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2005年至2009年土源性线虫感染分析
2011-09-20欧阳宏任义柱游炎富
欧阳宏 任义柱 游炎富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泸州 646200)
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和文 明程度的重要指标[1],为了了解合江县土源性线虫病的感染现状,进一步制定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从2005年至2009年,连续五年开展了土源性线虫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按照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固定1个行政乡,按村以600人左右划分成若干个抽样单位,每年随机抽样1个单位进行监测,受检率不低于90%。以监测点内3岁以上的常驻居民为监测对象。
1.2 检查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一粪三检,阳性涂片计数钩虫、蛔虫、鞭虫虫卵数,一旦发现其他虫种,一起记录下来。3~12周岁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虫卵。
2 结 果
2.1 整体感染情况
2005年至2009年连续5年期间共检测2536例,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者共计1080例,总感染率为42.59%。5年的感染率分别为:43.51%、54.94%、32.63%、46.63%、35.50%。见表1。
表1 2005年至2009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情况
5年期间总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蛔虫和钩虫的感染率.。蛔虫感染率下降44.16%,并且随年份上升蛔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V2趋势=361851,P<0101),钩虫感染率下降24.11%,随年份上升钩虫感染率总体无变化(V2趋势=31373,P>0105)。鞭虫感染率下降45.12%,随年份上升鞭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V2趋势=241911,P<0101)[2]。
2005年至2009年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3.04%(6/46)、11.70%(11/94)、20.31%(13/64)、16.87%(14/83)、16.04%(17/106)。5年期间蛲虫感染率有所波动。5年期间单虫感染有所上升,而多重感染有所下降。见表2。
表2 2005年至2009虫种感染情况和比例
2.2 人群分布
2.2.1年龄分布
5年期间感染率最高的年龄段是:50~60岁。见表3。
2.2.2 性别分布
粪检2536例中,男性1230例,女性1306例,男性蛔虫总感染率为11.3%,女性总感染率为12.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P>0.05),男性钩虫总感染率为32.68%,女性总感染率为30.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05),男性鞭虫总感染率为5.85%,女性总感染率为6.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见表4。
3 结 论
表3 2005年至2009年不同年龄组感染土源性线虫情况
表4 2005年至2009年不同性别感染土源性线虫情况
据监测数据表明:合江县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然偏高,处于高感染水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合江县地处长江上游,属四川盆地边缘地带,海拔在1000米左右,属四川盆周地中海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在18℃左右,年降雨量1061mm,年平均相对湿度84.0%,这些条件为土源性线虫的繁殖创造了自然因素。合江经济基础薄弱,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农作物耕作方式均为人力操作,农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等,而玉米、小麦、红苕主要施农家肥,村民饮用浅井、塘坑井、矿井水为57%以上,这些条件为土源性线虫的生长提供了人为条件。②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对土源性线虫病的危害认识不够,采取措施力度不大。③村民缺乏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知识,认为土源性线虫病从古有之,不能称其为病,治不治,防不防,无关紧要,给土源性线虫防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④当地农民有赤脚下地劳动、渴了喝生水、喜欢吃凉拌菜、饭前便后不洗手等不良生活习惯。⑤施用农家肥,而人畜粪便又未经无害化处理造成反复感染。⑥留守村民多为年老者和年幼儿童,年老者多数是文盲和小学文化,多年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不易改正,在共同生活过程中又直接影响了年幼儿童。尽管在校学生进行了土源性线虫病的健康教育和群体治疗,但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又导致再次感染和交叉感染。因此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经费加大群体治疗的范围,使村民主动投入到土源性线虫的防治工作中。
[1]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办公室.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23(5):332-339.
[2]田和春,谢红,刘常华,等.2005-2009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趋势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26(9):688-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