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对外贸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①: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

2011-10-18唐山师范学院鲁丽丽

中国商论 2011年36期
关键词:沿海地区出口区域

唐山师范学院 鲁丽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经跃居世界进出口贸易大国行列。发展对外贸易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和快速发展。我国国内产品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对外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促进了我国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带动了相关技术服务、人才和企业管理技能、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发展。另外,对外贸易在促进我国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东部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较高,反映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贸易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的提高,东部沿海地区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外贸易极大推动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带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使该区域劳动力收入水平提高。

另一方面,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从对外贸易方式和主体结构上来看,以加工贸易为主,在以出口加工为主要业务的中小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的份额很大,这部分企业的对外贸易不仅给东部沿海地区带来了国外先进的加工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扩大了其产品在国外的市场份额,提升了该区域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1 对外贸易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贸易起着重要作用,面对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否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规模。对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开放度高,对外贸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但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复杂。国际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区域经济中都面临着很多潜在风险。任何企业或地区,都很难把握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情况,也无法准确确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和区域的产业结构布局,更无法预测各国的政治、对外贸易的相关政策走向。

其次,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依存度过高。物资过分依赖于进口,上游原材料价格对我国加工的工业品的成品影响很大,国际市场的产品价格上涨,会使我国消费领域的价格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一些重要的战略物资(如原油、铁矿石、煤炭等)价格的上涨甚至给我国造成了持续的通货膨胀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失业等社会问题。许多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东部沿海地区的出口加工企业更是举步维艰。

再次,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加工产品的附加值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资本和技术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我国对外贸易中出口产品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较小,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下降,而科学和技术发展水平离发达国家还相差很远,尤其是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差,因此很难参与到国际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很大。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集中于出口加工业务,利润空间较小、技术水平较低,面对世界经济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一些企业已经深深感觉到需要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谋求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但转型升级过程也面临着较多困难。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目前,我国的金融制度结构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金融体系的信贷发放和证券市场融资政策大都向大型企业倾斜,东部沿海的中小加工企业很难获得正规金融体系的融资支持。另一方面,东部沿海中小加工企业出口产品的结构单一。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很低,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及资源成本的比较优势,甚至一些企业的利润来源于出口退税。因此,面临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等严峻考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迫在眉睫。东部沿海区域内企业产品的出口秩序也非常混乱,由于出口产品的差异小,区域内企业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价格是企业间竞争的主要工具,这也进一步挤压了沿海地区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

2 对外贸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较大,进出口在经济发展中作用举足轻重。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开放度远高于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对促进其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同时,对外贸易除了能够带来利润,还能够为国内企业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制度,是国内企业改进技术、优化产品结构的重要动力,也是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能力的重要引擎。针对上述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对外贸易加以完善和指导:

2.1 调整产业结构

金融危机使我国产业结构、企业产品结构暴露出很多问题。国外市场的低迷使对外贸易量大的企业尤其是出口加工企业产品积压严重,工厂停工,工人失业。究其原因是企业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产品无法适应国内市场。因此,国内企业应重视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研发和生产国内市场急需的产品,从而实现国内市场的供需平衡,并有效缓解失业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纵观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变,出口企业应该响应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号召,转变经营思路,从生产低附加值高耗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大研发投入,转向生产新能源、新材料的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同时调整产品的国内外市场份额,提高企业对抗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谋求区域经济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转变招商思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在招商引资方面,各地区政府要积极拓展招商引资渠道,提高外资和合资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利用引进的资本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提升区域内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推进技术溢出和扩散,帮助国内企业改进工艺,升级产品。同时也要重视引入先进的人才和智力资源,鼓励国内企业向外资、合资企业学习,开展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制度创新。还要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适当扩大金融、保险、物流等领域的开放度,加大各行业的国际化水平。

在积极利用外资的同时也要加快推动我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我国招商引资的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对外投资规模却非常小,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更少。截止2010年底,我国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累计2600亿美元,仅仅相当于我国引进外商投资的16.6%,我国拥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聊聊无几。因此,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关键是要鼓励我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一方面相关的政府机构要鼓励大型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加大对外投资,特别市一些大型成套设备、先进技术的出口,简化审批手续,并加强对企业对外投资的宏观指导,加大对外投资环境的研究考查力度,完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投资的促进和保障机制。

2.3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我国的出口产品中,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大概只占10%,其余90%都是“贴牌”生产,而在价值链中生产环节的利润是相当微薄的,越是技术水平高的产品附加值越高,国外企业处于价值链的前端,垄断了技术的研发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国内企业虽然拥有很高的出口产品产量,但受益却很少。为此,相关政府应建立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改善信贷和融资环境,鼓励企业加大投入,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技术研发,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

政府要助推企业自主创新,加大教育科研投入,为构建创新型产业结构创造良好环境。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联盟,重视教研结合,并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达到产学研的密切结合,发挥科研院所对国内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2.4 促进东部沿海中小型企业对外贸易发展

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往往规模较小,企业中产权与个人产权混合,有些甚至存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因此在企业制度上存在着劣势,要实现可持续高效发展,就应该尽快改革企业管理制度,由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实现资本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分离,聘用职业经理人,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克服集权管理的不足,通过管理制度创新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推进决策科学化。

经过管理改革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东部沿海的出口加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就必须增强企业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而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水平上,因此企业必须加大投入进行先进技术研发,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扩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范围。同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管理理念的更新和先进体制的引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另外,随着世界环境的不断恶化,社会消费者对于环境的关注也变得越来越重,低碳生产和生活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绿色生产和消费的趋势,加大投入,改进工艺,推进清洁生产,积极开发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把绿色产业作为企业持续发展和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向。其中可采取战略性的产业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优惠政策等加以扶持,培育区域经济优势,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5 创新对外贸易立法,不断提高法制意识

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出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的品质和效益较低、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不均衡、贸易方式存在局限等问题。因此,我国对外贸易受到资源环境制约、贸易摩擦等问题频繁出现。相关政府部门极需深入调研国内外经济和政策环境,掌握其变化情况,持续深入地完善我国对外贸政策,更新关税、贸易方式、进口、服务贸易等政策,并构建出我国对外贸易法律的总体框架和体系。其中可以借鉴国外贸易立法的成功经验,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立法与国际贸易法律并轨。另外要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并建立起可操作性强的对外贸易管理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并不断完善贸易担保制度。

[1]鲁越.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对外贸易现状和宏观经济政策[J].特区经济, 2010(11).

[2]江育春.后金融危机时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探析[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0(2).

[3]蒲天银.论当前贸易出口企业风险及预警防范[J].中国商贸,2010(12).

猜你喜欢

沿海地区出口区域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论民国沿海地区渔业发展困境及其应对路径
海陆风对广东沿海地区秋冬季污染物的影响研究
分割区域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区域发展篇
误区:非沿海地区人人需要补碘
沿海地区输电铁塔防护涂层耐腐蚀性能研究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