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脑梗死50例临床特点分析
2011-08-17吴昌龙
吴昌龙
江苏射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射阳 224300
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但近年来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影响青年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分析中青年脑梗的临床特点对早期防治有重要意义[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中老年脑梗死比较,探讨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1999-01~2010-12收治的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 30例,女20例;年龄23~45岁,平均(40.12±3.42)岁。按照 1∶1比例选择中老年组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病例,选择方法是将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排位,青年脑梗死顺位后一位为选择对象,男22例,女 28例;年龄 46~83岁,平均(62.27±12.56)岁。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MRI证实。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性别构成、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头颅CT或MRI等检查、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描述,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分析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中老年组比较,青年组性别构成男性比例高;危险因素中吸咽及精神压力多;临床症状初发为主、头痛明显、偏身感觉障碍多;神经系统功能评分低;头颅CT或MRI等病变部位基底节区为主,梗死部位渗血的患者比率高;预后较好(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学术界对中青年脑梗死患病年龄尚无统一标准,通常是指年龄在45岁以下发生脑梗死的患者[2],中青年由于致病原因多种多样,其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国内报道显示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20%[3]。
通过本组资料对比观察发现青年脑梗死具有下列特点:(1)性别构成:青年型脑梗死组男性患者多,男性多有吸烟,承担较大的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可能是造成青年型脑梗死明显性别差异的部分原因;另外与青年女性体内存在一定水平的雌激素有关,雌激素参与体内多种生理活动,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而减少了脑梗死的发生[4]。(2)危险因素:①不良生活习惯:青年组吸烟比例高于中老年组,吸烟已成为青年人患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可以导致血液黏稠,血小板比容及纤维蛋白原增高;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经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增高;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亲和力较强,吸烟可导致大脑长期、慢性缺氧,使血管壁硬化,弹性减弱、闭塞[5]。②精神压力:随着生活节奏和步伐的加快,青年人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危险因素的低控制和社会生活的高要求两者结合导致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本身就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6]。(3)临床表现:青年患者初发多见,头痛明显,偏身感觉障碍较多,而运动障碍则较少;老年患者则为多发梗死,病情较重,由于多有脑萎缩,颅内腔隙相对较大,颅内压力增高不明显,故头痛症状较中青年患者轻。(4)头颅CT或MRI检查:青年组脑梗死部位以基底节区为主,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少,梗死部位渗血的患者比率高,与之相比老年组梗死部位以多发性腔隙性梗死为主,基底节区较多,梗死部位渗血患者比率低,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灶多与老年以高血压皮层下动脉硬化为主有关[7]。(5)疗效及预后:青年组脑卒中主要死亡原因为脑卒中本身引起,为脑水肿引起脑疝,老年组脑卒中主要死亡原因为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各类继发并发症,应激性溃疡出血、肺炎、呼衰、心衰、肝功能受损等。青年组脑卒中恢复好,与青年机能状态好、修复能力强、心血管并发症少有关[8]。另外青年患者治疗意识强烈,积极的配合治疗及随诊也改善了预后。
总之,青年脑梗死发生较少,较老年脑梗死病情相对较轻、预后较好[9],但青年人是家庭及社会中坚力量,发生脑梗死时影响比较大,因此应加强对青年脑梗死的防治意识,临床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筛查高危人群,及时干预危险因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而患者也要积极配合健康教育工作,建立良好生活方式。
表1 目标性监测前后医院感染率比较
[1]张秋灵,张均.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17(3):219-221.
[2]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135.
[3]张立,刘悦.中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06,19(7):8-9.
[4]马兰,张一娜,李颖.雌激素对大脑皮质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7):1 280.
[5]范焕青,张金涛.青年脑梗死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3):266-268.
[6]邓勇,周珂,于弋水.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对比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9,16(6):346-348.
[7]冯东兴.70例中青年与老年人脑梗死临床分析[J].医学论坛杂志,2006,27(12):83-84.
[8]周红平,张文召,王欣昌.青年脑梗死4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7):35-36.
[9]李富康,郭毅,付学军,等.脑梗死急性期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2006,1(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