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奈达翻译理论:“老调新弹”
——奈达翻译定义新解

2011-08-15李田心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原语奈达原文

李田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

奈达翻译理论:“老调新弹”
——奈达翻译定义新解

李田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

中国所有翻译教科书中的必不可少的奈达翻译定义被视为翻译理论的金科玉律。研究发现中国翻译教材中的奈达翻译定义是被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误读和误译了的假奈达翻译定义,不是理论经典,不是翻译理论的金科玉律,而是翻译教材中的瑕疵,是白圭之玷。笔者的译文是“翻译是用最相当的自然流畅的接收语再现原语信息,首先再现信息的意义,其次再现信息的风格。”尹富林等合编的教材第一章第三页绪论中论述翻译的性质和翻译定义时说:美国翻译理论家E1A1奈达(1969)则认为“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贴近、自然的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翻译教材中奈达翻译定义的译文错误百出,矛盾百出。

奈达; 翻译; 理论; 定义; 真假; 辨析

奈达翻译理论是国际上盛行的翻译理论,被中外翻译理论界视为理论经典。笔者随手从书架上拿出一本翻译教科书,书名是《英汉—汉英应用翻译综合教程》,2005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已经多次重版,是翻译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教材第三章第二节专门讨论奈达的“等值论”,标题是“功能目的论与等值论”。笔者随手从书架上拿出另一本翻译教科书,书是中国外语教育基金规划项目,书的名字叫做《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编著者是尹富林等。第一章第三页绪论中论述翻译的性质和翻译定义时说:美国翻译理论家E1A1奈达(1969)则认为“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贴近、自然的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第四页接着说:20世纪60年代美国翻译理论家E1A1奈达出版了他的专着《翻译科学探索》,标志翻译理论的大突破。第12页继续说: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1奈达(Eugenea1Nida)在20世纪60年代末给翻译下的定义被认为是更为系统、更为完整的、亦被译界更多人士所接受。书第15页继续接着说: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1964年发表的《翻译科学初探》(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一书中提出的:1忠实于原文(true to the original),2传神(vivid),3语言顺畅自然(smooth and natural),4同等效应(equivalence of response)。而其中的同等效应,即“动态对等”概念是此原则的核心。“动态”一词表示着是两种关系的对等:一边是原文对原文的接受者,另一边是译文对译文接受者。同一信息,用两套不同语言,接受者不同,却要产生基本相同的效果。[Readers of T L must have the same response to the text with that of readers of SL despite of different means of expressions1]可以说,奈达的“动态对等”(后来改为“功能对等”)为两千年来西方翻译家们相持不下的直译与意译之争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令人遗憾的是,编入教材中的奈达翻译理论却是被严重曲解了的假理论。上面一本教科书用“等值论”指代奈达的翻译理论严重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另一本教科书把奈达翻译定义误读和曲解得面目全非,把奈达理论中的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原理和functional equivalence翻译原理翻译成“同等效应”、“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并混为一谈解析为是一个意义。这是对奈达理论的严重误解和曲解。本文不对上面引文全面分析,因为引文误读和曲解太多。中国翻译理论界对奈达理论的误解和曲解更加各种各样,五花八门。中国所有翻译教科书中的必不可少的奈达翻译定义被视为翻译理论的金科玉律。研究发现中国翻译教材中的奈达翻译定义是被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误读和误译了的假奈达翻译定义,不是理论经典,不是翻译理论的金科玉律,而是翻译教材中的瑕疵,是白圭之玷。

本文讨论翻译教材中必不可少的被视为金科玉律的奈达翻译定义。

奈达在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翻译理论与实践(with C1R1Taber,Leiden:E1J1Brill.1969)中用整整一个章节(The nature of translation——翻译的性质)论述了翻译的性质,首先在这一章的第一节给翻译下了定义。他说: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1[1](P12)为了方便对原文的透彻理解,让我们先看看翻译定义中的关键词语:consists in:即,是。reproducing再现。in the receptor language用接收语。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原语信息。Equivalent对等物,相当物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原语信息的对等物,相当物——原语信息的对等信息,相当信息。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原语信息的最接近的自然信息——原语信息的最相当的自然信息。Meaning意义。Style风格。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首先就意义而言。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其次就风格而言。

正确而合符原文意义和风格的译文是:翻译是用最相当的自然流畅的接收语再现原语信息,首先再现信息的意义,其次再现信息的风格。此译文读起来可能有一点不太自然,笔者在此基础上改译,使译文保持原文意义,风格做一些调整。译文是:翻译是用最相当的自然流畅的接收语再现原语信息,首先再现信息的意义,其次再现信息的风格。

笔者的翻译说明:Equivalent是翻译定义中的关键词,它只能翻译成相当,不能翻译成对等,因为原文是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也就是说,如果equivalent是对等,它的前面不能有the closest,因为不能说“最接近的对等”。对等就是对等,没有“最接近的对等”的说法,但可以说“最接近的相当”。

奈达翻译定义包含着几个要点:一、翻译是再现信息。翻译定义原文说: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the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翻译再现原语信息相当的信息);二、翻译是用接收语再现接收语信息。翻译定义原文说: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翻译是用接收语再现原语信息相当的信息)。用原语显现出的信息是原语信息,用接收语再现出的信息是接收语信息,用接收语再现出的信息不是原语信息。接收语信息与原语信息相当,接收语信息与原语信息不相等,接收语信息与原语信息不相同;三、再现出的接收语信息是原语信息最相当的信息。翻译定义原文说: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the closest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再现原语信息最相当的信息);此处the closest equivalent的汉语意义是“最相当的信息”;四、再现出的接收语信息读起来必须自然流畅。翻译定义原文说:natural equivalent(自然流畅的相当信息);五、信息包含意义和风格。翻译定义原文说,翻译以意义为先,风格为次;又说翻译再现信息。换言之,翻译再现信息,信息包括意义和风格,翻译的首要任务是再现意义,次要任务是再现风格;六、信息,即意义和风格,是用语言表达的。翻译定义原文说,翻译用接收语再现信息,换言之,翻译中,信息由接收语再现,即:信息由接收语表现。接收语是语言,由此推论信息是由语言表达的。信息包括意义和风格,意义和风格也是用语言表达的;七、翻译以意义为先,风格为次。翻译定义原文说得很清楚Translating——,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secondly in termsof style;八、翻译求似不求等。翻译定义原文说“reproducing the closest equivalent of thesource language message”。其中的closest的意义是“最接近的”,“贴近的”。“最接近的”和“贴近的”不是“对等”,是“近似”。

在中国翻译理论界流行的奈达翻译定义是假奈达翻译定义,它错误严重,矛盾百出。尹富林等合编的全国统编教材第一章第三页绪论中论述翻译的性质和翻译定义时说:美国翻译理论家E1A1奈达(1969)则认为“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贴近、自然的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

为了发现教材中奈达翻译定义中文译文的错误,现抄录奈达翻译定义原文与错误译文进行比较分析。翻译定义原文: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of style1错误译文: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贴近、自然的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

首先让我们进行整体分析。笔者认为,上面译文最大的问题有二:(1)错误译文认为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贴近、自然的对等话语;而奈达原文是再现信息,不是寻找话语。再现信息是奈达翻译理论中的重要思想,被翻译者去掉了。(2)既然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贴近、自然的对等话语,翻译怎么能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尽可能贴近的话语是不可能使翻译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尽可能贴近的话语只能使翻译首先是意义上的尽可能贴近,其次是风格上的尽可能贴近。

让我们进行详细分析。错误一是,翻译定义原文说,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the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翻译是再现原语信息相当的信息,不是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贴近对等话语。Reproducing是“再现”,不是“寻找”;“再现”和“寻找”在意义上相差十万八千里。Reproducing“再现”的宾语是equivalent(相当信息),而不是“话语”。错误二是,翻译定义原文是,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翻译是用接收语再现,in the receptor language的意义是“用接收语”,不是“在接收语中”;in相当于汉语的“用”,the receptor language的意义是“接收语”。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相当于speaking in English language(用英语说),其中的in是“用”的意思,不是“在…中”。错误三是,译者认为在译入语中存在与原语对等的“对等话语”。判定这儿的“对话等语”是错误的理由是:1)“对等”二字使用不当,“对等”不能用来修饰“话语”字。因为语言文字的意义不能量化。2)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不是对等语,因为历史和文化不同,任何两种语言之间都存在差异,不存在所谓的“对等话语”,但是由于语言的共性,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相当或对应的词语。3)翻译定义原文中没有任何一个词有“对等话语”的含义。4)最初的译者谭载喜用“对等语”代替最初译文中的“同义语”,两个术语都是译者自己创造,都很不恰当。译者没有对术语的意义做出界定。笔者认为将reproducing the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中的equivalent翻译成“对等话语”是同样是误译。equivalent的意义是(原语信息的)相当信息;错误四,译文要求首先在意义上对等,其次在风格上对等。翻译定义原文没有这样要求,没有一个单词有“对等”这一词义。

翻译定义错误译文矛盾百出:矛盾一是,尽可能贴近的对等话语。对等就是对等,“尽可能贴近的对等话语”的说法很矛盾,不合逻辑;矛盾二是,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贴近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尽可能贴近对等话语不可能首先意义上对等,其次风格上也不可能对等。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贴近对等话语只能首先在意义上尽可能贴近,其次在风格上尽可能贴近。

中国翻译理论家要静下心来,对奈达翻译理论研究进行反思,去伪存真,不要让假理论在中国毒害千千万万的莘莘学子,不要让假理论继续制造学术泡沫,污染学术环境。翻译理论家一定要把假奈达翻译理论从各个层次的教科书中删除掉,把真奈达翻译理论编入教科书而取而代之。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早日建成翻译学。

[1]Eugene A.Nida&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United Bible Societies,2010.

Differenti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rue Translation Theory of Nida and the Distorted Translation Theory of Oida

LI Tian-xin
(South China Business Colleg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Guangdong 510545)

There exist two Nida's translation definitions:Nida's true translation definition that is popular in the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nd Nida's distorted translation definition that is seriously misread and misunderstood in China.In this paper,the true translation definition of Nida and the distorted translation definition of Nida are differentiated,analyzed and compared.

Nida; translation theory; definition; differentiate; analyze

H31519

A

1671-9743(2011)10-0089-02

2011-09-27

李田心(1948-),男,湖南衡阳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授,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原语奈达原文
紫杉醇、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
——再论奈达对翻译本质属性的认知
密码消息原语通信协议介绍及安全分析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比较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尼妥珠单抗联合奈达铂和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对鼻咽癌的疗效、安全性及对TGF-β1、S100A8和S100A9的影响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
“原语效应”在汉英口译中的运用及局限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