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分析
2011-08-30闫彩霞韩俊昌白全召
闫彩霞 韩俊昌 白全召
新生儿黄疽是指在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巩膜等处出现黄染的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水平,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多见于早产儿。蓝光照射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方法,目前分为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2种方式。笔者自2005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疽69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小儿内科收治新生儿黄疸共127例,其中男61例,女66例,年龄1~29d,平均11.2d,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含量(251~434)mol/L。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9例,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儿转入小儿内科后首先采用内科保守方法治疗,给予酶诱导剂、口服益生菌以及抗感染、补液、纠酸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间歇蓝光照射组照射3h~6h后间歇2h~4h,持续蓝光照射组照射l2h~l8h后间歇8h~12h,连续3~5d[1-2]。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文献[3],疗效判定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①患儿经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低于90μmol/L,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消退,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视为临床痊愈;②治疗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100μmol/L,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视为有效;③血清总胆红素无明显下降或高于100μmol/L,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无明显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变,视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人数/总例数。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后,随访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持续蓝光照射组总有效率为93.10%,而间歇蓝光照射组总有效率为92.75%,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间歇蓝光照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0%(20/69)。其中发热9例,腹泻6例,皮疹4例,其他1例;持续蓝光照射组共发生3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3%(28/58),其中发热l4例,腹泻5例,皮疹7例,其他2例。间歇蓝光照射组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持续蓝光照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蓝光照射治疗后疗效比较
3 讨论
黄疸可以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以是疾病的各种表现之一,主要是因为胆红素代谢障碍所引起的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巩膜等处出现黄染。新生儿黄疸有病理性和生理性之分,生理性可出现在小儿出生2~3天后,7~10天可消退,也无明显临床病症,但如果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且持续时间较长,2~3周仍不能消退,血清胆红素较高,黄染较重,或合并其他临床表现时,应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健全,血中过高的具有神经毒性的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损害中枢神经细胞,进而导致胆红素脑病,后果严重。因而,医务工作者应能正确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黄疸[4]。
蓝光照射治疗一直以来是临床上认可的治疗早产儿黄疸最有效的治愈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蓝光的作用使患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水溶性的异构体,然后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从而达到治疗黄疸的目的[5]。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发展间断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两种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虽使用不同蓝光照射方式,但两组方式治疗的总有效率基本相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间歇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够取得与持续蓝光照射相同的疗效;而且间歇蓝光照射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持续蓝光照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确切有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1] 李忠祥.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541.
[2] 刘英战.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36):150.
[3] 巫小金.应用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48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105-106.
[4] 王惠敏,潘攀,邓益斌.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8):56.
[5] 陈春笑,楚永清.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78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