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内涵建设与后勤管理改革创新

2011-08-15黄志鸣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内涵

黄志鸣

(福建工程学院产业处,福建 福州 350108)

高校内涵建设与后勤管理改革创新

黄志鸣

(福建工程学院产业处,福建 福州 350108)

在高等教育进入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的新阶段,高校后勤建设和管理也要开始朝着内涵发展的方向转变。要以建设高校后勤管理文化为核心,推进后勤管理工作自身的内涵建设;同时,努力创新服务体制,提升服务水准,促进高校内涵建设与发展。

高校;内涵建设;后勤管理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建设与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后勤建设与管理要进一步更新观念,理顺发展思路,一方面,要适应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新的形势和要求,努力推进后勤管理工作自身的内涵建设;与此同时,基于后勤工作的职能与使命,要努力通过改革后勤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方式和手段,积极主动地为学校内涵发展服务。

一、以建设高校后勤管理文化为核心,推进后勤管理工作自身的内涵建设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进入一个由过去的以外延发展为主,向更加注重内涵建设与发展转变的重要时期。“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以质量为主导的发展,指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内外部资源,挖掘现有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师生综合素质,提高办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突出特色,树立品牌,注重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外延式发展则是以规模扩大为主导的数量式发展,指通过增设新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扩大学校面积等措施来扩大高等教育的外部总体规模的发展模式。”[1]我国高等教育由过去的以外延发展为主,向更加注重内涵建设与发展转变,标志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历史时期。

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超常发展的历史性阶段,大学办学规模扩张给高校后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新世纪最初的几年里,为了在高校办学规模扩张的情况下,能够切实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师生员工生活的基本需要,高校后勤工作的重心主要体现在扩到基础设施规模方面,包括扩大校园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千方百计地增加食堂、宿舍以及教学科研用房,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以及师生员工生活条件。在国家、社会以及高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斗,高校后勤基本保障设施逐步完善;与此同时,由于高校招生规模逐步趋向稳定,由于生源扩张造成的后勤服务设施紧张的矛盾也开始得到缓解。虽然目前我国高校继续改善办学条件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但是相对来说,后勤工作开始了由主要注重外延扩张向注重内涵发展的转变。这一转变也是同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转变相同步的。

适应后勤工作发展战略转移的需要,高校后勤要以努力建设大学后勤管理文化为重点,大力推进后勤管理工作自身的内涵建设。相对过去几年后勤基本建设领域里的规模扩张而言,高校后勤的内涵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根据高校后勤工作的性质和宗旨,建设与学校自身的文化内质和特色相一致的后勤管理文化,这一文化体系的内涵,包括人们通常所说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规范文化等等。

首先,要按照内涵建设的理念和要求,结合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后勤工作的实际,进一步树立、强化“三服务、两育人”,即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坚持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核心价值理念。价值理念是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内核,建设高校后勤管理文化同样要把确立后勤管理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放在重要的地位。“三服务、两育人”作为高校后勤管理文化的核心理念,虽然人们对其并不陌生,但是,在高校后勤管理的实践中,它却不断地受到实践的挑战和冲击,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从总体上说,树立和强化“三服务、两育人”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在后勤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中始终注意处理好教育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关系,努力实现后勤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目标。而处理好这一对矛盾关系,达成两个方面的效益目标的关键又在于,要在注重后勤管理的经济属性、实现经济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努力践行高校后勤管理的教育属性,实现后勤管理的社会效益目标,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两种属性和两个目标的和谐与统一。一方面,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社会化的背景下,高校后勤必须明确自身的经济属性,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确立明确的经理管理目标。另一方面,高校后勤又要始终自觉地坚持服务、服从学校教育目标的原则。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注重经济效益和目标,这是高校后勤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但也是一种有限的目标原则和价值追求;因为在高等学校,后勤工作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是为了保障和促进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而且,着眼于高校后勤的终极目标,最大限度地保障和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这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特别是在当前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重要时期,高校后勤在这方面有着更高的标准和更为丰富的工作内涵。

其次,是要按照内涵建设的理念和要求,在“三服务、两育人”的核心价值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三服务、两育人”的核心价值理念,从根本上体现了高校后勤管理文化与大学文化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在这样的核心价值理念指导下的后勤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根本特征亦在于与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之间的内在契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要继续探索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体制和机制,使之与我们正在进行的高校后勤文化建设融为一体。以社会化为标志的后勤制度建设,从根本上体现了高校后勤经济属性和教育属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种属性和两个目标和谐、统一的原则。通过建立社会化现代企业制度,使高校后勤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化经济组织,可以促使高校后勤作为市场主体自觉、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使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在高校后勤中充分发挥作用;与此同时,这种新型的后勤管理体制可以改变过去高校办社会的窘困局面,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办学需要,帮助学校领导和管理者从管理后勤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和科研。同时,要加大力气抓好现有员工队伍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水准,形成与高校后勤内涵建设相适应的员工队伍行为文化。高校后勤队伍建设同样有着双重的标准和要求。一方面,要按照后勤工作和经济工作的规律和要求,继续在提高员工和管理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岗位技能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员工和干部队伍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工作、生活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根据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后勤员工和干部队伍提出更高的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高校是一个高端科学、文化汇聚的场所,它既对高校各类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包括我们经常所强调的“育人”的要求,和为学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服务的要求;同时也为在这一组织内部工作、服务的人员提供相对优越的学习、成长的环境。高校后勤领导者要善于利用这一优越的环境,加强对员工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二、创新服务体制,提升服务水准,促进高校内涵建设与发展

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是基于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和价值目标的一种发展理念和模式,也是着眼于高校组织内在的价值功能和潜力的一种发展理念和模式。无论是把后勤工作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一个部分,还是着眼于后勤工作的服务职能,按照内涵发展的理念和要求,都对现阶段高校后勤的体制创新和服务水准的提升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首先,要不断推进管理理念和体制的创新,坚持用柔性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与发展。柔性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人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上为适应新的经济形态而进行的变革。在组织结构及内在运行机制方面,柔性管理强调决策的民主化,组织管理机构的扁平化,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公精神和投身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具体的组织管理方式上,柔性管理采取一些与传统的刚性管理和强制性管理完全不同的一些做法和措施,注重管理过程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性,以满足企业员工自主性、创造性的劳动需要。一方面,对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来说,柔性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更有利于建设与大学文化内涵相一致的后勤管理文化。从另一方面看,柔性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更适宜于对于大学教师和青年学生的后勤管理与服务。高校后勤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和要求,决定了高校后勤的特殊性。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以及高校教师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其工作、活动在本质上都体现出了鲜明的知识管理与创造的特质,自主性、创造性和个性化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以及教师学生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高校后勤工作的这些特殊的服务内容和对象,决定了后勤管理和服务不能只是采取常规性、刚性化的模式和手段,而应当努力使我们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具灵活性、适应性,更富人性化。因此,按照高校组织特性和内涵建设的理念和要求,建设具有柔性特质的后勤管理、服务制度体系,是当前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根据这一任务和要求,我们有必要对现行的各种管理和服务的制度规范和方式进行重新审视,大力革除那些与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不相适应管理制度和服务方式,从而使这种后勤管理和服务的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为学校内涵建设、发展服务。

其次,要建设具有高文化品位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以高水准、高品位的后勤服务来支持学校的内涵建设。在上文中,我们提到要努力建设以“三服务、两育人”为核心理念的高校后勤文化,这种具有高校特色的后勤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水准;而这种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水准的后勤管理、服务体系,既是学校教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在有力地支撑着学校的内涵建设与发展。有研究者指出:“后勤企业文化应该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体现出共同的教育愿景,体现出深刻的人文特征和多元化的价值理念。”[2]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呢,许多学校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成功的探索。譬如,中南大学后勤集团在食堂前厅放置一架钢琴,有特长的学生可以一展风采,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就餐时的情趣。西安交通大学将学生公寓、餐厅及书店建设融于一体,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各个学校都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高品位特征的后勤管理与服务的制度体系和举措。当然,实现后勤管理服务的这一目标,也对高校后勤管理队伍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原有的仅仅只懂得一些后勤管理的基本常识的人,显然是不能适应建设有文化内涵的后勤事业的要求的。按照这样的理念和要求,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的工作人员起码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素养和人文气质;同时对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传统,以及正在进行的学校文化建设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为了真正实现这样的队伍建设目标,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做多方面的努力。除了对后勤战线的员工和干部进行常规性的教育和培训之外,还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从事后勤工作的同志们能够真正融入到学校内涵建设的实践之中,并在这一实践中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

[1]于光.提升高校软实力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

[2]关于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冯凤麟[J].教育与职业,2007,(27).

G647

A

1003-8078(2011)02-116-03

2011-01-07

10.3969/j.issn.1003-8078.2011.02.35

黄志鸣 (1969-),男,福建顺昌人,福建工程学院产业处副处长。

责任编辑 袁小鹏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后勤服务
挖掘习题的内涵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