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与关怀能力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2011-09-07郭蕾蕾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30期
关键词:人格化总分关怀

冯 艳,刘 堃,郭蕾蕾

护理是直接面对人的工作,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其艺术性体现在临床护理实践中。Kerfoot[1]认为护理人员不仅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技术操作,还要提供情感上的关怀。护理关怀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为了改善和促进人类健康而直接去协助、支持及促进个人或团体的一种护理行为[2]。护理关怀能力是护士内在素养外化为自觉地创造性地服务于患者的实际本领与才能[3]。而护理工作的性质、角色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护士所承受的工作和社会压力。护士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如果不及时调整身心状态,就可能会出现工作倦怠。工作倦怠是用来描述护理人员由于长期面临情感和人际压力而产生的认知与情感上的反应[4]。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临床护理人员关怀能力与工作倦怠的调查分析,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提高护理人员关怀能力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3—5月采用整群、分层及概率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锦州市中心医院的36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全日制护理专业毕业,已取得护士资格证,并在所调查的病区工作1年及以上,愿意参与本研究,既往和目前无精神疾病。收回有效问卷339份,所调查的339名临床护理人员中:男3名,女336名;年龄19~55岁;护龄<5年101名,5~15年149名,>15年89名;内科106名,外科112名,妇产科26名,儿科21名,急诊22名,ICU 52名;正式在编223名,临时聘用116名;中专56名,大专147名,本科及以上136名;护士130名,护师128名,主管护师及以上81名。

1.2 研究工具

1.2.1 个人一般资料问卷 由研究者自行编制,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年龄、护龄、性别、科室、学历、受聘形式、职称、月收入等资料。

1.2.2 工作倦怠量表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

MBI是由美国心理学家Mashach和Jackson于1986年制成的问卷式量表,Maslach(2001年)指出,MBI在欧美许多国家多个职业包括护理领域使用,均证明有很好的信效度[5]。国内已有多位学者翻译修订了中文版量表[6-7]。该量表由3个维度、22个条目组成,包括情感耗竭9个条目、去人格化5个条目、个人无成就感8个条目。量表由受试者对量表的描述进行自我评估,评估采用7级评分法,依次表示其感受出现的频率。22个条目中包括14个正向条目,8个反向条目。各维度得分即维度条目得分之和,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得分越高说明程度越严重,个人无成就感得分越低说明程度越严重。3个因素的克伦巴赫系数 (Cronbach's α)分别为 0.90、0.79和0.71;在重测可信度中,小样本间隔2~4周的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 0.82、0.60 和 0.80[8]。

1.2.3 关怀能力量表 (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 CAI由美国护理学教授Nkongho[9]编制,中文版本由许娟、刘义兰翻译并请专家审阅[10]。共分3个维度、37项,包括认知 (14项),即对关怀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勇气 (13项),即处理未知情况的能力;耐心 (10项),即耐性和韧性。CAI的评分标准采用Likert 7级评分制,从“完全反对”到“完全赞同”分别赋值1~7分,其中13项需反向评分,总分为37~259分,认知为14~98分,勇气为13~91分,耐心为10~70分。预调查显示,该调查表总的Cronbach's α为0.84,认识维度0.81,勇气维度 0.70,耐心维度 0.74[11]。

1.3 方法 调查者与各医院护理部取得联系,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向被调查者讲明填表要求,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要求问卷在非工作时间填写,1周后统一收回。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39份,问卷回收率为94.2%。将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现状 参照Maslach医务工作者组评分标准,本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程度较高,尤其是个人无成就感维度,有57.2%处于高度个人无成就感状态 (见表1)。

2.2 临床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现状 参照国际关怀能力评分标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理人员关怀能力水平偏低,有77.3%的护理人员关怀能力总分处于低水平,仅有8.3%的护理人员关怀能力处于高水平 (见表2)。

2.3 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与关怀能力关系 将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各维度与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只有耐心维度与情感耗竭之间无关联 (P>0.01),其余各位维度之间均有关联 (P<0.01,见表3)。

表1 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评分标准及调查结果Table 1 Standards and survey results about job burnout of clinical nursing staff

表2 临床护理人员关怀能力评分标准及调查结果Table 2 Standards and survey results about caring abi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staff

表3 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与关怀能力的相关分析Table 3 The relevant analysis of job burnout and caring ability in clinical nursing staff

2.4 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各维度与关怀能力总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为自变量,关怀能力总分为因变量,应用逐步进入法 (Stepwise)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显示:F=92.360,P=0.000,表示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R2=0.355(表示回归模型中自变量的变异在因变量变异中所占比率),调整的R2=0.351(为了消除自变量的个数以及样本量的大小对判定系数R2的影响),即去人格化和个人无成就感2个变量与关怀能力存在复相关,2个变量能解释关怀能力总变异的35.1%(见表4)。

表4 工作倦怠各维度与关怀能力总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Table 4 The dimensions of job burnout and caring ability score of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程度严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程度较高,其中49.9%处于高度情感耗竭状态,50.2%处于高度去人格化状态,57.2%处于高度个人无成就感状态,这与李小妹等[7]对西安4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士的调查结果比较接近;但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比较,本研究调查对象的工作倦怠程度较高,特别是护士的个人无成就感方面。这可能与中国护士的社会现况有关,国内护理职业社会地位低、护理人员继续深造的机会及晋升的机会少,工作性质又主要以执行为主,缺乏自主性,其自身的需要很少受到关注。在我国,患者在出院后往往会对治疗的具体医生表示感谢,而对护士的工作及贡献承认较少[7],这就使护士的个人价值得不到患者及家属肯定,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

3.2 临床护理人员关怀能力偏低 对于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结果的判定,中国还没有合适的常模。本研究结果表明,参照国际关怀能力评分标准[9],77.3%的护理人员关怀能力总分处于低水平,仅8.3%的护理人员关怀能力处于高水平,尤其是勇气维度中80.5%的护理人员处于低水平,这说明护理人员处理未知情况的能力偏低。许娟等[11]对武汉市322名护理人员的调查结果也表明调查对象的总体关怀能力较差。由于Nkongho[9]制定常模的调查对象主要来自欧美国家的护理人员,这可能与中西方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不同有关。此外,还可能与国内外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有关。我国的培养目标比较宏观,缺乏具体标准和专业特色,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要求甚少;而美国却将培养目标具体细化至各种能力,使标准明确,易于操作,除注重对学生的健康评估、健康促进和临床护理能力的提高外,还注重对学生人文、评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2]。

3.3 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与关怀能力关系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的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2个维度与关怀能力3个维度和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的个人无成就感与关怀能力3个维度和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去人格化和个人无成就感2个维度进入了关怀能力总分的回归方程,两个变量能解释关怀能力总变异的35.1%。按照Maslach的MBI量表的规定,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得分越高说明工作倦怠程度越严重,个人无成就感得分越低说明工作倦怠程度越严重。由此可见临床护理人员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程度越高,个人无成就感程度越低,即工作倦怠程度越严重,其关怀能力就越低;去人格化和个人无成就感2个维度是关怀能力总分的有效预测变量,其中去人格化的预测作用相对更大一些。国外学者Oskouie等[13]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认为倦怠改变了护士的关怀行为,以满足不同的患者关怀需要,本研究结果与之有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护士在工作中以消极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对他人缺乏同情心,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常觉得自己无能等,将严重影响其关怀能力[14]。建议医院管理者有必要关注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现象,采取合理措施,预防和降低职业倦怠的发生[15],同时护理人员要善于根据护理工作特性,及时调节自己,这样才能促进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的提高。

1 Kerfoot K.The emotional side of leadership:The nurse manager's challenge[J].Nursing Economics,1996,14(1):59-62.

2 Leininger M.Leininger's theory of nursing:Cultural care diversity and universality[J].Nurs Sci Q,1988,1(4):175-181.

3 黄弋冰,许乐.刍议当代护理人才人文关怀能力的建构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70-72.

4 Freudenberger HJ.Staff burnout[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30(1):159-165.

5 Maslach C,Schaufeli WB,Leiter MP.Job Burnout[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52:397 -422.

6 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07-217.

7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8 李永鑫.工作倦怠问卷 (MBI)简介 [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21(6):506-507.

9 Nkongho.Caring Ability Inventory[M] //Watson J.Assessing and measuring caring in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2002:112-118.

10 黄行芝,刘义兰,杨春.关怀护理学-华生人性关怀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57-159.

11 许娟,刘义兰.临床护理人员关怀能力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23(3):16-18.

12 吴蓓雯,曹伟新.从中美护理教育现状分析中国护理本科教育面临的挑战 [J].护理研究,2006,20(5A):1202-1204.

13 Oskouie FH,Rafii F,Nikravesh MY.Major determinants of caring behavior[J].Features,2006,7(1):6 -16.

14 李涛敏.从护患双方的维权意识谈护理人员的自律行为[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468.

15 叶春明,李伟.提升社区护理人员工作绩效的策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2):2111.

猜你喜欢

人格化总分关怀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浅析纳兰词中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构建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
论播音主持人语言艺术魅力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