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视阙下中职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2011-10-26刘宏磊
刘宏磊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所,天津 300222)
后金融危机视阙下中职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刘宏磊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所,天津 300222)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进而触及到中职学生的就业。通过对中职学生就业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从学校转轨;政府转型;学生转变等三个方面,阐述改善中职学生就业状况的对策。
金融危机;中职学生;就业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来势强劲,迅速蔓延到中国,对中国的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大量企业纷纷裁员,尤其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劳动力供需矛盾凸显,这直接影响到中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到目前为止,它对中职学生就业的消极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还处于缓慢的解冻期。本文以分析中职学生目前就业所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尝试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
一、中职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一)就业率略有下降
据官方统计,自2002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特别是从2005年起,就业率突破了95%。但金融危机后就业率略有下降,图1显示,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平均就业率为95.77%,比2007年下降了0.33个百分点,随后的2009年,中等职业学生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了95.99%,比2008年提高了0.22个百分点,不过,这一平均就业率,仍低于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这说明金融危机对于中职学生的就业率产生了一些影响。
图1 2005-2009全国中职学生平均就业率
(二)就业质量较低
王继平在教育部举办的2010年第五次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职学生就业质量还不尽如人意,学生起薪较低,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起薪还不足1 000元,起薪在2 000元以上的不到10%。此外,学生对口就业率低一直是中专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1]
对辽宁某中职学校360名毕业生调查发现,毕业生首次就业的稳定率较低,约占毕业生的11.8%,绝大部分毕业生都有调换工作的现象,甚至毕业两年内,换过二、三家公司的也大有人在(见表 1)。
表1 毕业生工作变动情况表
工作调换三次及以上的学生超过半数,占样本的56.9%,这表明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较差,就业质量存在较大问题。
(三)不同专业需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多寡不均
据2007-2009年官方统计的数据来看,中职不同专业需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严重不均(见图2、图3、图4)。其中毕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为信息技术类,三年来其所占总毕业生人数的比例均超过25%。纵观三年数据可发现,加工制造业专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三年来该类专业毕业生人数占总毕业生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7.1%,20.8%,22.9%。虽然中国目前处于全球产业链较为底层的位置,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结构中还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仍需大批加工制造类专业的技能人才,但是在金融危机后中小企业大量倒闭的情况下,对于加工制造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有所下降,这反映出人才供需衔接问题。同时,商贸旅游类、医药卫生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较多学生毕业,与这些行业需要大量基层服务人员不无关系。
二、中职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
(一)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
图2 2007年中职教育毕业生人数前十名专业
一方面,专业的设置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发生错位,金融危机促使产业结构做出调整,进而各个行业的企业数量发生不同的变化,对于相关领域的人才数量也发生急剧变化。一些中职学校此前没有意识到金融危机的潜在危险,此时也没能迅速作出调整,导致专业设置和市场的需求发生了一定的错位;另一方面,专业缺乏特色。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一味追求热门,毫无特色可言,学校间的专业普遍趋同,进而导致培养成本的提升、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低下。如此一来,即使是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也会因质量的低下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图3 2008年中职教育毕业生人数前十名专业
图4 2009年中职教育毕业生人数前十名专业
(二)用人单位保障体系不完善
目前,在就业风险日益增加的情况下,中职学生更愿意去寻找工资、福利等较有保障的用人单位就业。而现实情况是: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受“学历至上”的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和从企业短期利益出发,对于招聘进来的中职学生,无论在薪酬福利方面,还是在人事晋升方面,都没有提供有效的保障。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中职学生普遍跳槽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中职学校生源素质的普遍下降,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三)校企合作不深入
一方面,企业对校企合作认识不深刻,校企合作中学校一头热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仅将中职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未能做到紧密合作。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学校为求生存,为了学生的实习与就业需要,才向企业界寻求合作。这种合作显然还缺乏深度。这种缺乏校企深度合作而培养出来的“人才”多半也是“不合格产品”,无法充分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
(四)学生就业能力不过硬
就业能力是指从业人员获取职位、持续发展并必要时再次获取职位的能力,包括岗位技能、行业技能和通用能力。岗位技能是指某一岗位所需的技术能力;行业技能是指某一行业范围内的岗位群所需的技术能力;而通用能力是从事不同职业所需的共通能力,包括职业道德、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一方面,中职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所学知识技能有时候仅仅限于某一岗位,缺乏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对岗位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就业时存在职业定位不明确、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等问题,缺乏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岗位上难以持久发展,这也使得用人单位在招聘中职毕业生时更加犹豫不定。
三、促进中职学生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对目前中职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本文尝试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建议。
(一)学校转轨:满足职业需求
1.调整专业结构。一方面,中职学校和中职主管部门要迅速作出反应,对当地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展开详尽的调研,了解其变化情况,指导中职学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另一方面,为了灵活应对就业市场结构的快速变化,应及时改革中职学校专业管理办法,如进一步放宽专业设置权,加大招生计划管理的弹性等。专业结构调整必然意味着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和配置,也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因此,中职学校在随产业结构调整专业结构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比较优劣,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专业结构。
2.推进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最大特色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学生获得岗位能力的重要途径。中职学生在校企合作中能够获得社会适应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使校企合作能够得到有效推进,中职学校和企业须成立具有实质性意义的职业教育联合体,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按照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需求开展专业教育。我国的校企合作有多种形式,都应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原则。
3.构建以就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决定其职业生涯的基本条件。中职学校若要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就必须构建以就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以此为载体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一方面,设置课程不仅要着眼于具体岗位所需的专项技能,更要考虑到整个行业范围内所需的通用技能,以培养学生对岗位群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切实协调好岗位技能、行业技能和通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开设三者比例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坚持“做学一体”的原则,让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各类课程教学始终。此外,在当前形势下,中职学校可适当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使之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自谋职业出路,成为创业型人才。
4.加大对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先进的实训设备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保证,设备建设必须紧跟企业发展,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主旨,以行业和企业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学校发展规划目标、所设专业教学与科研开发的实际需要为依据,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的职业环境。设备建设要充分做好市场调研,确保设备建设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设备建设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对此,一方面,可以适当购置一些模拟设备,在仿真的环境下,实时展现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故障的发生及应急状态,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操作规程和应变操作处理技能;另一方面,为了筹措资金,还可以对外租赁部分实习中心,在赢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帮助缓解设备投入的资金压力。
(二)政府转型:满足就业需求
如果说学校的有效作为是学生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途径,那么政府的转型则是学生就业的重要外部保障。一方面,政府应引导建立行会规范。针对企业在对中职学生的选聘任用、物质待遇等方面产生的问题,有必要建立包含企业和劳动者双维指向的行会组织规范。指向企业的行会规范主要有生产条件规范、人事选拔规范、工资支付规范、劳动保险规范等;指向劳动者的行会规范主要有专业技术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创新奖励规范等。这些行会规范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质量[2];另一方面,政府应颁布促进就业的法律规范和政策。无论是行会组织规范机制,还是校企合作的机制,若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仍需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力义务做出明确而又有可操作性的规定。比如,优惠政策就是政府常用的鼓励企业吸纳中职学生的有效措施。在金融危机后,政府既可按照所吸纳的学生数,对于积极吸纳中职学生就业的企业给予国家贴息的定量贷款,帮助企业发展;也可以通过减免税收,颁发荣誉证书和公开宣传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吸纳中职学生就业。
(三)学生转变:满足创业需求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中职学生需转变就业观念,不仅要加强自身就业能力的培养,还要学会白手起家,去创造就业岗位。基于此,中职学生应努力培养创业所需的能力和人格。一方面,积极参与创业教育课程学习。在课堂上,应认真学习教师所传授的各种创业知识,全面了解创业活动;在课外,还应积极参与学校建立的模拟创业实体,熟悉创业的各个环节,努力培养创业能力,如积极参与创业型企业家讲座、面对面交流等创业教育活动,了解他们创业的历程,感受创业人格的魅力,给自己树立正确的目标。另一方面,需要主动加强自我学习。中职学生虽掌握一定的技能,但与大学生相比,其综合素养还存在较大差距。综合素养往往是学生创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中职学生要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就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着力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完善自身的创业人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通过学校的帮助,积极开展创业实践,如创办一些风险小、投资少的实体,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总之,中职学生的就业是一个复杂工程,牵涉多个利益主体。因此,解决中职学生的就业难题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政府或者企业的单方面努力,而是要依靠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1]2009年中职学生就业率小幅回升.[EB/OL].http://policy.caing.com/2010-05-26/100147298.html,2010-5-26.
[2]戴林东.中等职校毕业生低就业质量形成原因及高质量就业保障机制探析[J].职教论坛,2009(1).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for Employ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Crisis
LIU Hong-lei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Tianjin 300222,China)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broke out,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has brought a profound impact,and then touched on the employ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to the problems in employ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I will try to elaborate the strategies from school transition:to meet job needs;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to meet the employment needs;students change:to meet entrepreneurship needs.
financial crisis;secondary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employment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金融危机下中职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DJA090267)
刘宏磊,男,200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
G715
A
1674-7747(2011)03-0072-05
[责任编辑 金莲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