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三段渐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1-09-26许海华
许海华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广东珠海 519090)
高职教育“三段渐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许海华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广东珠海 519090)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实,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三段渐进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思路,从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教学主基地、教学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实施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三段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主基地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由此可见,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工学结合是一种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把学生由知识体系导向工作体系,实现抽象知识与岗位实用技能的转化,并通过真实的企业文化和职业氛围,实现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3]。
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目前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改革、创新,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4]。
一、“三段渐进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段渐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专家共同遵循知识的认知规律及学生的成长规律,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形成规律,参照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方式,将学生的培养划分为三个阶段:职业认知期—职业成长期—职业成型期,根据三个培养阶段的能力及素质要求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按不同的学时比例由校企教师共同在校内外教学主基地及实训基地以工学交替的方式实施,从而完成对学生“三段渐进式”工学交替的培养过程。
“三段渐进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教学主基地为依托的,校企双方教师共同实施的培养过程。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通过第一阶段的职业认知期,在教学主基地反复进行基本技能课程模块和岗位初级技能的工学交替式的培养,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都会对职业、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建立概念,随着专业课程学习内容的加深及岗位技能难度强化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从而完成第二阶段的职业成长期,进入第三阶段的职业成型期,最后经过综合技能课程和岗位高级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成长为具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合格毕业生。
“三段渐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架构如图1,是针对职业认知期、职业成长期、职业成型期的技能培养要求设计与之相适应的三个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三模块的学时比例为1∶315∶115,其中,第5学期的课程灵活地分段安排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内完成。
第一阶段(职业认知期):基本技能课程模块中理论与实训的学时比例为3∶1。其中,大约5周理论与实训课程在教学主基地完成,学院教师承担60%的教学任务,企业专家承担40%的教学任务。
图1 人才培养模式架构图
第二阶段(职业成长期):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中理论与实训的学时比例为1∶1。其中,大约20周理论与实训课程在教学主基地交替实施,学院教师承担40%的教学任务,企业专家承担60%的教学任务。
第三阶段(职业成型期):综合技能课程模块中理论与实训的学时比例为1∶4。其中,大约20周的理论与实训课程在教学主基地进行,学院教师承担20%的教学任务,企业专家承担80%的教学任务。学生在正常运行的教学主基地中,一边接受技能训练,一边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接受企业生产管理制度的体验和成功企业文化的熏陶,真正实现四个结合:教学过程与职业素质的养成相结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与理论知识掌握相结合,实训教学与岗位任务相结合,顶岗实习与录用考核、推荐就业相结合。从而完成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
二、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是三段渐进式人才培养的核心
课程体系设计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施过程,也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5]。三段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提出以职业化人才培养为目标,突出职业化人才培养的特点。针对职业认知期、职业成长期、职业成型期的技能培养要求,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模块组成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专家一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职业岗位能力形成规律,参照企业员工内部培训内容和方式,从工作项目到工作任务再到职业能力整理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的课程与三个阶段相对应,每个阶段由校企教师共同在学校和教学主基地内实施课程教学。
三、建立教学主基地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教学主基地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融合双方优势资源和育人环境,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集生产运营、专业教学、实训实战、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并按市场机制运营的经营实体。其特征是:①学校和企业共建。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企业”建设,共同投入资金、设备、场地或人员等,共同组织实施生产性教学,共同承担生产经营性项目或技术研发项目,共同营造企业化的育人环境,形成有效的校企共赢和利益共享的机制。②人才培养任务共担。学校和企业采取“互聘共培”方式共建教师团队,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③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共融。在教学主基地中,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教学主基地在整体建设上要尽可能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实际,以产品生产、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开发等真实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工艺工装、管理规则,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及在“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备良好的实践训练基地,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实验、实训及实习,这也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手段[6]。教学主基地承担学生专业技能培训总工作量的60%~70%,完成三个阶段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因此,建设与实际生产环境相近的教学主基地,让学生在实训基地中参与训练,能够融人企业的工作环境,能够按照企业的操作流程、操作规范进行训练,将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四、校企“互聘共培”,建设“双师型”队伍是人才培养的保障
校企“互聘共培”是指学校聘请企业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按照其承担的教学任务核发薪酬,并尝试将兼职教师纳入学校的人事薪酬改革系统,将其作为学校的员工对待,同时他们又是企业的在册员工;专任骨干教师至少受聘于一家核心企业担任工程师,承担企业产品研发任务,并由企业根据其工作任务适当核发薪酬。
通过校企“互聘共培”为重要手段建设教学团队,实行校企互聘教师“双岗双薪”,通过教学企业联合工作组,聘请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聘请来自行业协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在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中,兼职教师承担50%的教学任务。通过承担企业技术项目、科研课题及进修培训等方式。通过教学主基地,完成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学校教师的工程技术能力的锻练,使95%以上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
五、构建“校企共评”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质量观,依托教学主基地的功能与运行特点,校企教师共同研究设计人才培养三阶段合理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和质量评价标准。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水平及企业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三阶段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通过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系统,不断动态调整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
表1 三阶段评价指标体系表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陈维彬.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97-99.
[3]肖化移,李谨平.工学结合的理性思考[J].职教通讯, 2006(5):12-15.
[4]周敏.“分层递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2010(3):3-5.
[5]杨永娟.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7(13):41-43.
[6]吴建设.高职院校培养职业化人才的探索[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57-60.
【责任编辑 王立坤】
On Talent Training Mode of“Three2stage Progressive Engineering Alternation”in Vocational and Techn ical College Education
XU Hai2hua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uhai 519090,China)
Combined w ith the development realities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education, its talent trainingmode isexplored.The talent training ideaof three2stage p rogressive engineering alternation is put forward and the ways to implement this talent cultivating mode are clarified from curriculum reform and construction,main teaching base and talent cultivat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hree2stage p rogress;talent training mode;main teaching base
G 712
A
100823863(2011)0220037203
2010-10-29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级重点项目(XJZD2010203)。
许海华(1978-),男,江西九江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