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话情报系统在处置边境突发性事件中的应用

2011-08-15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情报系统处突边防

李 集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电话情报系统在处置边境突发性事件中的应用

李 集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在处置边境突发性事件中,情报与指挥脱节困扰着公安边防工作。将情报与通信指挥系统有机联系起来,利用电话情报系统,构建基于处置边境突发性事件的指挥和情报预警应用平台,加强情报与指挥的衔接,提高快速反应处置能力。

电话情报;边境;突发性事件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犯罪案件交织错结给治安防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公安边防部门既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之一,又是国家边境武装力量的一部分,根据《人民警察法》的相关规定和国家授权,有责任处置好边境地区发生的突发性事件。然而,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处置该事件的情报系统,使边防部门的许多警务活动陷于被动。笔者认为,归根到底是没有将情报与通信指挥系统有机联系的起来。

一、边防电话情报系统

(一)边防电话情报系统的概念

电话情报,就是利用电话作为情报传递媒介并为特定情报用户服务的有指向性的知识。电话作为被广泛使用的通信方式,具有普及率很高、传输范围广、网络稳定性好等特点。目前主要应用在治安防控、刑事侦查、商业竞争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110接处警系统正是运用电话情报实现其警务信息指挥中枢的功能。

所谓边防电话情报系统就是根据边防案件的特点,建立以通信指挥为基础,以情报传递为内容,并通过一定的机制和准则形成相互联系的快速反应机构体系。

(二)边防电话情报系统的特点

边防部门在边境地区行使公安机关的职权,其所接触的突发性事件主要有:边境地区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自然灾害事件、重大刑事案件以及边境冲突等等。边防部门所要构建的“处突”电话情报系统,需兼具“小、快、灵”的特点。

1.保密性。边防情报的保密要求较高,无论是收集境外国家的情报,还是缉毒、偷渡等刑事情报,都是危险性极高的工作。涉及边境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刑事情报等等,只有对这些情报进行有效管理,才能保障行动的安全。因此,“小”可以理解为知密范围小、风险系数小、服务对象明确。

2.时效性。边境突发性事件的妥善处置离不开及时、准确的情报。情报无法及时的传递和共享是导致行动失败的重要因素。但是随着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普及,边防部门可以通过群众、秘密力量和侦查人员的电话情报,快速作出反应并协调指挥行动。因此,必须快速完成对相关情报的整理和分析以形成成果,从而辅助决策、指挥行动。

3.灵活性、机动性。由于边防工作具有涉外性和军事性的特点,需要集成化程度较高的指挥与情报系统。可以通过系统管理的“扁平化”,减少中间环节,使情报传递更畅通。此外,该系统肩负着预防犯罪和收集对外情报的职能,需要很强的快速反应和协调能力,因此,要求该系统兼备机动指挥,灵活协调的功能。

(三)边防电话情报系统的应用价值

边防部门建立电话情报系统的意义在于,拥有了基于公安信息网内的警情中间数据库。由于接报的所有警情都存储于统一的数据库中,使信息全面,数据翔实,这必然为边防部门独立研判本辖区内部犯罪趋势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提供重要支持。

1.贯彻“情报信息引导警务”理念的需要

2006年,公安部下发《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部署在全国实施社区警务战略。边防部门亦结合实际,制定了“爱民固边”战略,使警力下沉,密切与社区群众的联系,提高对社区治安的综合控制力。通过构建基于社区、驻于社区的“打防控”体系,使“情报主导警务”理念下的中国特色警务模式得以升华。因此,构建边防电话情报系统既是“公安大情报观”的客观需要,亦是警务战略调整的大势所趋。

2.边防情报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依托于“金盾二期”工程建设,边防部门建立完善了警务信息数据库,如果能借此契机配合以电话情报系统的建立,将会大大提升边防部门办案水平和独立指挥能力。可以对突发性事件的规模、强度、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将会发生的危害性,从而实现边防机关决策层与执行层、情报层与作业层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决策从经验型非程序化过渡为情报型程序化,真正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

3.边境安全形势和职能变化的需要

在海洋利益重要性甫露端倪,海洋开发争夺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建立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海警以维护我国海疆安全至关重要。2007制定的《公安机关海上执法工作规定》赋予了海警部队执法权的同时,也体现了海警综合执法能力的提高,是新形势下国家赋予边防部门的又一项神圣使命。边防电话情报系统可以吸收部分地区建立的“边防110”、“海上110”、“草原110”等分散系统,通过“整合原有资源,发挥职能优势”,优化边防电话情报系统。

二、当前边防部队处置突发性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边境地区发展日新月异,边民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各种内外部矛盾也随之增加,尤其是非传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三股势力”威胁不断加剧,传统警务活动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犯罪趋势的变化。

(一)当前形势下处置边境突发性事件的新问题

当前,边防部门面临的边境形势更加复杂,法制化要求也更高。如何拓展信息获取的范围和深度,已经成为“处突”行动中亟待解决的课题。其具体表现为:

1.处置行动的信息量不足,缺乏畅通的情报获取渠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突发性事件的形成有其必然发展规律,这些情况信息在事态的发展中逐步积累。挖掘边防部门自身的情报资源或许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以群体性事件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从1993年到2003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73万增加到约307万。有关专家认为,80%以上是基层应该解决和可以解决的。边防部门目前的困难是无法准确掌握有关“处突”的基础性情报,造成动作准确性不高。

2.突发性事件规模和影响力剧增,暴力抗法事件层出不穷

透视近年来所发生的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暴力抗法、围攻边防派出所等现象屡见不鲜,且影响力不断加强,甚至惊动党中央。这种依附于城乡“二元制”视野下的“小城大事”,恰恰触及了一些政府、执法部门的软肋。当然其中有转型期社会矛盾积聚的问题,但是,一些边防部门的不作为和乱作为也不容忽视。反思海南东方的“感城事件”,这恰是边防情报部门没有切实履行职责,使积怨一步步加深的结果。

3.指挥机动性、灵活性弱,不适应快速“处突”的要求

在自然灾害面前,战斗力的整合与调配是抢救生命,减少损失的关键。然而,我国目前的灾害应急存在着指挥被动、情报滞后的弊端。在美国,通常由城市政府首脑或警察局长召集有关部门协调、指挥、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或严重自然灾害。美国国土安全部2004年就通过了《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其核心部分包括突发事件指挥系统(ICS)和突发事件预警系统,通过加强情报的指挥作用,提高国土安全的快速反应处置能力。

(二)边境突发性事件处置中出现的新特点

从近年发生的边境突发事件来看,群体性事件变化更加复杂,个别地区呈现出涉外群体性事件集中、海上群体性事件逐年上升、三股势力错综复杂且与境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的趋势。另外,环境因素引起的自然和人为灾害频繁,处置难度加大亦不容忽视。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突发性事件与日俱增且社会危害性大与情报匮乏之间的矛盾突出

我国拥有21,964公里的边境线和18,040公里的海岸线,并有一定纵深的边境管理区,依靠现有警力很难完成对边境安全的有效管理,加之警力下沉难等现实问题,使得警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显。边境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领土争端由来已久、藏独疆独势力此起彼伏、边境群体性事件方兴未艾,迫使边防部门必须探索出有效的情报收集和指挥模式。

2.信息资源缺乏整合,情报主导警务工作的效率低

情报搜集是一项主动性、针对性很强的工作,单靠共享公安信息系统的资源,是无法获得高质量情报的。因而,边防机关应该利用地域和职能优势,建立基于公安信息系统下的情报核心数据库。要充分发挥边防“处突”指挥层次高的优势,将自身的发展与公安大情报平台建设相统一,不能做信息时代嗷嗷待哺的“雏鸟”。

三、电话情报系统处置边境突发性事件的模型构想

根据国务院的建议措施,我国将统筹建设大中城市的社会应急联动系统。然而,肇基于城市应急处置体系下的“110”综合指挥平台,在边境地区却存在“水土不服”:一方面,边境管理区多属于城郊、农村等边远地区,社会服务及医疗保障体系尚待发展;另一方面,边境突发性事件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包括公安部门无法触及的涉外事件及边境冲突方面。从系统论角度讲,系统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部分系统所组成的,边防电话情报系统就是要完善110系统的功能,并依托于“110”系统平台打造。

(一)建立富有层次性的边境“处突”接处警系统

要建立边防“处突”接处警系统,则必须贴近警务实战的需要,并具有数据存储与分析功能。

1.建立和扩充情报数据库层

根据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以及“金盾二期”工程的建设需要,许多地、市公安局都建立了以指挥中心为龙头,巡警为骨干,派出所为基础,群防力量为辅助的各警种协同作战、快速反应工作机制。边防电话情报系统所汇总的数据,最终要为公安指挥中心提供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电话情报系统通过结合个人的智力资源和计算机数据挖掘分析,构建边防控制信息图,使边防电话情报系统与“110”系统相互共享。包括:犯罪热区、犯罪地图①美国纽约警察局根据情报主导比较统计数据,探索出CompStat模式,即构筑“犯罪地图”、犯罪高发地区、嫌犯可能出没的热区,对预防和分析犯罪取得良好的效果。.、GPS与GIS地理情报图谱、风险时空模型等,并录入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数据挖掘,对边境情报形成每日综述,为领导决策服务。

2.精简并优化情报指挥系统层,形成“三三制”构架

根据边防部队警力下沉、靠前指挥的需要和“公安情报三级网络”的设计要求,笔者提出以下三层设想:一是系统层的精简,实现专业化的情报上传下达模式;二是设备层的更新换代,以先进的通讯设备和硬件条件,获取包括电话、视频、数据在内的立体化信息输出;三是管理层的结构调整,通过管理“扁平化”,优化公安边防情报系统,使情报活动不再拘泥于人力情报的管理范畴。情报指挥层也可分为三级:即建立在总队并兼容数据库的高级指挥层;设在边防(海警)支队承担情报录入的中级指挥层;以及具体实施处突任务并应用情报的前线指挥层。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各级通过高级指挥层电话情报系统进行视频与通信连接,由支队中继站保障前线指挥的通信顺畅。涉及跨地区联合作战则由电话情报系统进行指挥协调,各支队(大队)通过接处警系统专线实施相互通信,情报由系统实时共享。这样既有利于情报的及时传递,又使上级领导了解战况,拉近了指挥的时空距离,实现靠前指挥和高层指挥相结合。

(二)建立以情报分析为核心的公安大情报系统观

通过主动出击获取社会治安动态信息,结合动态化的巡逻防控来预防、减少和控制各类案件的发生,从而提高公安机关打防管控综合能力是情报主导警务理念的目标之一。可见,高质量的情报能够起到优化警力配置的作用,而高质量的情报必然要求高质量的分析。首先,应建立健全情报分析机构。从公安边防情报信息化建设的大局来看,建立稳定、富有效率的情报分析队伍是推进情报主导警务模式的长久之计。分析是情报生产的核心,作为整个“处突”接处警系统的智囊,情报分析应设置在机构顶端,其接触的情报必然是“高、精、尖”的。其次,应优化情报分析流程。情报分析部门不是传统意义的特务部门,既然是警务大情报体系,就不能使分析过程陷入极端保密主义,而应该置于广泛的分析群体中。要明确情报分析是一种知识进化的过程,充分利用不同部门的“头脑风暴”效应,增强情报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再次,要重视培养情报分析人员。情报分析人员是整个情报系统核心中的核心,应充分发挥情报人员对知识加工的主导性作用。在选取情报人员时,要注重其研究方向的离散性,并合理进行人员搭配与选调,以构建科学的情报分析队伍。笔者认为,亦可以特聘一些专家教授进入分析群体中,给予更专业的智力支持。

(三)始终以提升科技水平引领情报主导下的边防“处突”工作

1.运用GPS和GIS系统定位事件发生地点

通过报警电话,利用GPS卫星定位准确掌握事件发生的地点,实现自动定位功能:一是固定电话报警的自动定位,即按固定电话装机地址在GIS系统上自动定位;另外还可以通过移动电话报警自动定位,其主要是为边防刑事案件而设计的。行动前需要制定处置预案,特别是涉及“控制下交付”和“卧底侦查”的案件。

2.依靠情报电话系统实现对案发地点的视频监控

目前国内的一些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都已经形成立体化、实时化的城市警务监控系统,其与“110”系统结合,将城市视频监控发展成为集医疗救助、防火安全、环境保护和治安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服务系统。边境地区可以建立基于社区居委会、边防派出所、船管站及边检站联检大厅的分级监控组网,并利用数字成像技术通过情报电话和GPS、GIS联接,从而构建分层次、分重点、多保障的“处突”情报指挥平台。

3.发挥电话情报系统在“负面舆情”控制与风险评估方面的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对边防部门来说,加强舆情分析与研判工作,是有效应对涉警舆情的关键。从海南“感城事件”以及贵州“瓮安事件”的教训中,公安机关总结出,在突发性事件处置过程中要实行警务透明,定期公开事件的发展动态。因此,该系统的重要作用还在于对可能出现的负面舆情进行分析、汇总的基础上,对外发布有关处置信息,并为上级部门的决策提供情报支持。为提高处置效果,还需要建立完善警务谈判风险评估制度,对电话情报内容进行评估以确定处置突发性事件的级别,并综合灰色系统、假设分析、风险分析等风险评估方法移并植到刑事侦查工作中来,从而使整个电话情报系统更加充实,更有利于保障“处突”任务的安全性。

Key works:telephone intelligence;border;unexpected events

The Application of Telephone Intelligence System in Disposing of Border Unexpected Events

Li Ji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Academy,Langfang,Hebei,China,065000)

In disposing border unexpected events,the disconnecting problem of intelligence and command has long been troubling the public security frontier departments.Using the telephone intelligence system,constructing a command and intelligence warning applic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disposal of border unexpected events can well solve the intelligence and command disconnecting problem.

D631.43

A

2095-1140(2011)03-0092-04

2011-04-20

李集(1988— ),男,山东梁山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硕士研究生。

叶剑波)

猜你喜欢

情报系统处突边防
高校图书情报系统规章制度研究
守卫边防的“帕米尔雄鹰”
金鸡山上守边防
走边防
浅议“互联网+”浪潮下中小企业反竞争情报系统建设
浅谈“处突”应急机制研究
大数据技术在电子对抗情报系统中的应用
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快速响应情报系统研究
危机管理能力在武警部队执勤处突任务中的作用研究
完善武警后勤应急保障体制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