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未来经济增长的情景分析

2011-09-21刘俊杰韩启钰

城市观察 2011年4期
关键词:增长速度情景经济

◎ 代 明 刘俊杰 韩启钰

主流经济理论认为,地区经济增长会经历一个先加速后减速的过程,即地区经济增长到达一定高度后,其增长速度会逐渐放缓并稳定在某个较低的增长水平。事实上,国内外一些集约型城市(如纽约、东京、新加坡、香港、上海、深圳等)也的确面临高起点上的经济如何继续实现较快增长的挑战。为此本文尝试基于情景企划法分析这类城市的经济高位增长问题,以期对丰富城市经济理论及优化城市管理决策有所裨益。

一 研究综述

1.关于情景企划

卡恩(H.Kahn)在1967年借用“情景(scenario)”一词来描述未来“或有”发展情形。他认为未来是多样的,多种潜在的结果都有可能产生或实现,并且通向潜在结果的途径也不尽相同,对有可能出现这些未来的途径描述就构成一个个情景[1]。岳珍等从经济学视角出发,认为“情景企划法”是在对经济、产业或技术的重大演变提出各种关键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对未来详细地、严密地推理以构想未来各种可能的方案[2]。“情景企划(scenario planning)”的基本观点是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其要义是用多种假设取代一种假设,因此预测的结果也将具有多维性(如图1)。

图1 情景分析法的基本框架

在实践上,情景企划在企业管理中被广泛运用,主要包括明确决策焦点、识别关键因素、分析外在驱动力量、选择不确定的轴向和分析情景内容五大步骤。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把“情景企划”运用到经济评价与预测领域。如李善同等把情景企划应用到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分析上,比照基准情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继续沿着过去的趋势变化)设定发展方式转变较快情景和风险情景,然后运用模型分析不同情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3]。总体上,情景企划法在企业规划、交通规划、能源需求、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气候变化等领域有较多应用,但在经济增长前景分析方面的应用较少。

2.关于集约型城市

上世纪70年代以来,资源环境问题对城市发展的约束日益加剧并引发了人类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与人口高密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先后有人提出“紧凑城市(compact city)”、“集约型城市(saturated city)”等概念。Breheny认为,“紧凑城市”强调城市的高密度和混合功能,鼓励城市在既有的城市范围内挖掘其内部发展潜能。与传统型城市相比,紧凑型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特点: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主要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利用效率的提高而非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在空间结构上,追求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的精致发展,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具体包括功能紧凑、规模紧凑和结构紧凑等。[4]国内学者陈可石等也提出,我国需在深圳等高密度城市设计一个“紧凑型城市空间”,并提高城市碳排放效率,类似于香港的铜锣湾[5]。在此基础上,“集约型城市”进一步提出了城市生产与生活方式的集约化:在资源环境约束下,高密度城市要想继续保持高位增长,须由粗放向集约发展模式转变,从重视城市发展规模向重视城市发展质量转变。

3.关于经济收敛

经济收敛(economic convergence)理论认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其初始经济水平(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落后地区具有后发优势。一般认为,经济收敛的理论基础源于古典的边际报酬递减律,即在技术条件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追加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并达到某临界点后,继续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出是递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进一步推导出: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水平距离其稳态水平越远,人均收入增长越快,即地区经济差距愈大,收敛速度越快。

Baumol较早对收敛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他收集了16个工业发达国家1870-1979年的真实经济增长率与部分年份的人均收入数据。对其回归分析表明,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与初始产出水平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即相对落后地区比先进地区有更快的经济增长率。此外,他还把国家样本容量进行扩充,发现收敛现象在转型和计划经济国家同样存在,但在最贫穷的国家却没发生类似情况[6]。此后,许多经济学家围绕收敛问题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Martin对全球110个国家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研究结果显示:考察所有国家的情况不存在明显的收敛,但经济结构相似的国家以每年1.3%-1.8%的速度收敛[7]。在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地区间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张晓旭采用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劳动力和资本流动以及知识溢出均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8]。苏良军等指出,尽管影响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不完全相同,但均存在条件β收敛且珠三角有更强的收敛性[9]。此外,林洪等也认为珠三角存在条件β收敛且收敛速度稳定[10]。上述研究表明,一地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与其已达水平(如人均、地均GDP)呈反向关系,这就意味着集约型城市将会出现“高位增长瓶颈”。

二 情景设计

1.基准情景:经济增长的内外部条件基本维持不变或常态,集约型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并逐渐遭遇“高位增长瓶颈”。这种情景出现的概率很大,故为“基准情景”。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国家或地区间人均产出的差异是由于其劳均资本存量(K/L)不同的结果。一方面,落后地区最初的K/L很低,而其K/L的增长速度会较快,最终导致相对落后地区会比集约型城市(发达地区)有更高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另一方面,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集约型城市的要素边际产出率会低于相对落后地区,结果,劳动力将由相对落后地区流向集约型城市,而资本则由集约型城市流向较落后地区。劳动力和资本的这种反向流动将会促使区际间的K/L趋于同一水平,从而加快地区人均产出增长的收敛速度,即集约型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将减缓并趋向于“高位增长瓶颈”。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本文采用Barro等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提出的绝对和条件β收敛检验,分别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GDP表示)和劳均资本存量(K/L)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11],建模如下:

2.乐观情景:经济增长的内外部条件发生重大有利变化(如取得重大创新突破),集约型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趋快并正面突破“高位增长瓶颈”。

图2 重大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实现是有前提的,即只有在不变的技术条件下,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才表现出收益递减的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从Barro等应用收益递增解释长期的经济增长到Krugman关于收益递增条件下的产业积聚发展,许多学者对边际报酬递减假设提出了质疑[11]。而对收益递增的源泉进行剖析时,早期理论偏向分工和专业化的影响,现代理论则强调创新效应,主要包括技术改进效应、学习效应、连带外部效应、网络效应以及范围经济性和连接经济性。

假设按照基准情景经济会沿着A→B→C路径增长,而重大创新突破带来的正向效应就有可能改变原有增长路径(如图2):(1)沿A→B→C1路径增长,与基准情景一样收敛到相同的经济增长速度g0,但较基准情景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从初始时期到t3时期);(2)沿A→B→C2路径增长,最终经济增长收敛于较基准时期更高的速度g1;(3)沿A→B→C3路径增长,在经济增长过程持续不断的取得重大创新突破,最终经济增长并不明显地趋向于某个稳定的增长速度,即经济能够一直保持高位增长。为了能够定量分析创新对集约型城市经济收敛的影响,本文以人均人力资本存量(H)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在等式(2)中加入人均人力资本存量变量,建模如下:

3.悲观情景:经济增长的内外部条件发生重大不利变故(如遇金融危机),集约型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加速趋缓甚至出现停滞和倒退,从而负面突破“高位增长瓶颈”。

图3 重大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这里仍假设基准情景经济沿着A→B→C路径增长,假若创新能力低于预期就有可能出现加速收敛的情况(如图3):(1)沿A→B→C1路径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与基准情景一样均收敛到g0,但收敛的周期明显变短;(2)沿A→B→C2路径增长,经济增长率收敛到低于基准情况的g1,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与上述分析类似,这里分析悲观情景仍采用式(3)。

三 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旨在用经验性事实和数据证明上述假定情景确实发生过并极有可能再度发生。鉴于集约型城市的“三高”(人口或就业密度高、产业密度高、产出密度高)特征在深圳表现得比较突出,本文选取该市为样本。分析所涉变量主要包括人均经济增长率、人均物质资本存量与人力资本存量。而相关变量数据主要源于历年《广东统计年鉴》、各市统计年鉴,以及全国第3~5次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的各市资料以及朱翊敏的研究数据[12]。关于人均物质资本存量与人力资本存量的计算主要参考李京文的研究方法[13]。

1.横向实证分析

根据方程式(1)、(2)、(3),我们以1990年为分界点,对1980-2009年珠三角地区的人均产出增长分时段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表中:ln(kit/lit)的系数为0.0279>0,说明初始劳均物质资本存量与收敛速度呈正相关关系;h的系数为-0.0149<0,且模型3中的0.0116(β)<模型2中的0.0132(β),显示初始人力资本与收敛速度负相关。

从总体上看,1980年以来,珠三角地区人均GDP增长趋于收敛,高收入地区与低收入地区人均GDP差距大约以每年1%的速度缩小,但绝对β收敛效应并不明显,说明各地区的人均GDP增长与初始人均GDP仅有微弱的负相关关系。加入劳均物质资本变量后,收敛速度达到2.32%,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说明劳均资本存量的提高会加速经济的收敛。进一步加入人力资本变量,收敛的速度降为1.56%,表明人力资本的提高会减缓经济收敛的速度,因此先进地区可以通过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来抑制经济收敛的速度。

从发展阶段看,1980-1990年各地区人均GDP增长不存在收敛,而是以每年3.02%的速度扩大差距;1990-2009年则呈现显著的收敛性,绝对收敛速度达到1.71%。究其原因,从宏观上看,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制度创新取得突破,为经济高速增长解除了束缚;同时沿海及其特区率先开放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了生产要素向其流动,致使地区经济差距持续扩大。九十年代后,区际政策体制逐渐趋同,经济差距转趋缩小。从微观看,在边际报酬递减律作用下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也经历了一个先高后降的过程:改革之初由于劳均资本存量水平较低,资本等要素的边际产出率较高,90年代后则随着投入的增加而下降。

2.纵向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总量从1980年的2.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9510.91亿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6.3%,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如图4)。伴随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深圳经济增长率总体上是不断下降的,经济收敛趋势明显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有加速这种趋势的迹象。

表1 珠三角九市经济收敛系数

图4 1980-2009年深圳经济增长速度与CPI变化

第一阶段(1980-1984):在低起点上实现了快速增长。这一时期经济的年均增长率高达58.62%。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特区成立之后,国家赋予其一系列自主权和优惠政策,制度创新对其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二是在制度改进的基础上,深圳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吸纳大量外商投资;三是当时深圳经济的起点很低。此时政策优势驱动的资金投入效应非常明显,5年累计吸纳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42.01亿元,投资与GDP的比值高达0.8∶1。由于处于发展早期,经济一直高速增长。

第二阶段(1985-1989):在较高基数上经济增长减缓。这一时期深圳经济年平均增长率降到了21.44%,且呈现出“高通胀、强波动”的特征,经济收敛效应明显。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遇到制度瓶颈、政策优势逐渐变弱以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等。

表2 主要年份美日德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亿美元,%)

第三阶段(1990至今):在较高起点上再度实现快速增长。九十年代以来,苦于增长乏力且面临体制政策趋同的深圳,抓住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机遇,基于创新战略转而侧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引领下的金融、物流、文产等新兴战略产业,成功实现了“第二次创业”,再度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3.间接实证分析

深圳“第二次创业”时期的情况类似于上世纪后期的美国(见表2):当时处于增长颓势的美国面临日德等赶超威胁,日本GDP曾一度达到美国的73%,德国达到美国的1/3多。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美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机,成功主导了全球新经济并实现了本国经济的高位增长,再度远远抛开了追赶者。这表明只要创造重大有利经济发展的条件,仍可以减缓收敛速度甚至突破高位增长瓶颈。

四 主要结论

——在常态亦即“基准”情景下,集约型城市(如深圳)经济增长速度会逐渐放缓甚至遭遇“高位增长瓶颈”,并最终收敛于某个与一般区域相同的稳态。

——此外也存在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倒退)抑或继续高位增长这两种概率较小的可能,战略和政策的任务就是力避前一种可能(悲观情景)而力争后一种可能(乐观情景)。

——争取后者之最可作为的方向就是促成重大创新突破,由此最可能实现“大基数”之上的“经济高位增长”。

[1]Herman Kahn & Wiener.The year 2000[M].New York:Macmilian.1967.

[2]岳珍.国外“情景分析”方法的进展[J].情报杂志.2006,25(7):59-61.

[3]李善同.“十二五”时期至203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展望[J].经济研究参考.2010,(43):2-27.

[4]M.Breheny, Views on the future of urban form[J].Urban Studies, 2000/.37(11):55-67.

[5]韩文嘉.“紧凑型城市空间”应对碳排放[N].深圳特区报,2011-04-28.A22.

[6]W.J.Baumol,The problem of development: introduc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1990 ,(98):1-11.

[7]Sala-I-Martin X.The classical approach to convergence analysis[J].The Economy Journal, 1996 ,(106):25-57.

[8]张晓旭等.中国人均GDP的空间相关与地区收敛:1978-2003[J].经济学.2008,(1):399-414.

[9]苏良军等.中国经济增长空间相关性研究——基于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实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2):26-38.

[10]林洪等.广东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A].北京:.2008年国际应用统计学术研讨会.

[11]Barro R & Sala-i-Martin X.Convergence Across States and Regions[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91 (1): 107-182

[12]朱翊敏等.广东省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贡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12):73-80.

[13]李京文等.中国生产率分析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增长速度情景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情景交际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不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经济增长速度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对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趋势性变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