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行为相关因素的调查
2011-09-13张蔓丽杨在东陆美琼熊甲赛罗树宁
江 毅 ,张蔓丽 ,杨在东 ,陆美琼 ,熊甲赛 ,罗树宁 ,唐 亮
(1.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67;2.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广东佛山 528000;3.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贵港 537100)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与其年龄不相适应,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为特征的心理行为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ADHD症状可逐渐消失,其中30%~80%ADHD症状可持续到青少年期,50%~60%持续到成年期[1],可见,儿童ADHD是一个国际上倍受关注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笔者在儿童保健门诊收集了3年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组为2005年11月~2008年11月儿童保健门诊中的278例患儿,全部患儿的诊断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2],经过查体、脑电图等医学检查,排除抽动症、癫痫及其他锥体外系器质性病变。其中,男孩196例,女孩82例,年龄5~12岁。按照同年出生和性别进行1∶1配对,正常对照组为同期儿童门诊中的排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他神经心理疾病的正常儿童。
1.2 方法
采用一人一卷的“一对一”问卷形式对556例患儿及其家长分别进行询问,调查者均为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
1.3 调查问卷内容
1.3.1 儿童问卷 包括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3](儿童用卷)和自编问卷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分为父亲和母亲两部分,其中,父亲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包括6个因子:FSS1(情感温暖、理解)、FSS2(惩罚、严厉)、FSS3(过分干涉)、FSS4(偏爱被试)、FSS5(拒绝否认)、FSS6(过度保护),母亲的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包括5个因子:MSS1(情感温暖、理解)、MSS2(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MSS3(拒绝否认)、MSS4(惩罚严厉)、MSS5(偏爱被试)。自编问卷方面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体重、身高、个人史等)及家庭环境(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亲密度,情感表达情况等相关的20个条目组成,分数越高说明家庭越和谐)的调查。
1.3.2 父母问卷 自编问卷包括:①父母的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等);②儿童的饮食习惯(分为5个条目,分数越高饮食习惯越好);③睡眠情况(分为5个条目,分数越高睡眠情况越好);④母亲孕期吸烟以及饮酒情况;⑤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亲情况累积评分制,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分数越高);⑥父母职业(父母亲情况累积评分制,父母职业越倾向于脑力劳动,分数越高);⑦家庭人均收入。
1.4 质量控制
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员,统一工具、测量和评分方法,调查表由调查员在学校家长会上发放,认真讲解填写方式和要求,填写不完整者要求其补填。调查表回收后,经核查,剔除不合格问卷。
1.5 统计学处理
资料经收集整理后,将有效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教养方式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用于多动症的多个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多动症的关系
对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父母教养方式的11个因子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显示,病例组的父亲FSS1(情感温暖、理解)、母亲 MSS1(情感温暖、理解)分值较低,而父亲 FSS2(惩罚、严厉)、FSS5(拒绝否认),母亲 MSS3(拒绝否认)、MSS4(惩罚严厉)分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父亲教养方式因子比较结果(±s)Tab.1 Comparison of factors of the father education way in two groups(±s)
表1 两组父亲教养方式因子比较结果(±s)Tab.1 Comparison of factors of the father education way in two groups(±s)
因子 病例组 对照组 t值 P值FSS1 FSS2 FSS3 FSS4 FSS5 FSS6 1.23±0.01 4.36±0.03 3.21±0.02 2.96±0.01 4.95±0.01 3.59±0.01 4.86±0.01 2.14±0.02 3.15±0.01 3.02±0.04 2.08±0.01 3.42±0.02 5.968 3.479 0.823 1.679 6.997 1.064 0.004 0.014 0.522 0.084 0.001 0.127
表2 两组母亲教养方式因子比较结果(±s)Tab.2 Comparison of factors of the mother education way in two groups(±s)
表2 两组母亲教养方式因子比较结果(±s)Tab.2 Comparison of factors of the mother education way in two groups(±s)
因子 病例组 对照组 t值 P值MSS1 MSS2 MSS3 MSS4 MSS5 1.03±0.01 3.58±0.02 4.02±0.01 4.23±0.03 3.21±0.03 3.78±0.01 3.46±0.04 1.34±0.02 3.98±0.03 3.67±0.05 6.987 0.786 7.694 2.156 1.842 0.000 0.356 0.000 0.035 0.072
2.2 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将10个因素引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父亲吸烟、母亲怀孕期间吸烟或酗酒、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父母离异、家庭环境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多因素分析结果Tab.3 The result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3 讨论
儿童多动症的患儿多有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和活动过多等临床表现,这不仅影响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儿童ADHD影响因素一般认为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种心理行为性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决定儿童ADHD发病的必然性,而环境因素决定儿童ADHD发病的可能性。由于不同性别的儿童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加上父母对男女儿童的教养方式和期望都存在差别,这导致行为问题的差异较大。另外,男生检出率比女生高的主要原因是女生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多以注意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易发呆、沉默寡言等)为主,女生多动症往往不易被发现[4],所以本次研究所选择的样本中男生占大多数。
3.1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成长关系密切
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小学时期及成人期许多心理疾患源于婴幼儿的父母教养方式的观点已被国内外心理学家所公认。父母的教养方式虽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可以减少儿童多动症的发生,而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惩罚严厉是导致儿童多动症发生的重要因素。父母对儿童采取惩罚、管制的教养方式,使儿童缺乏安全感,情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期下去影响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表现出退缩、焦虑、自卑,也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5]。
3.2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行为相关危险因素
笔者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行为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父亲吸烟、母亲怀孕期间吸烟或酗酒,母乳喂养、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父母离异、家庭环境不和谐(家庭亲密度低、情感表达少、矛盾多)。①Karen等[6]2003年完成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母亲孕期吸烟后代发生ADHD的可能性是母亲不吸烟的4倍,母亲孕期酗酒后代发生ADHD的可能性是母亲不酗酒的2倍,因此,母亲孕期暴露尼古丁、酒精可导致儿童ADHD,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由于烟雾中的某些有毒物质或酒精引起胎儿的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的病变,导致了以后多动症的发生,但它们的机制如何,还有待探讨研究;而父亲吸烟列入本次危险因素,可能是由于间接母亲在怀孕期间吸入父亲的二手烟。②研究发现母乳喂养有利于减少儿童多动症的发生,具体机制还不完全明确,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母乳中含有婴儿必需的营养物质,还含有免疫原物质,能够增加婴幼儿的抵抗能力,降低儿童时期多种疾病的发生。③本研究显示父母的文化程度越低发生ADHD的危险性越高;父母的职业倾向于体力劳动的,疾病发生的危险性也增加,此与洪峻峰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父母的文化程度在某些方面对儿童的多动症问题产生一定影响,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更容易接受科学的育儿知识,也更有利于减少自身不良行为对儿童的影响;多数职业倾向于体力劳动的父母,由于其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比较特殊,且工作待遇较低,如农民工、货车司机等,其在家与儿童交流机会较少,无法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心和教育儿童,同时他们因文化程度偏低而缺少科学的育儿知识。④在家庭环境中不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导致ADHD儿童发生各种不良行为的重要因素[8],例如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淡漠、亲密度低,情感表达较少,对儿童关注不够,均对儿童性格构成造成影响,长期可能造成更多的身心疾病。⑤本研究结果显示,离异子女患ADHD的危险性是完整家庭子女的2.598倍,父母离异对其子女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是长期性的。
有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子女的主客观自我控制能力都要明显低于完整家庭子女,这说明父母离异严重影响了子女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另外,离异家庭儿童可产生更多性格缺陷及行为问题,其最终均可导致发展为ADHD。
4 结论
对孕期及哺乳期妇女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孕期及哺乳期的妇女保健知识,提倡母乳喂养,劝导孕妇戒烟禁酒,同时鼓励丈夫不要在怀孕妻子面前吸烟等。
家庭行为影响因素包括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家庭环境、婚姻状况和经济状况等,通过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家长除了儿童生理健康外更应关注心理健康,多花时间与儿童交流,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另外,近年连年上升的离婚率及其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的一举一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离婚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人们已普遍认为,离婚是当前“威胁当代儿童最复杂而又最严重的精神危机之一”。只有通过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密切关怀单亲家庭儿童,才有望缓解这一难题。
[1]Guevara JP.Evidence-Based Case Review: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J].Best Practice,2001,175:189-193.
[2]中华精神病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151-152.
[3]Arrindell WA,Emmelkamp PM,Brilmane,etal.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an inventory for assessment of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 Dutch form of the EMBU[J].Acta Psychiatr Scand,1983,67(3):163-177.
[4]张迪,陈容,顾国家,等.儿童多动症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9):722-723.
[5]Ruchkin VV,Koposov RA,Eiseman M,et al.Conduct problem in Russian:the role of personality and parental rearing[J].Eur Child Adolesce Psychiatry,2003,10(1):19-27.
[6]Linnet KM,Dalsgaard S,Obel C,et al.Maternal Lifestyle Factors in Pregnancy Risk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Associated Behaviors:Review of the Current Evidence[J].Am J Psychiatry,2003,(160):1028-1040.
[7]洪峻峰,黄柏青,王鲤珍,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病的非生物学因素探讨[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2002,10(2):73-75.
[8]马艺珲,宋易,马力扬.儿童多动综合征致病因素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70-4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