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中越南的经济表现和反危机措施评价
2011-09-19陆桢
陆 桢
国际金融危机中越南的经济表现和反危机措施评价
陆 桢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越南经济带来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出口下滑,为此,越南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措施,其关注点在保持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上。由于措施得力,越南在2009年和2010年上半段经济表现良好,经济保持较高增长率。综观越南的反危机方案,规模大和对工商企业的扶植大是两大主要特征。越南应充分利用危机的“倒逼”机制,解决长期困扰的通胀、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之间失衡的难题,实现结构性调整,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国际金融危机;越南;反危机;经济表现
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全球的每一个国家,越南也没有幸免。自金融危机发生后,越南制定了一整套反危机方案,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措施,目前仍处于政策的实施和调适阶段。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大背景下,越南的经济表现如何?其采取的反危机措施有哪些特点,是否得法?其后继的经济政策是否需要调整?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简要分析。
一、国际金融危机中越南的经济状况
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长在2008年年底开始放缓并进入衰退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采取行动刺激经济。受益于下手快、措施得力、决心大,世界经济的下滑趋势在2009年第3季度较快触底,企稳回升。尽管如此,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2%,历史罕见。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越南的经济表现如何呢?
(一)宏观经济表现良好
自“凯恩斯革命”以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情况不再仅限于经济增长,而是包括经济增长、抑制通胀、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指标为核心内容的一个综合评价体系。表1显示,在2005~2007年间,越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虽然在2008年上半年越南发生“金融动荡”,增长率回落至6.23%,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和自身“金融动荡”的双重打击下,2009年仍然保持了5.23%的高速增长,2010年第1季度增速达5.83%,第2季度增长6.4%,与全球经济的衰退形成巨大反差。从通胀率来看,2008年一度飙升至23.11%的高通胀得到抑制,在2009年回落至个位数,为近5年来的最低值,这与越南政府在双重压力下把抑制通胀、稳定宏观经济形势作为头等重要任务来抓分不开。失业率在2005~2008年间平均为4.8%左右,2009年为2.9%,降幅达1.9个百分点,实属不易。2009年的黄金外汇储备猛降至151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80.8亿美元,但仍高出近5年历史最低点62.37亿美元。
综合上述4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可以看出,除了黄金外汇储备指标外,其他3项指标表现良好。其中两项经济指标逆国际金融危机而行,取得了不俗的表现,虽然经济增长放缓,但在整个国际形势下,表现仍然显著。在横向比较中也同样可以得到证明。
表1 2005~2010年越南的国内生产总值、通胀率、失业率、黄金外汇储备变动情况
表2 2009年“展望五国(vista)”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表2显示,在“展望五国(vista)”中,南非和土耳其经济在2009年出现了负增长,阿根廷经济增长率尚未达到1%,而越南在这些国家中表现得最为优异,继续领跑五国经济。一个时期以来,除了“金砖四国”外,人们普遍看好这“展望五国”,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出现后,即使“金砖四国”中俄罗斯和巴西出现了负增长,越南仍然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印度基本持平(印度为5.4%),足见越南经济表现不俗。
(二)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第一,越南的进出口出现萎缩。2009年全年,越南商品出口额为566.1亿美元,远低于2008年的626.9亿美元,跌幅达8.9%,改写了近5年来出口逐年递增的历史。拉动2008年出口大幅增长的因素在2009年已不复存在。在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越南商品出口正受到出口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各国银行信用紧缩、外国同类产品竞争、各国技术壁垒增多、自身产能限制等因素的制约。
商品进口额在2009年也出现了下滑。2008年,越南的商品进口额为754.7亿美元,到了2009年下降为688.1亿美元,贸易逆差122亿美元,与2008年127亿美元逆差的水平基本持平。2009年,越南24种主要出口商品中仅有8种商品的出口金额较上年有所增长,同比大幅下降的优势商品有:原油下降40%、咖啡下降19%、橡胶下降25.2%、藤制品和蒲草地毯下降20.5%、陶瓷制品下降24%、交通工具及配件下降16.1%。①文中未做注释的数据均来自越南统计总局:http://w w w.gso.gov.vn/default_en.aspx?tabid=491。
第二,外商直接投资额锐减。越南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在于外国的直接投资。2009年越南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214.8亿美元,同比下降70%;实际利用外资约100亿美元,同比下降13%;新批外资项目839个,同比下降46.1%;新批外资协议额163.5亿美元,同比下降75.4%;215个原有项目增资51.3亿美元,增资额同比下降1.7%;2010年上半年,吸收外资84亿美元,同比下降19.1%。
第三,财政赤字增加,偿付能力相对不足。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越南盾浮动比率增大,出口企业减少和外资抽逃现象出现,再加上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越南的财政赤字在2009年急剧升高,达148.1万亿越南盾(约83.2亿美元),占GDP的比率由2008年的5.4%升至9%,财政平衡率也由2008年的-4.1%上升到-11.8%,上升了7.7个百分点。
2009年越南的黄金货币储备为151亿美元,相比2008年的231.8亿美元下降了80.8亿美元,降幅达35%。虽然2009年年底承诺的国际援助可以达到80.6亿美元,但资金的落实还需要一段时间。同期,越南外债总额与出口商品和服务总值之比为38.5%,比2008年的33.4%上升了5.1个百分点。外债率达28.7%,越南自身的偿付能力正在不断削弱。
表3 2005~2009年越南的主要经济指标
二、2009年越南的反金融危机措施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越南金融领域出现了不稳定现象,通胀严重、股市房市暴跌、越南盾贬值,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过度繁荣的经济在2008年7~9月趋于稳定。随后9月雷曼兄弟破产事件发生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取代国内金融动荡成为优先研究的课题。为此,越南政府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适时出台了反危机措施。
(一)反危机措施的两个关键点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前越南就已经存在着金融动荡、通胀严重的问题,越南政府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越南的主要任务是避免出现1970年代的“滞涨”情况,当务之急是要解决通胀和经济增长问题,避免宏观经济形势不稳。越南的经济形势不同于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体,这些国家在危机前宏观经济基本稳定、低通胀、财政赤字温和,因此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金融监管,实行宽松的财政政府,促使实体经济发展。
越南把反危机措施的关键点放在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增长上。这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越南并没有出现过度失业情况。根据越南政府在2009年4月1日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9年失业率为2.90%,比2008年的2.38%高,其中城市地区为4.64%(2008年为4.65%),农村地区为2.25%(2008年为1.53%)。第二,通胀和经济增长关系着越南宏观经济稳定,更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动荡已经引发社会的不满,2008年越南的通胀率更是达到23.11%,抑制通胀成为调控的关键。同时,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既是越南保证较低失业率的关键,也是维系政府取得支持率的源泉。第三,越南2008年经济出现严重的贸易逆差和通胀骤升现象,在此背景下,人们普遍担心会出现如1997~1998年那样的货币危机,有关越南会出现金融危机的预测和判断也纷纷出笼。在此情况下,稳定宏观经济、高通胀和外汇储备金不足成为越南政府必须破解的难题,由此才能避免出现类似泰国货币危机所引发的金融灾难。
(二)反危机措施的主要特征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越南政府于2008年12月决定将10亿美元外汇储备用于投资,其后于2009年5月提出了“相当于143万亿盾景气对策”方案并于6月通过国会表决(见表4)。越南所采取的一系列反危机措施围绕着该方案展开。越南的反危机措施呈现出以下特征:
其一,反危机的财政安排规模比较大。2009年用于反危机的财政总额为143万亿越南盾,约合近90亿美元,占当年越南GDP总量的8.7%,经济刺激规模显得较大。宏观经济稳定的国家如美国的7000亿美元占其GDP的6.2%,日本的2750亿美元占其GDP的5.3%(由于经济总量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就绝对值比较没有意义)。即使与新兴市场国家相比,越南的规模也毫不逊色。2009年俄罗斯用于反危机的资金为800亿美元,占GDP的6.2%左右。据统计,全球投入经济刺激的资金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8%,越南显然高于全球水平。从越南国内情况看,由于前期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越南的财政赤字一直居高不下,2008年占GDP的5.4%,2009年上升到9%。在如此条件下拿出GDP的8.7%刺激经济实属不易。越南的反危机财政安排还得益于出台的时间较晚,全球各国纷纷在2008年年底出台了大规模资金刺激经济,越南的资金安排正式出台在2009年5月,晚了半年。受益于全球性的措施以及时间差的影响,在全球经济复苏迹象显现的背景下,越南143万亿越南盾的财政安排,既是利用全球资金的影响力又是充分发动国内资金的拉力从而形成经济合力来促动越南经济复苏。2009年秋季,越南的经济复苏成为定局,并实现了全年经济“V”字型恢复,与这是有直接关系的。
表4 2009年越南反危机财政方案
其二,反危机资金主要流向对工商企业的支持。从表4看出,减税和利息补贴占整个经济刺激方案的1/3,如果再加上其他项目里的间接贴息,这个比例会更高。越南贴息和财政补贴政策有普惠制的特点,对于符合产业政策的越盾贷款不分内外资企业、不分内外资银行,一律享受财政贴息4%/年,减免税收的政策也一样。综观金融危机下各国的刺激方案,包括中国,一般都是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作为重点,对企业进行重点扶植也曾出现,但安排的比例如此大则实属少见。这是因为,在内需扩大无望的情况下,投资和出口成为拉动越南经济增长的不二法门,在连续多年财政赤字情况下,投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既不能为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无法削弱财政赤字。而投资工商企业,可以达到以投资换回报的效果,减轻赤字率,实现充分就业。为此,越南政府在2008年10月至次年4月期间,共进行了7次降息,确保企业顺利融资。从后继效果来看,越南对工商企业的大力支持,也体现在2009年的经济数据上。在2009年的GDP构成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构成比分别为41.7%和41.3%,其中制造业和批发零售等商业占24.9%和16.8%,比重最高。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各国的国情不同,采取的反危机措施和侧重点也不同。由于在国际金融危机前越南已经面临着“货币危机”,因此反危机的关键点就放在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增长上;主要特征表现为经济刺激的资金安排规模比较大,资金的重点放在对工商企业的扶植上,这符合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政策。历次金融危机证明,受到影响最严重的往往是那些工业体系不完备、商业体制薄弱的发展中国家。经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从2009年越南的反危机表现中可以看出,越南政府正在努力完善商业体制,构筑稳固的经济发展轨道。从2009年经济数据中可以看出,越南的反危机措施得力有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其取得不俗的经济表现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官方、学界和社会舆论的肯定。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下,越南针对本国的经济现状和发展方向,所采取的一系列反危机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使得越南在2009年及2010年前半年,经济发展取得了不俗的表现。但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也暴露了越南自身经济的脆弱性,传统的以出口、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正面临着挑战,如何做到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避免出现高通胀和高赤字成为困扰越南宏观经济的难题。
[责任编辑:陈展图]
Vietnam’s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Anti-Crisis Measures in Review
LU Zhe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exerted an influence on the Vietnamese economy,mainly in exports.In 2009 and the first half of 2010,the Vietnamese economy performance maintained a high growth rate.Vietnam adopted a series of anti-crisis measures,and it focused on maintaining economic growth and on inflation.Throughout the anti-crisis program,the large scale and the large support to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enterprises are the two main features.
Vietnam;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anti-crisis;economic indication
F113.7
A
1673-8616(2011)02-0010-03
2010-12-01
陆桢,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福建厦门,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