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远助跑、起跳技术分析

2011-09-25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上板步幅踏板

阳 剑

(怀化学院大学体育部,湖南怀化 418008)

跳远助跑、起跳技术分析

阳 剑

(怀化学院大学体育部,湖南怀化 418008)

为了说明助跑和起跳技术对跳远动作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对助跑、起跳技术的力学分析,对跳远技术结构进行研究,认为:通过对助跑、起跳技术动作的改进,有利于充分发挥水平速度的利用率,有助于水平速度向垂直速度的转化,对提高运动员助跑的稳定性和节奏感,准确、快速有力的起跳,以及加速能力和全程节奏的控制能力,提高跳远成绩,均有良好的效果1

跳远; 助跑; 起跳; 技术分析

所有田径跳跃项目的成绩主要取决于助跑和起跳.助跑和起跳动作越连贯、技术越好,成绩也就越好.绝大多数世界纪录创造者,都是靠出色的助跑和起跳.跳远运动员一旦腾空,地心引力便使其身体重心按抛物线飞行,没有任何力量能改变这一预定的飞行路线[1].

1 助 跑

助跑的任务是为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为准确快速有力的起跳创造有利条件,助跑对跳远的速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助跑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由迈出第一步开始,逐渐加速,在起跳时达到可控的最高速度[1].助跑距离的长短,与运动员的身高和跳跃训练水平有关,但主要取决于跑的加速能力.

1.1 助跑距离的确定

跳远的助跑距离,从奥运会和欧锦赛分析,较之以前有正在加长的趋势,优秀运动员,为了在踏跳前获得更快的助跑速度,用30—50米(女子用33—40米)的距离,跑19—24步(女子跑18—21步)1助跑距离取决于运动员身高和步幅,更取决于运动员的加速能力1但是,助跑的距离越长,越难控制助跑点的稳定性1

30米和100米跑的成绩,可以准确地表现出运动员的速度特性1为了找出最合适的助跑距离,30米和100米跑的成绩可以作为决定运动员助跑距离的指标1见表1.

助跑的距离由于运动员的步幅大小不一,加速能力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跑速与助跑步数(距离)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一般来讲,跑速越高,助跑步数越多,助跑距离也越长.随着跑的速度和技术的提高,助跑步数可适当增加.

表1

1.2 助跑的技术

助跑时跑的动作要求身体重心投影点距支点近,蹬地和摆动动作短促快速、有力,摆动腿抬得较高,脚着地动作迅速,跑的直线性好,尤其是助跑的最后几步身体要保持较高的位置,重心不能有大的起伏,这样才能为踏跳准备有利的姿势,才能很好地发挥速度,保证快速地进入踏跳1

1.3 助跑中的加速

助跑中加速的方法,应根据运动员的步幅和步数来定.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加速方法,都应在踏跳前的2—4步达到最高速度,做好踏跳准备1稳定、快速的助跑取决于逐渐加速,加速太早,时间太长,会导致在助跑的最后阶段减慢速度.运动员的加速方法尽管不同,但他们在踏跳前的后两步达到最高速度应是一致的.

1.4 助跑的最后两步

最后两步要在尽可能保持助跑速度的情况下为起跳做好准备,在最后两步之前要通过蹬地不断加速.

在最后两步里,倒数第二步较大,其原因是由于身体重心下降和支撑腿膝、踝弯曲所致,这一步是以全脚掌着地.倒数第二步与正常跑是不同的,不能仅仅是跑过这一步,而是必须在这一步为起跳做准备.最后两步是一长一短,最后一步由于身体重心的提高而使其小于倒数第二步,这样有利于有效地做好起跳的准备.在最后两步要放松并保持助跑速度,继续摆臂动作,否则会减慢起跳前的速度1

助跑速度的损失,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助跑距离过短,踏跳时尚未达到最高速度;二是助跑距离过长,在踏跳前早已达到最高速度1在训练中要使运动员建立助跑的速度由慢到快,最后达到运动员能控制的最高速度的节奏.

2 踏 板

2.1 踏板时的速度

上板速度的增加可使跳远成绩增加,要增加上板时的速度,助跑最后四步的腾空时间要短,随着速度的增加可使腾空时间缩短,进入最后四步的水平速度越大,跳远成绩越好,因为最后四步的蹬地水平速度增加时,在起跳前最后支撑阶段的平均垂直力也随之增加1

2.2 踏跳的准备

踏跳前最大速度的获得,不仅取决于步幅,也取决于步频.因此在踏跳前不能明显改变跑的节奏,不能过分强调踏跳的准备工作,以便保持助跑的速度,助跑的最后,步幅变化过大就容易造成步频过快或过慢,导致节奏混乱.

2.3 踏板时易犯的错误及对策

在踏板时易犯减速的错误,这是因为在助跑时就在考虑是否能踏上板或助跑时眼睛一直盯着踏跳板,心理紧张,造成踏板时减速1或者是最后一步过大或过小,这都影响到踏板的速度.因为最后一步过大,会使身体重心留在腿的后面,给身体造成制动,降低了身体前进的速度,最后一步过小,则造成身体前倾,重心前移,破坏了动作的节奏.在训练中,要使运动员踏板技术熟练,踏板前不要考虑是否能够上板,强调应像跑过踏板那样的起跳,上板不能降低速度.

在跳远的助跑中,步幅和步频的关系,一般来说步幅小,频率高则能达到高速.步幅大、频率低则造成减速,但不管怎样,都不能降低速度,在上板前都要保持高速度.助跑的最后一步比前几步步幅要小,这样在起跳时才能由水平速度很好的转变为垂直速度1最后一步不要把注意力转移在踏跳上,这样做往往会降低动作频率,运动员在这时应有意识地加快节奏,以防降低频率.

3 建立标志

通过观察、研究和分析,踏板时所出现的误差多产生于助跑的开始.为保证起跳不出现误差,提高助跑的稳定性,确保在助跑的最后获得正确的节奏,应在助跑道上设定标志.具体是:第一标志在起跳点;第二标志在助跑的第三步;第三标志在倒数第四步1

助跑的前三步很重要,如果前三步出现误差,那么后面就会差很多.助跑前三步出现误差的原因:一是紧张,二是太放松1助跑时要注意前三步是否落在标志处,这一点对整个助跑都是非常重要的.标志可用来检查助跑的准确性、步子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1例如:助跑开始后到第三标志处时有误差,但踏板时仍踏准了,这就说明运动员在踏板前做了调整,那么他踏板前的速度肯定是慢了1因为在第三标志处有误差,踏板前就需要做必要的调整,调整后必然会使助跑和上板的速度减慢.

助跑的准确性取决于助跑前三步的稳定性,如果助跑不稳定,通常起因于前三步不够稳定,因而助跑的节奏对跳远是至关重要的,前三步跑准了,后程就会跑的好.

假定运动员准确上板,但没有踏上检查标志,这说明,他最后几步跑“拉大步”,破坏了助跑节奏,在前半程助跑中步长缩短1这种情况,有两种调整方法:一是把助跑距离缩短;二是不延长助跑距离,而是提高助跑开始段的积极向前性.另一种情况是,运动员准确上板,但跑过检查标志.这说明,他最后几步跑“捣小步”,破坏了助跑节奏,在前半程助跑中步长变大.这种助跑的调整方法是:一是把助跑起跑点向后移;二是不延长助跑距离,而是提高助跑开始段的步频[2].

4 起 跳

起跳的目的是使人体在保持一定水平速度的情况下,获得尽可能大的垂直速度.助跑的速度越快,起跳的时间就越短越快,跳远成绩就越好1

4.1 起跳的力学分析

起跳的力量主要是在起跳腿伸直的时候,当起跳脚踏上起跳板时,就储存了弹性势能,随之产生作用于身体重心的垂直作用力,这种产生于起跳腿的垂直作用力使身体向上并腾空.起跳时力量还来自于摆动腿和手臂与腿蹬地有机配合的积极摆动,起跳腿的力量来自于摆动的腿和臂,是腿和臂的摆动力传递给起跳腿,并向下传了地面,当摆动腿一停止,身体就跳起了.所以,起跳力量的大小,取决于摆动力量的大小.在腿和臂摆到与垂直方向90度时,力量最大,但若超过90度或更大,力量反而会小,这是因为力量分散了,产生了分力.摆动的速度越大,给起跳的力量也就越大.蹬伸与摆动间的协调作用,是有效起跳的保证.

在快速助跑中,从支撑开始到支撑结束,一般仅需0.1-0.2秒的时间,所以能否有效地完成起跳,首先取决于蹬伸时机和蹬伸速度.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蹬伸力量必然导致用力方式、动作结构、起跳技术产生相应的变化即准备动作明显,上体后仰,制动增大1显然,这些变化影响动作速度的提高,从综合效果来看,有碍于起跳效果的提高.因此说,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速度,有助于显著地提高起跳效果[2].

在起跳蹬地动作中,应是先伸髋后伸膝,最后屈踝关节,这样的用力顺序,能使伸膝产生的力传给髋,又能使屈踝的力量通过伸直的膝传给髋,此时髋部位置正确,就能把髋、膝、踝这三个关节伸直的力一起作用于身体重心上.

在训练中,要重视借助增加助跑速度和做强烈的大幅度的肢体摆动动作,增大起跳力,提高起跳的效果.因为腿和臂的积极摆动,能提高人体重心的相对高度,增加腾空的高度,当腿和臂加速摆动时,所产生的摆动反作用力,它和起跳腿利用肌肉的伸缩性所增大的起跳力量一起作用于地面,增大了支撑反作用力的垂直分力,从而增大了起跳力,有利于起跳动作的完成.

4.2 起跳时易犯的错误及对策

起跳时臀部后坐,这是因为大腿伸肌力量不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不够所致.臀部后坐会使起跳力量大大减少,对起跳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臀部后坐,影响髋关节伸肌力量的发挥,减少了摆腿和摆臂的力量,一方面影响大腿屈肌力量的发挥,另一方面摆腿摆臂时所产生的摆动反作用力,有一部分消耗在躯干前倾运动中,不能充分传到地面,躯干前倾过大,将减少起跳的角度,影响身体重心的高度,所以在起跳时要特别注意起跳前的送髋动作,在起跳前把髋很快地送到支撑腿的上方,可以使伸膝屈踝的力通过髋垂直作用于身体重心上,使起跳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送髋动作还能促使伸膝屈踝的加速进行,增加起跳力量.

就起跳技术来看,目前国际上对起跳技术有两种:一种是起跳时用全脚掌着地;另一种则主张起跳时,由脚跟先着地过渡到全脚掌.目前,针对这两种技术动作很有争议.笔者认同起跳时全脚掌着地这一观点,因为起跳时用全脚掌先着地,可以产生最大的垂直分力.同时,全脚掌先着地,身体重心投影点离脚较近,那么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就小,身体受到的制动就小,在起跳脚蹬地用力提高身体重心的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移动的距离短,得到的起飞角较大,获得的腾空高度也就大.如果脚跟先着地,会导致制动和停顿,影响膝关节即时的屈膝前摆,造成摆动迟,速度慢,从而在起跳时损失重要的水平速度.

5 结 论

跳远成绩主要取决于助跑和起跳.因此,在进行跳远训练时,应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发展与改进助跑和起跳技术上.这是因为优异跳远成绩的取得,是与合理的跳远技术,或者说是与出色的助跑和起跳技术密切相关的[1].一旦腾空,身体的运动轨迹就不能改变,所以在训练中必须努力提高助跑和起跳的连贯性,这是在比赛中获胜所必需的.

[1]美国田径训练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125、126、139.

[2]王保成,王川.田径运动理论创新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52、53、246.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on the effect of run-up and take-off skills in long jump.It is demonstrated that run-up and take-off skills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long jump,based on the mechanical analysis of run-up and take-off as well as the study of skill structure of long jump.In viewof this,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run-up and take-off skills is beneficial to fully take advantage of the availability of horizontal velocity,realize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horizontal velocity to the vertical velocity,improve athletes'stability and sense of rhythm during the process of running up,achieve accurate and swift take-off, develop the accelerate capacity and the control of full rhythm,and final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athletes.

Key words:long jump; run-up; take-off; skill analysis

The Skill Analysis of Run-up and Take-up in Long Jump

Y ANGJian
(College P1E1Department of 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8)

G82313

A

1671-9743(2011)02-0066-03

2011-02-08

阳 剑(1962-),男,湖南邵阳人,怀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上板步幅踏板
单踏板不可取
不同水平障碍赛马越障步态特征
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步态特征与步速相关性
浅谈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用法
“上板”探路者
浅谈汽车制动踏板的型面设计
一种新型塑料板加工装置
浅谈钢琴踏板的运用
非田径专业男生100 m短跑步频与步幅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华北院公司总承包的河北建投承德上板城2×350MW热电联产工程正式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