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元和胃胶囊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的临床观察
2011-09-05余小妹
曹 伟,余小妹
(莒县人民医院,山东 莒县 276500)
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主要方法,但其消化道反应尤其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是肿瘤化疗中常见的副作用,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拒绝进一步化疗。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格拉司琼等高选择性、高效力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完全控制率仅为30%,所以有效防治消化道反应仍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我们在2011年3月~2011年6月对86例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患者分别应用蒲元和胃胶囊和格拉司琼进行临床对比研究,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1年3月~2011年6月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6例,无颅内压增高、肠梗阻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化疗前24 h内无恶心、呕吐,且未用过止吐药物。其中男性46例,女性40例,年龄24~78岁;其中头颈部肿瘤14例,胸部肿瘤42例,腹部肿瘤21例,盆腔肿瘤7例,四肢肿瘤2例。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种、用药剂量、生活质量等均无显著差异 (P > 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口服蒲元和胃胶囊 1.0 g,每日3次,格拉司琼3 mg静滴。对照组采用格拉司琼3 mg静滴。
1.3 疗效评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按照WHO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表现分级标准[2]:①对化疗引起的恶心,无:无恶心;轻度:不影响进食及日常生活;中度:影响日常生活;重度:由于恶心而卧床。②对化疗引起的呕吐,完全缓解(CR):无呕吐;部分缓解(PR):呕吐1~2次/日;轻微缓解(MR):呕吐3~5次/日;无效(F):呕吐6次以上/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对化疗引起恶心的疗效比较(无和轻度为有效)对照组的有效率高于治疗组,分别为93%、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化疗引起恶心的疗效比较
两组对化疗引起呕吐的疗效比较(CR和PR为有效):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5.3%、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化疗引起呕吐的疗效比较
3 讨论
恶心、呕吐为目前恶性肿瘤化疗的最常见不良反应,其外周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胃肠道黏膜的直接损伤;二是刺激胃肠道组织释放神经递质。在急性呕吐中,抗肿瘤药产生的细胞毒素刺激肠道嗜铬细胞释放5-羟色胺,激活5-羟色胺受体,经迷走神经传入化学感应区和呕吐中枢,高亲和性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药的应用使急性呕吐的症状得到了极大改善。格拉司琼是高选择性、高效力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药,能有效地阻止5-羟色胺受体的信息传导,控制恶心、呕吐的发生,其半衰期为9 h,静脉注射3 mg有效防止恶心、呕吐超过24 h[3]。NCCN指南推荐应用中、高度致吐性化疗药物时予5-羟色胺拮抗剂有效率约70%,但在强致吐药物化疗中仍有约30%的病人呕吐难以控制,这是因为上述机制的作用,其中对胃肠道黏膜的直接损伤不容忽视[4]。蒲元和胃胶囊是纯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食散结之功效。药效学研究发现,该药有抗炎镇痛、杀灭和抑制幽门螺旋杆菌、调整胃肠运动功能、促进溃疡愈合作用。蒲元和胃胶囊是由延胡索、香附、乳香(制)、蒲公英、白矾(煅)、甘草等药组成,具有疏肝和胃、行气止痛、去腐生新之功效[5]。方中延胡索含去氢延胡索甲素对胃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抑制胃酸分泌,延胡索乙素(四氢帕马丁)有抗5-羟色胺、中枢性镇痛和镇吐作用,延胡索总碱还具有镇痛、镇静、催眠作用[6]。香附挥发油具有中枢抑制、松弛平滑肌及抗菌作用,还具有较强的利胆作用。蒲公英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并且抑制胃酸分泌和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及卡巴胆碱诱导的胃酸分泌,具有抗胃溃疡、轻泻和健胃功效。乳香具有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脘腹疼痛,并具有降低胃游离酸及较强的抗胃溃疡作用。白矾为碱性硫酸铝钾,体外试验具有止血作用[7]。甘草对胃平滑肌有解痉、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作用[8]。本文予蒲元和胃胶囊与格拉司琼联用,明显提高了强致吐化疗药物所致消化道反应的控制率,未增加不良反应,取得了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1]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4-440.
[2]周际昌,曾万勇,张频.恩丹西酮(齐鲁)预防顺铂所致呕吐的Ⅱ期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1995,17(3):215-217.
[3]雷妍玮.盐酸格拉司琼对含顺铂联合化疗中的止吐作用[J].实用癌症杂志,2001,15(5):465 -471.
[4]张晓静,张频.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机制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06,4(4):348-353.
[5]宫丽莉,金毅,刘健,等.蒲元胃康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2):149-152.
[6]王义名,李效禹,李云兴,等.延胡索全碱抗溃疡作用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80,3(1):36 -40.
[7]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1-155.
[8]徐东铭,甘草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J].中医药研究参考,1974,(8):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