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化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分析

2011-09-20陈君涵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6期
关键词:腺性吡柔比星膀胱炎

陈君涵

(湖南省岳阳市中医医院,湖南 岳阳 414000)

腺性膀胱炎被认为是膀胱黏膜的良性化生,相关研究报导其发生率0.1%~1.9%[1]。传统的治疗方式以膀胱灌注药物为主,由于灌注药物浓度及治疗强度问题,复发率较高。岳阳市中医医院采用汽化电切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5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龄20~7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等泌尿系感染症状,同时合并肉眼血尿9例,镜下血尿13例。治疗前均常规行泌尿系B超及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显示病变位于膀胱三角33例,膀胱颈14例,膀胱壁12例,膀胱颈及膀胱三角6例,镜下表现为滤泡状改变或息肉样突起,病变区域纹理增粗,血管充盈。按照病情及自愿原则分为汽化电切联合灌注组和灌注组。其中汽化电切联合灌注组38例,单纯灌注组27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汽化电切术

患者在硬腰联合麻醉下取膀胱结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手术设备采用英国佳乐公司等离子体汽化电切系统,手术中切除范围包括病变黏膜及黏膜下层,乳头状瘤切除范围除病变外还要切除超过病变2cm范围的黏膜及肌层。换创面采用汽化滚轴电极反复滚动止血,术中合并结石及前列腺增生等相关疾病者均同时行相关手术。本实验组病例同期行前列腺汽化切除6例,膀胱颈挛缩切开术4例,膀胱结石2例,手术结束冲净膀胱,留置尿管冲洗1~3d。术后1~2周后根据恢复情况进行膀胱灌注治疗。

1.2.2 膀胱灌注治疗

本组膀胱灌注药物选择吡柔比星30mg用配套注射用水稀释成总量40mL,经尿道插管进行膀胱灌注,保留30min后排出[2]。开始1次/周,2个月后改成每月1次,规范治疗3~4个月后复查膀胱镜检查。

1.3 疗效判定

本组病例均随访3个月~5年,通过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及膀胱镜复查无异常,膀胱镜活检病例结果正常为治愈;患者泌尿系统症状基本消失,尿常规偶有红细胞,膀胱镜检查正常或仅有少量点状病变存在为有效;临床症状、实验室及膀胱镜检查无明显改善者评定为无效[3]。

2 结 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5年,平均随访3.3年。实验组经尿道电切汽化加膀胱灌注化疗后有27例治愈,7例好转,4例无效,治疗有效率89.4%。对照组单纯膀胱灌注组经治疗后有10例治愈,9例好转,6例无效,治疗有效率70.3%。运用SPSS11.0软件经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汽化电切加膀胱灌注在治疗效果上较单纯膀胱灌注组的治愈率高。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

3 讨 论

腺性膀胱炎多发于膀胱三角区、尿道内口和输尿管开口区,是临床多见的慢性膀胱炎症。多数腺性膀胱炎患者起病以泌尿系统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泌尿系统症状较重,病程多较长。由于早期的腺性膀胱炎在影像学检查中漏诊率较高,多数患者的确诊时间都相对较晚。关于腺性膀胱炎的具体形成机制仍停留在假说阶段,认为其发生是在炎症、结石、梗阻等各种刺激下膀胱黏膜的移行性化生。也有相关学者通过对腺性膀胱炎的形态学观察,推测其乳头、滤泡状增生可能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关[4]。相关研究通过对Fas蛋白在不同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推测腺性膀胱炎是介于正常组织和膀胱癌中间的一种病理类型[5]。

本实验组中经过汽化电切加膀胱灌注,有效率达到89.4%。既往存在腺性膀胱炎并非恶性肿瘤,治疗中是否应该当做肿瘤对待的讨论。新近研究证明,不同类型的腺性膀胱炎在最终结局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通常的乳头状瘤,团块样、绒毛样及广泛肠化生是恶变的主要原始形态,而慢性炎症,小滤泡样变少有恶变的可能[5]。但由于现有医疗条件使得相关临床检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误诊率,并且相关组织学改变对患者产生直接的相关临床症状,还是应持积极的治疗态度[6]。

经尿道汽化电切是泌尿外科新近开展的一项微创技术,在手术中可在直视下对膀胱肿瘤进行切割。通过汽化电极在切割肿物的同时还可将组织表面3mm深度的组织凝固,在增加了治疗的实际深度的同时,也减少了膀胱穿孔的发生[7]。由于腺性膀胱炎是局限于膀胱黏膜层的病变,汽化电切不仅能够达到理想的手术要求深度,也减少了术后出血及膀胱穿孔的概率。吡柔比星作为新一代半合成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可通过直接嵌入DNA而阻碍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使细胞停止在G2期[8]。膀胱灌注吡柔比星可有效抑制膀胱异常黏膜细胞的增生。

经尿道汽化电切可在直视下对膀胱病变进行切割,汽化切割深度满足腺性膀胱炎的治疗要求,在治疗腺性膀胱炎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明确,相关并发症少等特点,是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1]Nikolaev AY,Li M,Puskas N,et a1.Pare:a eytoplasmic anchor for p53[J].Cell,2003,112(1):29-40.

[2]张晋,刘丽辉,杨蓉.腔内技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J].河北医药,2007,29(7):683.

[3]梁勇,刘建辉,黄凤鸣,等.120例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2):266-267.

[4]应俊.对腺性膀胱炎治疗的再认识[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8):683-684.

[5]陈志强,位志峰,叶章群.腺性膀胱炎中肿瘤相关指标的改变和临床分型的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6):1842-1843.

[6]Lancelin F,Anibjar R,Villette J,et al.Telomerase activity as a potential marker in preneoplastic bladder lesion[J].BJU Int,2000,85(9):526-531.

[7]邓宏达,柳逸斌.闭礼乐经尿道汽化电切加小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附35例报告)[J].微创医学,2009,4(4):414-415.

[8]陈柏康,高莉萍,俞洪元,等.比较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于膀胱灌注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26(10):723-724.

猜你喜欢

腺性吡柔比星膀胱炎
行为治疗在非溃疡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吡柔比星脂质体制备与表征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效果比较
吡柔比星对膀胱癌EJ 细胞增殖及Livin 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不同手术方案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在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腺性膀胱炎的研究进展
三种人易患膀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