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三思
2011-09-04姚永栋
文/姚永栋
法国大哲学家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今有新写食主义者易一字而为:我食故我在。食而不思则罔,思而不食则殆。食而时思之,不亦说乎?
思之一:饮食中的保健意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人人都要吃。中国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协调”,就是饮食要顺乎自然规律和人的生理需要。中华烹调技艺在满足人们口腹之欲同时,色香味美还可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反观时下世人之吃相,还有诸多陋习和异化,有违于保健养生之目的。例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忽视营养和情调;猎奇尝鲜,图朵颐之快,反招损害;推盏流杯,公宴不断,几近奢靡等等。其实,人要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大可不必每顿美食,而主要应该考虑品种合理搭配,实现营养平衡。平时注意不忍饥挨饿,不暴食暴饮,不偏嗜或偏废某种食物,保持饮食卫生和遵守一些禁忌等等。另外,养生既从食开始,还要从心开始,始终保持平和善良的心态,达观处世,舍得放下,乃是祛病延年最好的保健品。有言道:仁者寿。
思之二:饮食中的人文环境。应该说食品行业是直接为人类生存服务的,最能体现尊重人、尊重生命的人文情怀。然而,曾几何时,人们忽然发现瘦肉成精了,食油自地沟来,吃的风险就在身边了。近几年,一些不法之徒为了赚得昧心钱,专门从事食品造假,居然还大言不惭地宣称从不吃自己生产的食品。在一幕幕的曝光中,让人惊骇的是灵魂的堕落,是私欲的贪婪。一颗残缺的心灵,是无从思考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谈不上对他人的人文关切和社会责任感。想当年,三鹿奶粉曾使多少幼儿受害,令多少母亲心碎。今天看来,三鹿既是被自己的违法行为打倒的,也是整个食品链条人文环境恶化的牺牲品。做食品,不是每个人都有惠泽众生的境界,但至少要保持应有的职业操守,守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良心底线。须知:人在做,天在看。
思之三:饮食中的科学态度。近来食品安全问题舆情汹涌,“民以食为天”变成了“民何食为天”。现在还能吃什么?成了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烦恼。殊不知,其中也掺杂了一些认识误区。如,有人将食品添加剂与非食用物质统称为“添加剂”,进而等同于有毒有害物质,闻之而色变。其实三聚氰胺、塑化剂等并不是食品添加剂。新版G 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我国食品添加剂按功能分为23个类别,2 314个品种,并对使用范围、使用量和使用原则做了明确规定。在现代食品工业中,食品添加剂不可或缺,关键是要严格按标准使用,防止滥用、误用。又如,有人希望食品做到“零风险”,专家坦言,这并不现实。按现有检测水平,不少食品中或多或少存在有害物质,但只有其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而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上,食品就是安全的。由此可见,有时候谬误比无知离真理更远,看待食品安全需要理性思考的科学态度。
若问百姓生活的幸福感从何而来?首先从米袋子、菜篮子的安全卫生中来,从每天持箸端碗的满足快乐中来。三思而悟,不知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