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强不息 跋涉光明
——记陵川县盲人曲艺队

2011-10-19■田

支部建设 2011年21期
关键词:宣传队盲童曲艺

■田 飞

自强不息 跋涉光明
——记陵川县盲人曲艺队

■田 飞

他们眼前虽然是一片黑暗,却开拓出光明的道路。60多年,他们跋山涉水、呕心沥血,百折不挠,顽强拼搏;60多年来,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持家、自强不息;60多年来,他们信念坚定、纪律严明、风格高尚、演技精湛;60多年风霜雪雨,吃尽人生千辛万苦,60多年披星戴月,尝尽人间冷暖辛酸,他们凭着一根盲杖一步一个脚印,足迹踏遍了陵川境内的村村寨寨,将党的声音宣传到了千家万户;60多年来,他们用心中的明灯书写着“太行文艺轻骑兵”的价值和信念,用感恩的心谱写了一首歌颂党的政策、歌唱改革开放的赞歌。他们就是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

自强不息 眼盲心明

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创建于1946年5月。现有成员56人,残疾人占到84%。成立之初,全队20多人,房无一间,钱无一分,只能靠给人家说书、挑水、打扫卫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抵店费、饭钱,寄人篱下。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一直延续了18年。

直到1964年,陵川县政府在原八蜡庙给他们划拨了3间旧房,才算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歇脚地。但随后又因多种原因,无法固定下来。1969年,他们搬迁到崇安寺内,到上世纪70年代末,崇安寺也呆不住了。他们再次陷入居无定所的窘境。

正当他们感到绝望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神州大地。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的队员们深刻体会到:要想生存下去,拓展自己的事业,必须靠自己的双脚,大步走向市场去闯。1983年10月,曲艺宣传队在北关村购置土地,修建房屋,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存之所。1995年,他们又拆除了1983年搬迁以来一直居住的7间旧式堂房,第六次动工,新盖了两层美观大方的新式楼房,2000年翻修东西宿舍28间。至此,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经过5次搬迁、7次修建,终于有了一处宽敞、优美的住所。

“增收节支细打算,修旧利废巧安排。因人而异贴小工,自立自强建家园。”这个流传很久的民间顺口溜,充分反映了山区群众对陵川盲人曲艺队自建家园的无比敬佩之情。现在的盲人曲艺队既是一处建筑布局考究,造型别致典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又是学员学习、生活的温馨家园。

面对汹涌而来的市场经济,如何定位自己、生存下去?曲艺宣传队的队员们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以宣传党的声音为己任,用文艺的形式及时把党的方针、政策告诉广大群众,这也是陵川盲人曲艺宣传队60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的神圣宗旨。

为把党的声音及时传播到广大群众之中,他们学英雄,唱英雄,更重要的是做英雄,他们的足迹踏遍了陵川县的每一个村庄,每一个角落。

为了宣传党的声音,60多年来,陵川盲人曲艺队靠着一根盲杖走遍了全县的乡镇农村。他们从没在困难面前屈服,从没因山险沟深少走一个村庄,从没因风雨挡道、冰雪封路漏掉过一户人家。随着自身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他们还把宣传的触角伸向了外县、外市、外省,多次应邀到长治、高平、长子、壶关、辉县等地宣传演出,他们极富乡土气息的曲艺节目深受老百姓的喜欢。

不断学习 勇于创新

多年来,他们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及时更新节目内容,努力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陵川的实际相结合,将宣传历史英雄同宣传当代英雄、当地模范人物相结合,使节目尽量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了同一地方演出节目不重复,场场有新意。

60多年来,他们共改编、自编排练各种内容的节目4万余个,做到了内容新、形式活,深受群众欢迎。同时,不断引进新的艺术品种,在演出中,努力将本地曲种与外地曲种相结合,将古代艺术技巧与现代艺术手段相融合,挖掘、翻新整理了“陵川丝弦书”、“陵川琴书”两种曲调,还引进了河南坠子、山东快书、上党鼓书等10余个曲种,目前他们已由最初单一的钢板古书发展到23个曲种。另外,他们还注重培养艺术骨干,多年来共培养600余名文艺人才,有力地推动了陵川文化事业的发展。

由于艺术不断创新,实力不断增强,演技不断提高,他们逐步登上了各级艺术殿堂,取得了巨大的荣誉。

以残助残 无私奉献

以残助残,无私奉献,是陵川盲人曲艺队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的一条生存之路,也是他们勇于挑战、积极面对人生的真实写照。

为了不给社会增加负担,同时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陵川盲人曲艺队在做好文艺宣传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适合残疾人的多种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们就着手兴办福利企业。1985年7月创办了陵川县第一个福利企业,即陵川县福利综合加工厂,帮助22名盲人、聋哑人、肢残人就业。

为了满足广大残疾人的求知愿望,陵川曲艺队于1990年借国际扫盲年之机,在全县义务举办了第二届盲文及盲文师资培训班,专门从省盲校聘请专家张德辉前来授课,共培训学员30名,培训师资4名。1992年,他们协助县残联开办了聋儿语训班,使6名聋童开口说话,告别了无声世界。1995年,他们办起了盲童盲文学习班,展开了一项有特殊意义的基础工程,使盲童接受义务教育。到2009年,开设了盲文、按摩、音乐、说唱4个班,其中郭永忠、宋学敏、申志刚等8名学生考入省特教中专,优秀盲童相继就业。

1991年,陵川盲人曲艺宣传队建起了残疾人服务中心大楼后,成立了陵川县残疾人活动中心,于1992年建立了陵川县曲艺宣传队残疾人招待所、婚姻介绍所、方便门市部、药店等服务单位,目前已形成全方位、多功能的残疾人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为广大残疾人排忧解难。

60多年中,陵川盲人曲艺宣传队为国家创造资产120万元,为社会培养各种技术人员260名,解决残疾人就业岗位8个,现在仍自费培养着30余名盲童。

他们的奋斗精神及辉煌成就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广大群众的高度评价,先后获国家级奖励8次,获得省级奖13次、市级奖20次,收到感谢信、表扬信1850份。近年来,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还成为省、市、县三级“德育教育基地”,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被国务院授予“残疾人之家”称号。

60多年来,他们走遍了全县1751平方公里的土地,演出10万多场,演出各类节目42000余个,观众达2000万人次,总行程达30万公里。他们还多次参加省、市以及全国残疾人艺术调演,并获得多种奖项。2001年参加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艺术调演,被国家文化部、民政部等5部委授予“金奖”,2005年参加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调演荣获“银奖”。他们演出的《沸腾的土地》,2008年9月6日被选为参加残奥会开幕式前演出节目。

猜你喜欢

宣传队盲童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关于长征时期红军“宣传队”的功能探究
Blind boy touches netizens with song of hope盲童用希望之歌感动网民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宣传队的跳舞骨干当年风韵今朝不减
当年的文艺宣传队今日迎来“夕阳红”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