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RP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模式的探讨

2011-09-14王哲英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8期
关键词:成本目标管理

王哲英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日趋激烈,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应对这些变化,使企业的管理和效益再上一个台阶,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为了适应这种要求,现在许多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或称企业资源规划,最初被定义为应用软件,但迅速为全世界商业企业所接受,现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之一。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资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企业资源计划也是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个属于大型制造业所使用的公司资源管理系统。国内外的实践证明,ERP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ERP环境对目标成本管理的影响

ERP把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通过定义事务处理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企业根据ERP中的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通过把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环节与ERP系统的有效结合起来,把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传递给各个环节,使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减少人工作业量和工作错误率,提高成本管理更有效率,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传统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与ERP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模式的比较

传统目标成本管理模式由于其受信息环境条件的制约,已经无法很好地适应剧烈的竞争环境。而ERP环境下能够提供满足目标成本管理所需要的动态实时信息,使得该环境下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变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对标准的制定不仅考虑到同行业平均或先进水平,更是考虑到市场的可允许成本,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变化迅速及时地做出调整控制标准;而目标成本管理系统与ERP的融合可以将这个开放的系统进行高效处理,能有效处理各种数据,使这种成本管理模式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更适合企业的发展。

(一)管理思想方面

成本管理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表现较弱、不够准确,且人为成本控制能力较弱,在数据的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数据不准确,对进一步预测和实际之间的差异分析依据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可以进行基本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ERP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和传统成本管理比功能强大,拥有成本管理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对预测值和实际值进行差异分析,表现对成本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对企业投资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成本核算方面

传统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将目标成本分解各个责任中心,但各中心仍主要以实际成本法为主、标准成本法为辅,在各责任中心的成本核算并不准确,以及分品种成本核算数据混乱,不能反映实际费用的发生情况。

ERP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以标准成本制度为主,借助ERP系统的电脑处理功能,能及时摊销并核算成本信息,比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有着明显的优点。

(三)管理技术

传统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以手工或自动处理账务为主,企业表现出成本核算周期长,这样就不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及时的生产成本信息。

ERP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将实时信息处理流程嵌入如业务流程,即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成本核算、实时控制。这就避免了手工账务处理的繁琐,给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方便。

(四)管理意义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在管理意义上,企业各部门表现为信息孤岛,无法为生产成本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

ERP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将成本的核算与资金的转移、价值的增值同步,成本数据实时、精细、准确,有助于企业及时控制事中业务并处理风险,增加企业柔性。

三、ERP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模式的建立

(一)ERP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建立的基本思想确立成本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ERP系统通过在事前设置目标成本值、事中加强对成本的控制、事后收集成本信息的反馈来强化成本管理,以实现财务预测、决策、控制与分析的目标。

ERP目标成本管理模式是建立在目标成本管理法的基础上的,是基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管理模式,ERP系统强调能够实现标准成本的预先确定、实际成本发生后的成本差异的分析、以成本为主题的责任成本管理等功能。

(二)ERP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1.目标成本规划

目标成本的规划是企业利润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企业未来产品长期利润计划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产品目标成本的规划主要确定销售价格、目标利润,以达到总目标成本的设定。

(1)确定目标售价

市场价格决定产品和利润计划。而价格通常由市场上的需求竞争情况决定的,所以企业有必要确定产品的目标销售价格。

ERP系统在目标销售价格的确定上可通过对经济等宏观数据收集和预测数据,明确消费者需求,进而确定市场功能特色产品的需求趋势和支付价格;根据竞争者分析法来,通过对竞争者产品质量、功能、价格等比较,预测在企业预期市场占有率目标下的市场售价,也可以确定ERP系统的目标售价;除此之外,ERP系统通过拆置重装工程法,研究产品零配件功能特性,可推测市场售价。

(2)确定目标利润

通常企业销售利润率与每个产品利润率紧密相连,这一指标则被应用于目标利润率中。结合企业和该行业的信息,我们可以对企业过去销售利润率、行业过去销售利润率和企业未来五年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加权确定目标利润率。具体公式如下:

新的销售利润率=w1×企业过去的销售利润率+w2×行业过去的销售利润率+w3×企业未来五年的目标利润率。其中w1+w2+w3=1。

企业要根据产品生产周期阶段情况把握权重值,不断进行战略调整。

(3)确定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的确定是目标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以长期利润目标位基础的。

2.目标成本决策

为实现企业长期目标利润规划的达成,在进行目标成本控制之前,目标成本分析决策是达到目标成本的一项关键因素,是目标成本控制的必要条件,可以为企业产品生产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目标成本分析决策的目的是将可实现成本控制在可接受成本之内,而目标成本的分解是实现这目标的关键。

通过价值、功能、成本这三者比较,我们将产品按功能划分各成本要素,通过比较各成本要素价值比较确定各成本要素降低成本的比重。我们通过计算价值系数进行比较,具体公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vi——价值系数,fi——功能系数,且,ci——成本系数,

该公式将总功能系数定为1,通过将某成本要素与总的目标成本的比值确定成本系数,进而应用价值公式确定价值系数。如果价值系数大于1,说明这个零部件的相对重要性来说,成本分配偏低;如果价值系数等于1或接近1,说明该要素的相对重要性与成本相等或相近;如果价值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项成本相对来说不太重要,但成本分配偏高,应列为重点分析对象。

我们改进方案需要从产品层次和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进行。产品层次上的流程首先要确定能够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设计方案,然后设计人员采用价值工程法将产品成本按功能进行粗略的分解,进行成本注入并计算估计成本,将之与可接受成本进行比较。如果小于可接受成本进入下一过程,进行压力传递;反之,重新进行设计或分解。

在零部件层次上,根据零部件层次目标规划确定的可允许成本作为外购价格的上限,从不同的供应商的报价中选择符合企业需要的供应商。零部件层次的流程首先要把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分解到主要功能层次上,进行成本注入,确定估算成本,并将之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若估算成本小于目标成本,则可以按确定需要进行外购零部件的价格进行采购和生产;反之,需要重新进行功能的分解和分析。

3.目标成本控制

(1)分配目标成本

通过运用价值工程法将产品分成很多中间产品,使功能的成本低于目标成本,达到各种功能的总效用。

①设计部门控制产品设计成本。在ERP系统中,调用ERP系统的物料库存,在材料选型时充分利用工厂储备物资,降低物资储备;并根据有关资料自动生成ERP的制造标准数据。只有当设计成本低于设计目标成本时,生成的设计资料才可下发。

②采购部门控制采购成本。采购部门根据物料清单和采购目标成本进行采购,采购过程中要根据产品、中间产品的物料清单进行采购成本的模拟。ERP软件应具有按产品、中间产品测算实际采购成本,进行采购目标成本与实际采购成本对比分析的功能。

③生产、物供、技术部门控制制造成本。物供部门根据物料清单、生产计划、生产任务包,和生产部门在ERP控制下统一对任务包进行集配并送到拼装现场;生产部门根据物料清单限额领用材料,并在ERP系统中增加材料消耗定额,才能发料;生产部门在ERP控制下,按工艺线路合理组织生产,减少实际工费支出,控制制造成本;严格控制因技术资料变更和物料代用造成的物料成本增加。

(2)推行责任成本管理

责任成本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法,通过推行责任成本管理,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成本,这与本文的目标成本管理刚好相吻合,所以责任成本管理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配合我们的ERP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以达到目标成本控制的目的。

各部门对目标成本细分和进行目标成本的控制时,建立合适的责任制成本制度,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保证目标成本的达成。这种责任成本管理就是将直接发生成本和费用的各生产单位和业务部门,划分成若干个责任中心,然后根据各中心的责任范围,依据统一的编制办法编制各中心的责任预算,并采取合同的形式逐级进行承包的管理方法。从目标成本分解和各部门对成本控制来看,该责任成本管理非常符合ERP目标成本管理模式。

4.目标成本分析与反馈

(1)成本差异分析

成本差异分析是目标成本管理模式的重要环节,它是构成成本闭环控制的重要部分。一定期间内的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往往不符,形成作业成本差异,如果实际成本消耗超过计划的成本,这会直接影响到目标利润的实现。

在ERP中,根据产品分解出来的目标成本的预算和各标准成本制定的差异分析,对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偏差提前做出预警,由于该项作业成本与其成本动因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找出差异存在的原因和责任,使各作业责任中心与实际成本向标准成本回归;而成本差异可以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各类库存物料,用实际成本计价,也可以结转到销售成本。这样ERP系统可以进行相应的奖惩,并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

(2)成本评价反馈

企业成本管理控制之后,成本评价和反馈针对成本控制效果的测定和评价,对目标成本管理模式的循环有效的闭环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成本比重指标、成本损耗水平等比较测定,检验成本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目标成本法要受交货期控制,这对库存周转、利息的降低、资本周转率的提高、资金流动性的改善等降低经营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从经营战略上考虑计划和实际绩效都应着眼于时间对成本的影响效果,将其纳入到成本评价的要素中。

猜你喜欢

成本目标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管理的另一半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