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例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分析

2011-09-14郑婵新王大成李雄新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症

郑婵新 王大成 李雄新

脑梗死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本文研究和分析了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了解脑梗死患者内环境的异常,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组60例患者均为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按1995年第三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

1.3 资料的收集 由本院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对期间住院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史进行采集。在入院当天急检血常规、凝血功能等项目,第二天清晨对患者进行空腹采血,检查血液流变学、血脂、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项目。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2∶1。发病年龄(40~90)岁,平均年龄66.17±13.06岁。不同年龄组发病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60~79)岁为脑梗死高发年龄。

2.2 高血压、糖尿病 其中合并高血压者44例(73.3%),糖尿病者12例(20%),有高血压病史者明显居多。

表1 60例脑梗死不同年龄组发病情况

2.3 本组病例血液流变学、血脂、纤维蛋白原(Fbg)、hsCRP等检测特点 从表2可以看出,脑梗死患者中血黏度增高,尤其是血浆黏度(66.7%),全血低切黏度(58.3%),全血还原低切黏度(48.3%)增高明显。还有60%患者HsCRP升高,43.3%患者胆固醇增高。我们还统计了在26名胆固醇增高亚组患者中有21人同时合并血浆黏度增高(80.8%),14人同时合并hsCRP增高(53.8%)。而在40名血浆黏度增高的亚组患者中,21人同时合并有胆固醇增高(52.5%),25人同时合并有 hsCRP增高(62.5%),高血脂、高血黏度、高hsCRP有相互关联性。

表2 60例脑梗死患者血液指标特点

3.讨论

通过本组病例分析,脑梗死的发病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3.1 性别与年龄 本组病例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60~79岁多见,与文献报道一致。揭示老年人特别是老年男性是重点防治对象[1]。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接触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的机会增多,时间累积效应严重。而男性患者吸烟饮酒的比例较女性高,在社会中承受的工作压力较大,缺少雌激素的血管保护作用。以上可能是脑血管病发病率年龄和性别差异的可能原因。建议老年人群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相关危险因素,有条件时可进行头颅MRI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无症状性脑梗死[2],进行积极治疗。

3.2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公认的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与缺血性中风关系密切,西方和我国的研究中均已证实,12个Meta分析的结果得出高血压对脑卒中的RR为5.43[3]。多项研究发现,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的发病率升高22%[4]。本研究60例患者中有高血压者44例(73.3%),表明未得到有效治疗的高血压病与本病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开展高血压病普查、早期发现高血压病患者,积极治疗和有效控制高血压对预防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3.3 高黏血症 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使脑血流量下降,极易导致血栓形成[5]。影响全血黏度的因素一方面与物质浓度和细胞数量有关,另一方面还与物质分子、颗粒结构、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及分子间或颗粒间相互作用有关。全血在低切变率具有触变性,更接近于生理状态,容易识别出早期病变[6]。而血浆黏度取决于血浆内分子成份,如纤维蛋白原,血脂等。本研究中脑梗死患者合并高黏血症发生比例之高,仅次于高血压病。高黏血症和高脂血症有密切关联,血脂的降低有助于高黏血症的治疗。尚有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的中药亦有降低血黏度的作用,有助于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7]。

3.4 炎性反应 炎性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炎症的敏感预测因子,同时也是动脉硬化的标记物。已有研究表明,CRP可反应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8]。普通的CRP检测敏感度低,目前多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大大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用这些方法测的CRP称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

本组60例中,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有60%hs-CRP水平升高。证明高hsCRP水平是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子。本研究中我们发现高脂血症和高黏血症的患者中有超过50%的患者同时合并hsCRP升高,表明高脂血症和高黏血症促成血管炎症反应,与hsCRP升高有关。积极控制炎症能发挥血管保护作用。研究表明ACEI、ARB和他汀类药物有潜在的预防血管慢性炎症,预防卒中的作用[9]。

3.5 高脂血症 本组病例胆固醇增高者26例(43.3%),甘油三脂增高者14例(23%),LDL-C增高者7例(11.7%)说明高脂血症与本病有密切关系。高血脂与高凝、高黏度血症相互影响,均参与血栓形成[10]。尤因此定期体检、早期发现高脂血症患者,改善饮食习惯、必要时药物调脂治疗,将有助于脑梗死的防治。

3.6 糖尿病 本组60例中,有12例糖尿病者(占20%)。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生活环境和工作节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提高。研究表明,糖尿病容易引起大血管病变,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高尿酸、高脂血症均加重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是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11]。Wagenknecht等对1千多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长期随访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内膜(IMT)的年增长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证明糖尿病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12],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脑梗死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本研究表明其临床常见的危险因素有老龄、高血压病、高黏血症,高脂血症,高hsCRP水平,糖尿病等。同时文献报道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亦被证实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认为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综合防治措施对脑梗死的预防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1 石宏敏.221例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4,1(1):37 -39.

2 陈颂春,魏文石,徐翔.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9(1):42 -43,47.

3 谈永飞,沈靖,徐希平,等.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1997,4:17 -19.

4 徐娟.116例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18):2870 -2871.

5 陈立杰,金永华,梁庆成,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状态及血黏度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微循环,2002,6(1):40 -41.

6 杨萍,李巍,李旭.高黏血症患者低剪切血黏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11(3):225 -226.

7 李兵.活血化瘀中药对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改变的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8,18(4):519-520.

8 叶建宁,邓志宽,帅杰,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418-3419.

9 徐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8,14(1):39 -41.

10 冀凌霄,冀弘太,李新立.老年再发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流流变学变化[J].临床军医杂志,2005,33(6):683 -684.

11 李爱平,邹黎,代承志.2型糖尿病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2,25(1):67 -68.

12 宋杨,高山,胡英环,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测无脑缺血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4):251 -255.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症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