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韩直接投资现状与战略
2011-08-28全优
全 优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进一步加快,这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本文借鉴已有成果和最新数据,对中国的对韩国直接投资做深入探讨和分析。
一、中国企业对韩直接投资的现状与趋势
1991年第一季度中国国际商会同大韩贸易振兴公社分别在对方国家建立代表处,中韩民间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的签订与生效,使两国民间开展经贸合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促进了两国贸易、投资等领域的迅速展开。中国对韩国的投资始于1989年,两国建交前(包括1992年),中国对韩国的协议投资项目总共有11件, 协议投资金额为464.6万美元。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后,两国在相互投资方面有很大的发展。一方面,韩国对中国投资发展迅速。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增长,中国也慢慢开始对韩国有一些投资。起初中国对韩投资集中于小规模投资。1993年,协议投资项目29件,协议投资金额680多万美元。1995年,协议投资项目增加到45件,其协议金额1000多万美元。1996~1998年,中国对韩国的投资,尽管协议项目仍呈增长趋势,但金额却明显减少,其中,1996年协议项目为56件,而协议金额只有550多万美元[1]。
表1 中美日对韩直接投资现状(单位:件,千美元)
1999年,中国为了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向海外转移国内成熟的技术和产业,提出鼓励有实力的境内企业到海外投资办企业,因此,1999年中国对韩国投资也猛增,协议投资项目达到323件,占当年外国对韩国投资金额项目数的14.8%,协议投资金额为265.85万美元。2000年世界经济情况的恶化引起了外国直接投资增加率大幅度减少,中国对韩国直接投资增长缓慢。2002年中国对韩直接投资慢慢回复。投资项目为442项而成为对韩直接的第三位国家。值得关注的是2003年投资项目为522件,投资金额为5.0206万美元,与此相比,在2004年中国对韩投资项目比2003年增加了74件,共596件,但是,投资金额增长了111.4554万美元,共11.6476亿美元。其主要因素为中国企业的大型并购(M&A)事件,即上海汽车并购韩国双龙汽车及京东 科技集团公司(BOE)收购韩国 TFE-LCD业务部。[2]2004年的大型并购事件后至2009年,中国对韩直接投资有所放慢,到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到2009年底,中国对韩国直接投资累计件数为6515件,总额为26.75752亿美元。总的来看,中国企业对韩国投资总量和项目平均金额较小,就项目数量来看,中国企业对韩国投资项目最多(6515件),占外国对韩国投资项目总数的18%,但是,中国企业投资项目的规模小,其投资额仅占外国对韩国投资的2%。
表2 中国对韩国行业类别投资情况(单位:件,千美元)(1989-2009)
表3 中国对韩国行业类别的直接投资情况走势(单位:件,千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韩国知识经济部(http:www.mke.go.kr)的资料编制,截至2010年第二季度[3]
由表3可见,不同年度中国对韩国不同产业直接投资的走势,从投资件数来看,中国服务业的投资由准备期(1992-1998)的204件到发展期(1999-2004)增加至3489件,增长了17倍以上;同一时期,制造业投资由140件增加到318件,增长了两倍以上。2000年,服务业的投资件数以1083件,投资金额为6740万美元,在两项上均列第一位[4]。
而制造业在2004年实现了11.3亿美元的投资金额,在制造业以及中国对韩国的历年投资中占了最大比重。2004年的制造业投资,在2010年第二季度制造业累计投资金额中占73%,在2010年第二季度累计投资总金额中占41%。这正是由于上面提到的两件超过1亿美元的大型并购事件得以实现的。
从1989年到2010年第二季度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韩国总投资件数为6865件,投资总额为2736603千美元。其中,服务业的投资项目数最多6043件,占总项目的88%,第二位是制造业701件,占总项目数的10%,第三位是水、电、煤气、建筑业65件,占总项目数的0.9%,第四位是农、畜、水产、矿业56件, 占总项目数的0.8%。但是从投资金额来看,制造业的投资金额为1,538,753千美元,排第一位,占总投资额的56%,其次是服务业,投资金额为1,181,977千美元,占总投资额的43%,第三位是水、电、煤气、建筑业,投资金额为8141千美元,占总投资金额的0.296%,第四位是农、畜、水产、矿业,投资金额为7733千美元,占总投资金额的0.282%。
表4 2003-2007各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情况表(分国家地区)
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一半以上在亚洲,投资净额为15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净额的52.5%。其中,香港11.5亿美元,以下依次为韩国、泰国、澳门、印度尼西亚、柬埔寨。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前20位国家和地区中,韩国排第7位。[5]
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快速增长;当期利润占投资流量的一半;投资行业分布广泛;对亚洲地区的投资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5成以上,香港仍是投资热点地区,其中,韩国在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前20位国家地区中排第6位,累计净额为5.6192亿美元。
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首次超过100亿美元,截止2005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简称存量 )为572亿美元,200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规模继续放大,投资分布的国家(地区)更为广泛。韩国在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前20位国家地区中排第5位,累计净额为8.8222亿美元。
2006年在中国非金融业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亚洲、拉丁美洲、英属维尔京群岛聚集了投资存量的81.5%。其中,亚洲479.7亿美元,占63.9%,主要分布在香港、韩国、澳门、新加坡、蒙古、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家(地区)。韩国在2006年末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20位国家(地区)中排第5位,投资金额为9.49亿美元。
2007年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的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95万亿元,同比增长11.9%,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4位;2007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超过1.53万亿,位于世界第一位;进出口总额以2.17万亿美元,位于世界第三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奠定了良好物质基础,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2007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2007年末,中国在亚洲地区的投资存量792.2亿美元,占67.2%,主要分布在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巴基斯坦、中国澳门、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蒙古、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其中韩国在2007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20位国家(地区)中排第9位,其投资存量为12.1亿美元。
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559.1亿美元,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同比增长111%,达到了200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水平。2002—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65.7%。韩国在2008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20位国家(地区)中排第14位,其投资存量为8.5034亿美元。[6]
从2003-2008各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情况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对韩国的直接投资存量从2003年到2007年分别为23538万美元,56192万美元,88222万美元,94924万美元,12414万美元,一直是上升的趋势,但是,2008年末存量为85034万美元,有所下降。根据历年数据显示,中国在韩国的投资额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各年的新增投资量很不稳定,2004年(2004年投资流量为4023万美元,2003年投资流量为15392万美元)和2006年(2006年投资流量为2732万美元,2005年投资流量为58882万美元)都比前一年有大幅度的下降,呈负增长。2007年的投资额也不甚理想。中国在韩国的投资受限于当地的投资政策和劳动保护政策,并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目前看来未来的趋势还不是很明朗。
二、中国企业实行对韩直接投资的必要性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国的经济发展遵循着由进口大国-生产大国-出口大国-投资大国演变的规律。现阶段发展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对于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实现复兴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与本质特征是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以跨国投资和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为发展海外直接投资奠定了基础。同时,高额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地为海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条件, 1978年我国外汇16亿美元,人均只有0.17美元。30年来,中国经济已经告别短缺经济时期,经济结构的调整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海外直接投资可以为我国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适用技术找到新的出路,延长我国优势产业的生命周期,使固化了的存量生产资本和劳动力资源继续发光发热,进一步提高原有投资的效益。我国必须要从战略高度考虑,抓住时机,确立以对外直接投资为明确导向的“走出去”战略,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我国从2006年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按照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Investment Development Cycle or Investment Development Path, IDP)理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处于第三阶段,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净对外投资开始增加。200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仅有27亿美元,到2007年已经上升到265亿美元(含金融部分)[7]。另据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统计,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21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同比增长63.6%,占78%;金融类115亿美元,占22%。
(二)获取韩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核心竞争力的抗衡。 中国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后,按照其高标准的技术要求设计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无形地也促进企业本身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8]。目前,中国企业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并购国外优质企业,掌握其核心技术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用最近的距离,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前沿技术的最佳战略。韩国的经济发展程度高于中国大陆,产业升级已经使韩国经济脱离劳动密集型生产的依赖,转向生产有更多技术含量和更高附加值的产品。电视广播通讯委员会在今年7月13日透露,日本总务省公布了《2010年信息技术(IT)白皮书》,在该白皮书的IT国家竞争力排名中,韩国在25个主要国家中排名综合第一。韩国在8个评选领域中共有3个领域排名第一,分别是政府IT使用度、有线网络普及、IT基础设施稳定性。日本排名综合第二,丹麦、瑞典、美国位列其后。
因此,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韩国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型兼并,例如上海汽车工业集团股份公司收购韩国双龙的重要目标是获取核心技术-源自德国奔驰公司的发动机和变速器的研发能力,以及双龙强项SUV车型的整车技术,提升上汽自身的自主研发能力。还有,北京东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韩国HYNLX的TFT液晶显示器部门也是很好的例子。这样可以选择当地技术先进的公司与之举办合资企业,达到吸收外资、学习最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目的。世界最大的网络设备企业美国思科系统(Cisco)将在5年里向韩国投资20亿美元(约2.6万亿韩元)。4月14日,思科董事长约翰·钱伯斯在青瓦台拜访李明博总统时说道:“韩国具有优秀的信息通讯(IT)基础设施和高级人才,尤其是绿色成长战略领先世界任何国家。”据青瓦台透露,在思科的韩国投资计划中,最大的部分是成立“智能型城市开发和全球研究开发(R&D)中心”。今年2月,思科与仁川市交换了备忘录(MOU),将在松岛新城市打造最尖端的国际城市。思科建立“U城市全球中心”,铺设有线和无线网络,提供交通、通讯、教育和医疗服务等。此外,还将添加研究开发(R&D)功能。
(三)开拓海外市场,打造国际化销售通路
建立海外公司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开拓和扩大海外市场。通过国外直接投资,可以绕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变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为国外生产国外销售,实现扩大出口[9]。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动因之一是寻求资源开发,韩国虽然也有很多自然资源,但是,从近几年的投资行业分析中看出,目前中国企业在韩国直接投资更偏向于进入韩国市场和利用韩国的技术和设备。随着韩国开发旅游事业,发扬韩国文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去韩国旅游观光,因此中国企业进入韩国运输、旅游、金融等一些行业会有很多的机会。这也是目前中国企业集中于服务业的原因之一。
4. 避开贸易壁垒
中国产品的低成本地位,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占有强大的价格优势。许多国家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考虑,在关税、配额、反倾销、技术标准、环保等方面设置壁垒,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入[10]。目前,我国遭受的国际贸易摩擦连续12年位居全球首位,全球每7起贸易摩擦中就有一起是针对中国的,与此同时,贸易摩擦的手段已经从关税壁垒转变为非关税壁垒,例如,韩国政府采取的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检验检疫措施等。中国企业对外(韩国)进行直接投资就能够绕过这些贸易壁垒,直接打入韩国销售市场。
三、韩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一)韩国宏观经济总况
1. “汉江奇迹”简述
韩国曾经是贫穷的农业国。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经济对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当高。自1962年开始,韩国着手发展经济,30多年来保持了年均8.6%的高经济增长率,经济规模、社会财富、基础设施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在短短的30多年时间里,韩国取得了被誉为“汉江奇迹”的经济成就,从成立之初极为贫穷的农业国一跃而成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前列、拥有发达的造船、钢铁、汽车、化工、电子、通讯等产业的新型工业国。1995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突破1万美元,达到11433美元。1996年12月,韩国加入被称为“富国俱乐部”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成为其第29个成员国,同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创始国之一。韩国创造了当代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记录。
从1962年到2006年,韩国的国民收入由23亿美元增加到8874亿,人均国民收入由87美元增加到18372美元。这些数字表明了韩国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2006年,韩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5.0%。外汇储备从1997年底的89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底的2389.6 亿美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外汇储备国[11]。
2.当前经济特点
目前韩国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服务业和制造业比重不断上升,农林渔业比重日益下降。韩国的制造业发达,经济以中化工业为主,中化工业在制造业中占较大比重,尤其是造船、钢铁、石化、汽车、电子等传统支柱产业和信息技术(IT)等新兴产业非常发达,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农林渔业竞争力较差,是韩国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
其次,典型的外向型经济。韩国的经济发展对海外市场和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贸易依存率高达60%以上,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2006年商品出口总额在世界排名第6位。由于韩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政策,人均收入提高使消费品需求增加,出口增长带动更多的原材料、能源等需求,进口一直稳步增长,韩国成为世界主要进口市场之一,2006年商品进口总额排名世界第7位。此外,经济多年发展,韩国国内市场接近饱和,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中国、东南亚、东欧等转移,对外投资非常活跃。
第三,少数大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三星、现代、LG 、SK等大企业集团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60%。
金融危机结束之后,韩国经济保持了4~7%的平温增长势头,外汇储备目前居世界第六位。英国经济专业周刊《经济学家》下属的世界经济研究机构EIU(Economist Intellegent Unit)预测,2026年韩国将成为世界经济10强,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位居世界第7,人均GDP将位居世界第5[12]。
(二)韩国投资环境
1. 物流基础设施完善,欲成为东北亚物流中心
韩国位于东北亚地区,该地区共有1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合计占全球的22%左右。韩国三面靠海,毗邻东北亚地区其他主要国家中国、日本、俄罗斯的港口,又有发达的物流基础。韩国有28个贸易港和22个沿海港,釜山港是物流量排名世界前5位的贸易港。仁川、釜山、光阳港等港口被政府制定为经济自由地区,为外国投资企业提供多种优惠政策。连接韩国与世界主要城市的正规航线每月有3500条线。仁川国际机场的月货物处理规模位居世界前5位。考虑到将来需求的增加,政府实施了仁川机场第二期项目。随着2008年项目建设的完工,其运输能力大大增加。
韩国在全国范围内建有纵横交错的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四通发达,快捷便利。韩国是世界第5个拥有高速铁路的国家,利用高速列车KTX可在3个小时内到达全国各地。而且,韩国位于东北亚中心位置,东京、北京、大阪、上海、香港等主要城市距首尔的航班行程均在3小时内。
政府还积极扩展与朝鲜、中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铁路、海陆、航空连接,使韩国成为东北亚物流枢纽和连接东亚和欧洲的输送要地。
航空运输方面,2007年韩国的大韩航空和韩亚航空增加中国和东南亚航线航班。韩朝中俄铁路连接方面,俄罗斯与朝鲜铁路部门已经准备好了实施上世纪50年代被毁的俄罗斯哈桑-朝鲜罗津40公里段国际铁路交通线恢复的试验项目。2006年8月,俄罗斯铁路代表团访韩时,韩方同意考虑参与跨朝鲜铁路干线恢复项目的拨款问题。一旦俄朝韩三方就该项目达成一致,韩国准备担保过境运输物流。当年3月,俄、朝、韩三方代表还讨论了跨朝鲜铁路干线的恢复及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接方案,并就从恢复哈桑-罗津段开始改造跨朝鲜铁路干线达成原则性协议[13]。
韩日之间长期讨论和研究的韩日海底隧道也重新提上日程。该海底隧道的建设方案目前压缩为三个路线:日本九州佐贺县唐津至对马下岛至南巨济市(209公里),九州唐津至对马岛至釜山(231公里)。这条隧道的长度为英国到法国海底隧道(50.54公里)的4倍多。如果建成,将会成为世界海底隧道之最[14]。
2. 信息通讯产业发达,普及率高
韩国的信息通讯产业技术先进,普及率高。韩国信息化水平排名世界第三,互联网普及率为世界第一,超高速互联网普及率位居世界第二。韩国是最早广泛使用分码多重存取(CDMA)技术的国家,CDMA程序的开发领先世界水平。移动通讯产业具有先进的技术,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70%,第三代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开发也处于领先地位,商用宽频分码多重存取(WCDMA)服务始于2005年,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HSDPA)和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技术(HSUPA)于2007年开始使用。
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服务于2005年6月实现商用化,地波DMB于2005年下半年开始示范工作,并于2006年实现商用化(韩国lnvest KOREA网站)。而且,依靠先进的IT技术,韩国广泛普及了网上金融、手机金融等金融业务(银行、证券、保险)
3. 技术水平较高,研发能力强,适合作为新产品测试场
韩国的自主科技研发水平高,科技发展速度快,政府和企业的研发投入大,21世纪初科研开发被列入10大重点发展产业。数码产品、电子产品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大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能力强,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快。2006年,韩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数目排名从2005年世界第六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韩国驻华使馆文化新闻处)。尤其是在信息技术(IT)领域,韩国在不断开发尖端产品和新产品的同时,广泛普及产品应用。
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IMD)的评估,韩国的技术竞争力位居世界第二位,科学竞争力居世界第十五位,IT技术水平居世界第八位,研发人员的专利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
跨国公司最近开始增长迅速。拥有世界领先或先进技术的韩国科技产业格外引人关注,在韩设立的外资研究机构和研发中心数量增加,其中包括IBM、通用电气(GE)、惠普(TI)、谷歌(GOOGLE)、摩托罗拉、AMD、微软、西门子、拜耳等知名跨国企业。信息技术、通信与电子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机构设立速度最快,这表明韩国在该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世界领先的产品竞争力。
此外,韩国消费者乐于接受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对流行极其敏感,是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先导性消费者”。因此,不少跨国公司视韩国为新产品测试场,将它们开发的部分新产品首先投放到韩国市场进行营销测试。譬如,在数码、信息技术领域有微软、英特尔、奥林普斯、摩托罗拉等, 汽车领域有丰田、尼桑、戴姆勒-克莱斯勒等,在食品饮料领域有多尔(DOLE)、雀巢、星巴克等,在生活用品领域有宝洁、联合利华等,它们认为韩国能够成为新产品的测试场和进军亚洲乃至全球市场的桥头堡[15]。
表5 韩国与新加波、台湾的投资环境[16]
4. 拥有高素质人力资源、生产效率高,勤奋刻苦
大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韩国的优势和核心力量。韩国具有很高的教育水平,68%的成人受过高等教育,97%的劳动力受过职业技能培训。韩国98%的识字率为世界最高水平,越来越多的人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排在世界前列,具有海外工作经历的管理人员数量居亚洲第五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的材料,在1994-2005年间,韩国人年均生产率增长速度3.9%,居世界第二位,其生产率高于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地区)。韩国人的勤奋刻苦远近闻名,人均劳动时间比任何经合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都长。韩国人的日均实际工作时间9-11小时,其他亚洲国家(地区)的日均工作时间只有韩国的80-95%。
四、 中国企业对韩直接投资的策略建议
韩国在金融危机后一直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设立经济特区,改善投资环境,放宽限制,为外国企业进入韩国市场提供了条件。目前韩国99.8%的产业领域已允许外国人投资,另有27项产业属部分开放,其余包括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在内的1029个投资领域已完全开放。
具有一定条件的在韩投资企业都会得到相应的税收和费用减免及其他政策支持。这些条件包括尖端技术、建立研发中心、投资额达一百万美元以上、在外国人投资地区等特定地区投资等。优惠政策包括减免法人税、关税、所得税、附加值税;减免土地租赁费、提供补贴等。而且,韩国中央政府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外商投资的经营内容、投资金额、投资地区等相关增加优惠范围和幅度。
随着韩国吸引外资力度增大,中国企业发展迅速,中国企业逐渐提高了对韩投资的兴趣。但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对韩投资主要集中在航空、海运、物流、贸易、服务咨询、劳务、农畜水产等领域,基本特点是总体规模不大,个体规模也较小,服务类占多数。
对于计划投资韩国的中国企业或投资人来说,应慎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目标市场的选择
由于韩国本国市场相对狭小,大部分市场趋于饱和,市场潜力不大。而且在韩生产产品原材料大多需要进口,如果中国企业在韩设立制造业企业并在当地销售产品,则成本太高,竞争激烈,因此大部分制造业不宜将目标市场定在韩国。目前,韩国已经和智利、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出口这些国家的商品关税大幅降低,产生了一定的市场外延扩展效应。因此中国投资企业可考虑这些潜在市场[17]。
(二)投资地区的选择
除了适用于所有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商企业专用园区、外商投资区、自由贸易区、经济自由区之外,为了吸引中国投资企业和中国人,韩国经济人联合会提出在首尔兴建中国城,而且还有多个城市如釜山、仁川、全州、群山、高阳一山等地区正在推进中国城项目,韩国南部光州市政府也准备在该市的中国著名音乐家郑律成故居附近兴建中国城,全罗南道武安郡已就投资建立中韩国际产业园区与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达成协议,这些地区的外商,都愿意针对中国投资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和支持,因此中国企业可以考虑选择在这些地区投资。[18]
(三)投资产业的选择
韩国正在为积极推进外商在韩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物流中心、地区总部等,对于投资这些项目的外商企业韩国政府放宽支援对象标准。韩国资源相对匮乏,是出口主导型国家,资源密集型和单纯加工企业到韩国投资较不利。中国企业适合将投资定位于技术比中国领先、可以填补中国技术空白或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前瞻性领域。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韩国的最大优势是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因此,中国企业可在韩国设立研发中心,既可以享受韩国政府的优惠政策,也可以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加快技术更新速度。韩国吸引外商的另一个重点是建筑物流中心。仁川、釜山、光阳等港口成为韩国建立东北亚物流枢纽的核心。中国企业可参与这些物流中心的建设,或成为这些物流基地的一份子。此外,韩国专门列出了希望中国企业赴韩投资的项目表,中国企业也考虑投资这些项目:
(1)求智地区产业园区外国人专用园区。该园区位于相关产业带的中心,邀请电子、机械、信息通信等高新技术、低公害行业前去投资。
(2)大德技术谷外国人专用园区。该园区位于大田广域市儒城区一带,区内110多个单位和大德村的80多个风险企业拥有雄厚的尖端科学技术力量,希望引进电子、电气、信息技术、精密仪器、新工程、新材料、生命工程、外国研究所等投资项目。
(3)首尔数码多媒体城市项目。该项目位于首尔市上岩地区,是通向朝鲜和西伯利亚的前沿,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希望引进信息技术及多媒体产业、娱乐产业领域的领先企业或新企业。
(4)郡山自由贸易区。该园区位于全罗北道郡山市一带,希望引进精密仪器、运输设备、电子、电气、信息、通信器材、零配件、新材料、金属、钢铁等企业和仓储、运输等物流企业[19]1。
(四)经营管理方式的选择
为了更容易了解当地的经营环境、文化氛围和消费习惯,很多在韩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层由较高比例的当地人构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一半以上的在韩跨国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总裁、副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CEO等)由韩国人构成。因此,中国投资企业可更多考虑管理的本土化。
[1] 沈定昌. 中韩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前景[J]. 当代韩国,2005: 31.
[2] 尹胜炫. 中国对韩国直接投资情况的研究[J]. 东北亚论坛,2008: 25.
[3] 韩国知识经济部(http:www.mke.go.kr)的资料编制,截至2010年第二季度[EB/OL].
[4] 尹胜炫. 中国对韩国直接投资情况的研究[J]. 东北亚论坛,2008(3): 28.
[5] 对外直接投资公报[R],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6] 对外直接投资公报[R],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7] 邬红华.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20.
[8] 谈萧. 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1): 256.
[9] 张晓虹,郭波,施小蕾. 新编国际投资学[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90.
[10] 吴显明.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论[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86.
[11] 资料来源:韩国中央银行(http://38793.ktpage.com/bbs/101)2007年1月3日公告[EB].
[12] 资料来源:韩国明日新闻2007年1月2日报道[N].
[13] 资料来源:投资朝鲜网:http://www.idprkorea.com[EB/OL].
[14]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www.chinanew.com,2007年5月12日报道[EB/OL].
[15] 资料来源:大韩工会议所研究报告,韩国京乡日报2006年11月15日报道[N].
[16] 资料来源:韩国Invest KOREA网站[EB/OL].
[17]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投资指南(http://www.fdi.gov.cn/pub/FDI/default.htm)[EB/OL].
[18] 资料来源: 韩国投资网.
[19]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投资指南(http://www.fdi.gov.cn/pub/FDI/default.htm)[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