也是历史组老师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五年。我深刻体会到科研与创新成就了我们历史组和青岛一中集体的事业,成就了学生的未来。

五、教育科研成就了我的历史教学

课堂教学的真谛是教给学生真善美,传递思考和内涵。用教师自身自然流溢的精神之美、文化之美、人性之美、激情之美濡染学生,用学科魅力打造生命课堂。2006至2010年的五年,我又承担立项了“十一五”国家、省级、市级三项重点课题。即中国教育学会《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学法指导》、山东省教研室《高中历史模块教学的探索与研究》、青岛市《高中历史主体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得益于“十五”课题推动了青岛一中整个历史组老师的进步和成长,在“十一五”课题研究中,我又动员和吸收了其他实验学校的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以此推动更多的历史教师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高中历史主体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法自2006年实验实施、2010年结题。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们无论专业知识水平还是教学科研能力大大提高。期间课题组老师用此教学法先后举行公开示范课、评优课获奖12次;撰写与此教学法相关的论文获奖或发表29篇;获青岛市级以上荣誉称号13次。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在历年高考、会考、市统考中,青岛一中高中三个年级的历史成绩一直名列全市前茅。用此教学法在青岛市高考复习研讨会和青岛市中小学科研工作站举行讲座,所以此教学法的影响逐步扩大。2007年代表山东省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历史新教材培训会议上发言交流此教学法,获得好评。2008年此法获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发表在 《山东教育》,2009年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优秀科研课题成果一等奖,并由《现代教育报》在全国课改地区推广。2009年为教育部提供了100分钟视频讲座,供山东、海南等省教师远程培训使用。

《高中历史主体合作式教学方法》包括:(1)合作讨论;(2)情境模拟;(3)多方辩论;(4)参观访问;(5)历史小报;(6)调量报告;(7)分组抢答;(8)知识竞赛;(9)自由论坛。具体操作步骤:第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树立“既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的观念;树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观,达到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树立具体而科学的学科教学观,体现学科特点。第二步:改革教案和学案内容,教学设计由重教师讲授到重教师主导下的学生合作;由重知识结论到转向重视指导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方法。第三步:精心研究教材,挖掘供师生、生生合作学习的素材,使课堂教学发挥最大效应。第四步:教师精心设计重要问题,进行师生、生生合作讨论学习。第五步:巩固练习、课后反思。此教学法重是探索并实施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益。如何实现师生、生生、生师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团结、合作、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追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观。

《高中历史模块教学的探索与研究》,2009年获山东省创新成果一等奖,专著《高中历史模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在2010年8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在北京举行国家级课题公开课,2010年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电视课堂大赛获一等奖。期间我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先后被北京、河北、黑龙江、甘肃、广东等省市邀请进行新课改讲座和举行示范课,担任国家、山东省课程团队专家。期间我曾获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创新能手、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等荣誉。在成绩面前,我从不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因为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需要开拓创新。我的教学理念是要做一名科研型、专家型教师。

六、人生感悟

对国家和社会而言,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承担者培养造就人才、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职责。教师应成为一条奔淌不息的河流,具有保持方向的定力,具有寻找源头活水的眼力,具有吐故纳新、自我完善的能力。河流奔淌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壮大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河流奔淌的过程是惠泽两岸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厚的成长营养的过程。教师应该有发展的境界,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发展自我。

教师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专家型教师,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进行教育科研也是21世纪教师所必备的一种品质。教育科研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愈来愈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增加自己工作的科研含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靠科研推动教学等已逐渐成为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一名教师,由经验型、勤奋型的教师转变成学者型、科研型名师,也必须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

(责任编辑:黄海涛)

李 芳/青岛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法历史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