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记忆中的名人故事

2011-10-19王斌,常铭,徐焰

支部建设 2011年21期
关键词:兴县军服上将

红色记忆中的名人故事

赵尔陆:在办公室奋斗到最后一息

■刘永辉

赵尔陆简历

赵尔陆(1905-1967),原平北三泉村人。1926年参加西北革命同志同盟会,次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教导团。不久,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岗山。抗日战争爆发后,跟随聂荣臻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7年10日,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分局二地委书记,并组织和创建了崞县河东抗日救国义勇军。抗战期间,他是晋东北根据地的创始人和组织者之一。1961年任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央国防工业政治部主任。他是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曾获一级八一勋章,授衔时为上将。“文革”中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1967年2月含冤逝世。

赵尔陆不愿穿上将军服,他说:“对于一个征战半生的军人,能在革命成功后被授予上将军衔,已是莫大的荣耀。何必把军服穿在身上,整天炫耀。”

赵尔陆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和长征,曾任八路军总供给部副部长、冀晋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驻张家口第五小组中共代表、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后勤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参谋长等职,可谓功勋卓著。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后,却不愿穿“上将军服”。

赵尔陆说:“对于一个征战半生的军人,能在革命成功后被授予上将军衔,已是莫大的荣耀。何必把军服穿在身上,整天炫耀。”赵尔陆的女儿赵珈珈说:“起先,我也不太理解父亲的做法。后来,父亲对我说,为了革命的胜利,牺牲了千千万万的战友,倒下了无数无辜的同胞。父亲不愿意穿上将军服,就是因为他一见到这身衣服,就想起牺牲的战友们、同志们……”赵珈珈说:“从那时起我才知道父亲不愿穿上将军服的真正原因。父亲很少穿上将军服,除了授衔时照的标准像和仅有的几张戎装照之外,与我们家人只拍过一张穿上将军服的合影,而且穿着也很不自然。从照相馆回来,一进家门就赶忙脱掉上将军服,让我妈妈把衣服收起来。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见父亲穿过上将军服。”

赵尔陆在亲情上,爱孩子们,也尽量承担长辈的责任和义务;但在原则问题上,又一点都不让步,因为他始终认为,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用来为党和人民服务。

赵尔陆的一个侄子在部队工作,时常会去赵尔陆那里探望。对侄子的到来,赵尔陆总是很高兴,因为他把侄子当成了他调查研究部队的对象,通过侄子来了解部队和基层的情况,了解官兵的生活情况。

一次,侄子来看赵尔陆,他们谈了很长时间,到了吃饭时间,赵尔陆留侄子一同进餐。席间,赵尔陆问侄子:“你入党了吗?”侄子说,他们单位的政治气氛不浓厚,所以他还没入党。赵尔陆严肃地对他说:“党的大门对每个人都敞开着,不会向任何人关闭。你自己努力不够,为何不检查自己,还去找客观原因?你应该好好检查自己,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一顿原本融洽的家宴不欢而散,而他的侄子从此也知道了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入党。后来,经过努力,他的侄子终于达到了党员标准,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20世纪50年代,赵尔陆抚养的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有六七个。在他们读书期间,赵尔陆规定他们小点的挤公共汽车,年龄大点的骑自行车上学,一律不允许用他的车接送。后来,孩子们一个个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赵尔陆对每个孩子都说着相同的话:‘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至于到什么地方工作,要由组织去分配,我不能给你们安排。无论分到哪儿都要服从,而且要努力工作。以后的路就要靠自己走了……’”这就是一位开国上将对亲属晚辈的态度。在亲情上,他爱孩子们,也尽量承担着责任和义务;但在原则问题上,又一点都不让步,因为他始终认为,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用来为党和人民服务!

赵尔陆对女儿言传身教。也许年幼的女儿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做法,也不一定能全部领会那千载传诵的《正气歌》,但是,赵尔陆的言传身教却深深影响着女儿的价值观、人生观。

20世纪60年代初,正值三年困难时期,赵尔陆家的餐桌上也几乎断了肉,每顿只有一个素菜:砂锅烩萝卜。对于这些,赵珈珈有着深刻的记忆:“那个时候我还小,有一次,一见餐桌上又是萝卜,我嘴里就嚷着:‘我不喜欢吃萝卜,我不吃萝卜……’还把筷子扔在了饭桌上。爸爸也重重地把筷子拍在桌上,用手指着我批评道:‘你不知道国家现在困难吗?毛主席和周总理每天都吃一顿粗粮。你到乡下去看看,我们吃的是人家农民的年饭。像你这样只知自己享受,又这么任性,你哭鼻子的日子还在后头呢!’说完爸爸就离席而去,气得连饭都不吃了……后来,爸爸把我叫到他身边,逐字逐句地给我讲文天祥的《正气歌》,从文天祥讲到岳飞,从刘胡兰讲到江姐。最后,他还让我把文天祥的《正气歌》抄在纸上,压在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每天默诵一遍……”

也许年幼的女儿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做法,也不一定能全部领会那千载传诵的《正气歌》,但是,赵尔陆的言传身教却深深影响着女儿的价值观、人生观。

赵尔陆坐在平时加班休息用的小床上,身体向前倾,头垂在膝盖上,手里夹着一支香烟,燃烧的香烟把手指烧得焦黄,可是他再也感觉不到疼痛了,一代名将就这样默默地告别了人世。

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席卷大江南北,许多老革命、老干部都受到冲击,赵尔陆也没能幸免。

当时,赵尔陆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患有严重的肺气肿,几乎不能睡眠,心脏病也经常发作,可是他仍不得不带着保健医生和氧气瓶去挨批斗,还要带病坚持工作,有时甚至在家躺在床上边吸氧气边召开党委常委会。赵尔陆的女儿心疼地劝父亲说:“爸爸你休息吧,不要管了,你管不了的。”可赵尔陆哪里舍得离开工作岗位呢?

为了保护赵尔陆,周恩来在京西宾馆接见国防工业系统的群众代表时说:“你们不了解党的历史,你们说‘罗、赵合谋’,这是不符合党的历史的。”周恩来站出来为当时被造反派围攻的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罗瑞卿和常务副主任赵尔陆说话,让人感动不已。

1967年1月,周恩来安排赵尔陆到西山疗养,此时赵尔陆的心脏病已相当严重。但他根本闲不住,几乎每天都与聂荣臻、叶剑英等几位元帅联系,希望能早日回到机关工作,尽全力抓好国防工业。1月22日,聂荣臻、叶剑英两位元帅同意赵尔陆回去工作。赵尔陆十分高兴,他兴高采烈地说:“我要把浪费的时间抢回来!”这天深夜,赵尔陆从西山乘车回到办公大楼,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1967年2月2日上午,国防工业办公室的一位机关工作人员推开赵尔陆办公室房门时,吃惊地发现,赵尔陆坐在平时加班休息用的小床上,身体向前倾,头垂在膝盖上,手里夹着一支香烟,燃烧的香烟把手指烧得焦黄,可是他再也感觉不到疼痛了,一代名将就这样默默地告别了人世。正当人们为赵尔陆的去世而悲痛的时候,国防工业办公室秘书室接到了周恩来办公室打来的电话,周恩来让赵尔陆立即去中南海休息。可惜,就在几个小时之前,赵尔陆已经离开了人世。

牛友兰:倾囊救国的红色绅士

■张湛彬

牛友兰是晋绥边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自幼勤奋好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毁家纾难,为抗日救亡竭尽全力。

牛友兰,名照芝,1885年生于兴县一个大地主家庭,1947年去世,是晋绥边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牛友兰自幼勤奋好学,在年轻的时候,他认为,只有教育才可以让祖国繁荣昌盛,于是积极兴学、广办教育,热心于教育兴国。1909年,24岁的牛友兰在兴县北坡村创办高级国民中学,后来又将此校扩展到黑峪口,这所学校为兴县及附近几个县培养了很多人才。1925年,牛友兰又筹划创办一所新型中学,他带领学生来到兴县城里的寿圣寺,打掉泥胎,扳倒神像,改建教室,聘请明师,教授新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牛友兰认识到,只有全民族团结一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祖国才能昌盛,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他毁家纾难,支援抗日战争,为抗日救亡竭尽全力。

牛友兰在兴县城关开设有一家复庆永商店,乱世之中,只好关门停业。当时的合伙人准备把大批商品搬迁到陕北,另设门市,牛友兰不同意,他说:“现在国难当头,我们怎么能当逃兵呢?应该拿出物资支援八路军抗日。”有的合伙人不同意,说:“抗日救国固然是人心所向,但是我们的力量小,恐怕解决不了大问题。”牛友兰反驳说:“我们的力量是很单薄,但是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会凝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在牛友兰的耐心说服下,大家同意拿出一部分物资支援抗日救国。正好这年秋天,贺龙、关向应率领的八路军一二○师挺进晋西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由于八路军军需物资严重匮乏,马上就到冬天了,战士们仍然穿着草鞋、单衣同日寇作战。见此情况,牛友兰就把复庆永商店的全部股东召集起来,与大家商量之后,决定把店铺库存的布匹、棉花,乃至毛巾、袜子、肥皂等拿出来,给战士们换上了棉衣,配备了日常用品,武装了抗日队伍。

牛友兰的好友、中共地下党员刘少白,奉党之命从太原返回兴县筹办兴县农民银行,牛友兰全力支持。他担任晋西北贸易总局顾问,调离纺织厂的时候,没有带走公司的任何财物,连建厂时投入的1万银元也分文未取。

牛友兰的好友、中共地下党员刘少白,奉党之命从太原返回兴县筹办兴县农民银行。为了筹集资金,刘少白来到牛友兰家,简短地寒暄之后,说明了来意。面对好友,牛友兰说:“现在处于国家存亡的紧要关头,每个有骨气的中华男儿都应该为国分忧,为抗日救亡出力。”当即决定拿出2.5万元,作为银行的建设基金。

在整个抗战期间,他几乎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拿出来,支援了抗日救亡运动。先后为国捐资3.5万块银元,捐粮两万多公斤,还捐赠了大量的棉花、布匹、肥皂、毛巾等各种生活用品。

晋西北地区历来交通闭塞,物资匮乏,再加上敌人的经济封锁,军民在生产、生活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边区人民物资匮乏的困难,牛友兰拿出自己的1万银元,在原来复庆永商店的基础上,创办了兴县民众产销合作社。合作社分为生产部和营业部,生产部组织群众纺花织布,营业部经销土布、棉花、食盐、煤油等生活用品。生产部发展势头很好,很快改名为蔚汾纺织厂,将生产的布匹等物资直接提供给抗日部队。蔚汾纺织厂后来发展为晋西北纺织厂,成为晋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厂。牛友兰从建厂开始,就担任晋西北纺织厂的厂长和经理,但他从未享受过特殊待遇,当1941年牛友兰担任晋西北贸易总局顾问,调离纺织厂的时候,没有带走公司的任何财物,连建厂时投入的1万银元也分文未取。

牛友兰带领晋西北士绅团赴延安参观学习,受到了毛泽东、朱德、林伯渠等的亲切接见。他把祖国富强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共产党身上,他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942年5月,牛友兰带领晋西北士绅团赴延安参观学习,受到了热烈欢迎。毛泽东、朱德、林伯渠等中央领导亲自接见了参观团成员,热情赞扬了晋西北士绅的爱国正义行动。参观团回到晋西北以后,牛友兰积极宣传延安的好经验,好作风。他在《抗战日报》上发表观感文章说:“最使人感动的是延安的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这是共产党领导人民能够取得胜利的保证。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发扬光大,让它在晋西北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牛友兰把祖国富强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共产党身上,他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热心鼓励和支持子女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将其子、侄十余人送到延安接受革命思想教育,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牛友兰受到不公正待遇,含冤去世。1989年7月18日,中共兴县县委正式作出了为牛友兰先生平反昭雪的决定,彻底否定了土改中强加给他的一切不实之词。

1947年秋,晋绥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由于康生等在土地改革试点中执行了“左”的错误路线,晋绥分局在推广他们的经验的时候,出现了“左”的错误,在蔡家崖召开了所谓的“斗牛”大会,对牛友兰进行了错误而残酷的批斗,致使牛友兰先生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了极大创伤。9月27日,牛友兰先生含冤去世,终年63岁。

1989年7月18日,中共兴县县委正式作出了为牛友兰先生平反昭雪的决定,彻底否定了土改中强加给他的一切不实之词。

猜你喜欢

兴县军服上将
兴县蔡家崖 红色村庄别样红
兴县高家村:特色种植 振兴乡村产业
国防小课堂 军服标识
垣曲:药茶经济 兴县富民
打造兴县杂粮精品 点亮农户脱贫梦想
台军两上将被爆隔离
难忘“的确良”军服
新一代上将从哪儿来
台“参谋总长”换人
什么是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