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4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1-09-05

药学研究 2011年7期
关键词:喹诺酮胃肠道我院

王 英

(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山东 淄博 255400)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医院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为全面了解我院ADR发生的规律,探讨其发生的易感因素,加强ADR监测,本文对我院2010年第四季度收集上报149例ADR报告进行分析,以促进合理用药,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减少临床用药风险。

1 资料与方法

抽取2010年第四季度我院呈报有效ADR报告149例。以原表内容为基础,依据报告中患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及转归等做成相应的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年龄性别分布 在ADR的149例患者中 ,男女比例为0.98∶1,年龄分布及构成比情况详见表1。患者中有ADR既往史者9例占6.04% ,不详者45例占30.2%,有家族史者3例仅占2.0%,不详者61例 占40.9%

2.2 患者用药情况及ADR转归 可疑药品导致的149例ADR病例中,西药130例占87.2%,中药19例占12.8%,单一用药占59.7%,合并用药占40.3%,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转归情况

表1 ADR在各年龄段的分布

2.3 可疑药品类别 引发ADR的149例中,抗感染药物共85例,占总量的57.04%,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用药,涉及的各类药物例数及构成比见表3。

表2 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转归

表3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可疑抗感染药物的类别、例数、构成比及具体药物见表4。

表4 可疑抗感染药物及其类别

具体药物氨基糖苷类 4 4.70分类 例数 构成比(%)硫酸依替米星美洛西林舒巴坦纳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纳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病毒药 2 2.36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3 3.53利巴韦林

2.4 可疑药品的给药途径

表5 可疑药品给药途径

2.5 ADR 严重程度

表6 ADR报告分布情况

2.6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表7 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2.7 ADR对原患疾病的影响 149例ADR中有148例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1例导致病情加重。

2.8 新的严重的ADR涉及药品

表8 新的严重的可疑药物ADR表现

3 讨论分析

3.1 性别年龄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149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71例,占总例数的47.6%。149例中儿童占10例,对老年人和儿童用药应谨慎,坚持合理用药原则,降低ADR的发生率。

3.2 可疑药品类别分析 表3显示抗感染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达到了57.04%,这与临床在应用抗生素中存在滥用、不合理有关。

3.3 可疑抗感染药物情况分析 85例抗感染药物中喹诺酮类29例:有1例新的不良反应记录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所致的局限性抽搐,其余多为皮肤及其附件、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头晕、头痛等。喹诺酮类因其抗菌谱广、口服吸收良好、适用于敏感菌、与其他药物合用易取得较好的抗菌效果等而得到广泛应用,在临床上的用量已超过青霉素类,近年来,喹诺酮类引起抽搐、癫痫、神志改变、视力损害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加,老年人、肾功能减退或原有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应慎用。已经证实喹诺酮类药物能够导致患者的光敏反应,但存在种类差异,此外这类药物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确立,所以在应用时要考虑全面,避免此环节上的差错。青霉素类19例:1例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支气管炎用药后出现的过敏性休克,3例新的一般不良反应为感冒用药后的心悸头晕,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用药后的憋气和暂时性失明,急性胃肠炎用药后的血尿,其余多为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道反应和头晕、心悸等。头孢菌素类12例:1例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肺间质纤维化用药,静滴头孢他啶2 g+生理盐水100 mL后出现的过敏性休克,其余为皮疹,恶心、呕吐等皮肤和消化器官的损害。头孢菌素换代到第四代对某些青霉素结合蛋白的亲和力更强,更耐酶,无肾毒性,常见过敏反应与对青霉素过敏的反应相似,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的可能性估计约为1%。克林霉素及衍生物:主要为克林霉素磷酸酯引起的不良反应,1例新的一般不良反应为因支气管炎用药,给予克林霉素0.9 g静脉滴注,输入约20 min时患者出现背部疼痛,憋气症状。此类药物口服注射均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高约为2%~20%。大环内酯类:1例严重的不良反应为呼吸道感染,给予5%葡萄糖250 mL+阿奇霉素0.5 g静滴,液体大约输入50 mL,患者出现憋气,面色苍白、出冷汗。经急救不良反应转归良好。其余的不良反应多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胃痉挛、腹泻等,儿童易发生,尤其在静脉用药,因此儿童用药时,应注意给药途径。

3.4 给药途径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给药途径中静脉注射为引发ADR主要的给药途径,占总数的80.5%,静脉滴注直接入体吸收代谢较其他给药方式快,ADR潜伏时间相对较短,且静脉滴注多为住院患者,临床症状易于发现和监测,此外静脉给药外部因素对其影响也很大,如药液配伍不当、浓度过高、滴注速度过快或过慢等。

3.5 ADR累及器官情况分析 由表7可知,ADR所致器官损害中,皮肤及附件损害居第一位,以皮疹、瘙痒 、红肿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表3可以看出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用药例次共22例,而两类系统累计损害例次达67例,由此可见临床用药对消化和循环系统的影响比较普遍,这可能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和需通过肝肾的代谢及血液循环才能到达病灶部位有关。149例ADR中3例严重的不良反应均为过敏性休克,这与ADR多集中于过敏反应和药效学效应有关。

3.6 不良反应及转归分析 从表2不良反应及转归可以看出治愈和好转148例,说明只要及时发现并救治,不良反应还是能得到良好的预后的效果。

3.7 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分析 上报的3例新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胸闷、憋气和腹痛。经治疗均达到良好的转归效果。注射用青霉素除了常见的荨麻疹、药热、脉管炎及过敏反应之外,出现了心悸、头晕、暂时性失明等新的ADR症状,我院临床观察比较仔细,对常用药的监测没有放松,注射盐酸左氧氟沙星导致的局限性抽搐为奎诺酮类少见的不良反应,此类药物ADR在人体多个系统中均有发生,只是程度不同。相对而言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较为多见,为此,应关注患者个体差异,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变化,一旦发现药物ADR应立即停药,采取措施,给予抗过敏治疗。静脉使用加替沙星出现ADR,虽不受性别限制,但是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出现ADR机会越多[4]。此外这类药物对儿童及青少年的安全性尚未确立,建议禁用,尤其注意喹诺酮类药物应掌握好临床输注速度,严禁快滴。

3.8 中药类ADR情况分析 149例ADR中中药19例占到总数的12.8%,新的ADR中中药引起的ADR共5例,随着对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家有关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鼓舞,我国中医药事业及制药工业蓬勃发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不断涌现,中药注射剂的种类也增加,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亦越来越多,中药类ADR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全身性的反应多为瘙痒、多汗、无力。因此人们需正确认识中药ADR,加强对中药的监测和研究。

[1]黄燕萍.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1(1):67 -68.

[2]苏丹,谢小菊,刘广军.我院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32):2538 -3540.

[3]朱丽,朱波,刘洋.中药不良反应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0):151 -152.

[4]南月清.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J].山西医药监测,2007,36(6):469 -470.

猜你喜欢

喹诺酮胃肠道我院
喹诺酮类抗菌药应关注哪些特殊的不良反应?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药学研究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全国脚斗士精英赛在我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