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植白族游神仪式的遗存及功能分析

2011-08-15明,晴,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桑植麦地白族

张 明, 尚 晴, 龚 勇

(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桑植白族游神仪式的遗存及功能分析

张 明, 尚 晴, 龚 勇

(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桑植白族游神源于白族民间的“本主会”[1](P99),是白族衣裔为纪念本主神谷均万、钟千一、王朋凯等而创造的独特的宗教民俗文化活动。本主神由民族的祖先、英雄或民间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升格演变而成,对桑植白族社会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试通过人类学田野调查法,对桑植白族游神仪式的活动范围、活动人群等遗存状况,请神、游神和安神的基本过程做一介绍,同时对其所具有的民族记忆、商贸促销、娱神乐人等方面的功能做一揭示。

桑植白族; 游神; 概况; 功能

一、桑植白族游神仪式遗存状况

桑植白族游神,源于白族民间“本主会”活动。在桑植白族地区,村村寨寨都设有自己信奉敬仰的本主,把它当作村寨的保护神,并根据各村寨特殊日子,定期将它们抬出巡游,既娱神又乐民,既游神又传承和发展白族古老民间文化。下面就桑植白族游神仪式的活动范围和活动人群两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桑植白族游神仪式的活动范围

桑植白族自宋末元初从大理落户到桑植后,主要生活区域在“桑植芙蓉桥、

马合口、麦地坪、洪家关、瑞塔铺、刘家坪、走马坪、官地坪、淋溪河、白石、汨湖、空壳树、谷罗山、金藏(天星山林场)、澧源镇等15个乡镇,总人口约

10万人,占桑植总人口的2314%。马合口、麦地坪、淋溪河、走马坪、刘家坪、芙蓉桥、洪家关是桑植白族聚居的最主要的七个乡,他们都有赶庙会的习惯,计二百五十平方公里的村寨,就有二十一处庙会”[2]。由于白族各姓各房多以分支定居,故各自立有不同的本主庙,每逢本主生日那天,全族人等集合于本主庙前,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这样长期流传逐渐形成会期:“正月初九芙蓉桥乡游祖先王朋凯;正月十五廖坪游祖先谷永和;六月初一小埠头游祖先杨三公;六月六日三屋洛抬陈吉、陈亮兄弟;古历六月二十一日马合口游祖先谷均万;古历十月十五日麦地坪游祖先钟千一、潘大公”[2]。

(二)桑植白族游神的活动人群

桑植游神活动,参与的主体是桑植民家人(白族人)。游神开始前,民家人组成庞大的队伍在祖祠外祭拜等候。游神开始时,民家人组成的仪仗队走在前面,会首和三元老司走在中间,后面是浩荡的文艺表演队伍和白族儿女。游神本主像每到各户都会停留,这是户主燃放鞭炮表示欢迎,并给有神队伍上茶水和食物,感谢本主光临及带来福祉。在此过程中白族儿女齐聚岩塔,载歌载舞,感谢祖先的保佑。游神结束后,由于在巡游的过程中,本主神可能受到惊扰,所以要安神。这时,在端放神像的神台前,白族乡民纷纷献上祭品,叩首敬香,祈求先祖赐福,保佑平安。所以就整个游神活动而言,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白族儿女始终是主体,其中“会首、三元老司和仗鼓舞大师是主角”[1](179)。

1.会首。桑植白族游神活动的发起和组织者,称为“会首”。他在村寨中有重大的影响,一般为族长。游神的本主像由他负责制作,仗鼓师、国鼓师、唢呐师、九字鞭师等民间艺人由他负责召集,轿夫、锣鼓手、仗鼓队员的“中伙”(伙食)由他负责开销,甚至游到哪村哪寨哪天开头哪天结尾,均由会首安排。他不仅要懂得游神过程中的每道程序,还要懂得“巡”、“游”、“娱”等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如“出巡”,大家抬着村寨公认的祖先本主像神轿,必先到祖祠去“请神”,游神时必须将本主像抬到田间地头歇脚,让“神”与土地接触,以保佑农田丰收。

麦地坪的会首钟阳生,男,1932年生,白族,麦地坪白族乡农科站人,初中文化,5岁时跟父学游神,能唱能舞,能演唱《请神》、《游神》、《安神》等词,从1980年责任制下户,就充当麦地坪白族族长,年年坚持并组织声势浩大游神活动。并在游神时参与仗鼓舞、围鼓表演。他组织的麦地坪游神活动场面热烈,气势非凡,娱与乐、演与唱相结合,深受白族村民喜爱。当会首钟阳生逐渐变老时,他推荐钟会龙接任。按民间礼俗,他把钟会龙请到四座神像面前,将代表会首职务的礼帽或手杖郑重交给接任者,说:“这个头头儿(指会首)你当起——!”钟会龙接过圣物,说:“一定不让您失望——!”交接仪式便在大伙的见证下完成。从此,白族游神薪火相接。以下便是麦地坪钟氏会首的传承谱系:到目前为止,钟氏会首传至第30代钟桂萍和钟岳琴,第27、28、29代会首分别是钟善明、钟阳生(传钟会龙)、钟高万。其中,只有第30代钟桂萍和钟岳琴为女性。他们的传承方式一开始为师传,但现在大多为家传。会首们的文化程度随着教育的普及也在不断提高:从文盲、初中、高小,以至发展到大学。可见桑植白族对教育是十分看重的。而且为了让族人接受到更多的教育,他们逐渐放松了对会首学艺时间的限制:从以前6岁开始学艺逐渐演变为现在的15岁。

2.三元老司。三元老司是游神活动的通神着,是最重要的宗教角色。《王氏族谱》载:“三元老司,穿法衣,戴五佛冠,执海螺,三宝铃,随(神)轿护神。”护神(轿),是三元老司的第一职责。三元老司除了护神,还担当游神祭祀活动的首领,给神做一些功课,以显示本主神的尊贵和神秘。他先要亲自到本主神的供居地“请神”,唱《拜祖请神祠》:“山有昆仑水有源,花有清香月有影,竹子有笋树有根,莲蓬打从藕上生……”,行三叩九拜礼,请神下马,游神才正式开始。游完最后一个场所后,要安神,即把神像抬到祠堂,亲自做“施食”和“安神功梁”、“安坛”游神活动圆满结束。

3.仗鼓舞大师。白族俚语说:“游神不跳仗鼓舞,本主神像有些火!”说明跳仗鼓舞是游神中最不能简化的一项民间艺术表演活动。麦地坪白族乡的钟会龙因其跳仗舞的经历和水平,成为麦地坪一带的“仗鼓舞大师”。他5岁开始跟父亲学跳仗舞,10岁开始学游神跳仗鼓,15岁就能独当一面,在村寨树上一面旗,20岁并开始当老师收徒。他们弟子经过他指教与熏陶,现都是仗鼓舞师,成了当地有名的仗鼓舞者。他跳仗鼓,动作多,套路熟,诸如“二十四连环”和“四十八花枪”等招式对他来说都是得心应手,到情绪高涨时,他和乐手连连发出“哦—喂—!”吼声助兴,给人给人们送去美的享受与精神食粮。作为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者,仗鼓舞大师的名声远扬他乡。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其他民族的人们,但他们大多属于游览观光的性质。

二、桑植白族游神仪式的过程

桑植白族游神仪式的过程有请神、游神和安神三个步骤。因为各地信奉的本主神不同,所以这里就以白族人口密度高达97%的麦地坪乡为例进行论述。“每年的农历10月15日是麦地坪游祖先钟千一和潘大公的日子”。[2]2010年10月20日(农历10月15日)麦地坪游神如期举行,具体过程如下:

(一)请神。上午10点,“游神”正式开始。麦地坪村寨的白族人组成浩荡的游行队伍,在舞龙队的牵引下,来到钟氏祖祠。请神时,三元老司执海螺、三宝玲唱《白族拜祖祠》:“山有昆仑水有源,花有清香月有影,竹根有笋木长菌,莲蓬打从籍节生,一拜祖先来路远,二拜祖先劳百端,三拜祖先创业苦,四拜祖先荣耀显……”然后钟氏族民先把大、二、三本主神像从钟氏祠堂请出,两个男人抬一个菩萨,按大二三神的顺序,由锣鼓和龙灯引路,伴以仗鼓舞,一路几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向钟氏始祖钟迁一的居住地青峰溪村大屋洛出发。

(二)游神。上午11时开始“游神”,在会首和三元教老司组织下,钟氏族人将神像抬出祖祠,沿着大屋洛——铁栏桥——乡中心小学主会场这一路径进行游神。这时白族儿女组成浩浩荡荡的游神队伍,先为仪仗队:有举万民伞的、扛彩旗的,举白族各姓氏堂号的等;敲锣打鼓,吹牛角、长号和唢呐的民间乐队紧随其后,三人举着执事牌,四人抬着本主神像轿,土老司持着法器跟在神轿后;后面为各种表演队。当游神队伍到达各家各户门前时,九村十八寨的白族儿女都会主动出门迎接,各家各户燃放鞭炮迎接,他们以自己的本主真神能光临家舍为荣耀,象征祖先永远不忘他的衣裔。游神队伍将本主神像停放在岩塔里,唱上一曲《白族儿女跳起来》山歌:“东边一座祥云起,西边一座紫云开,祥云起,紫云开,白族儿女跳起来!”接着会首一声喊:“跳仗鼓”。仗鼓艺人们围成一团,仗鼓舞、围鼓、唢呐、横笛、长号纷纷表演,参加游神的白族儿女跳上九九八十一圈的白族仗鼓舞,祈求风调雨顺,庆贺民族团结,十分热闹。

游神队伍到达乡中心小学主会场后,事先准备好的鞭炮,铺天盖地而来。各族群众汇集一处跳仗鼓舞、摆手舞,唱山歌,吹牛角,民间艺人献技献艺,玩龙灯、狮子灯、花灯,打三棒鼓和九子鞭等,欢歌笑语,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仗鼓舞表演队里,78岁的仗鼓舞代表性传承人钟会龙英雄不减当年,一群年轻演员舞得气喘吁吁,热汗直冒时,他却舞得气定神闲,游刃有余。钟阳生、钟会龙两位大师代表弟子众人、沐浴焚香,作揖跪拜,龙灯、仗鼓表演为游神收尾。

(三)安神。游神活动直到下午2点才结束,结束后,祭祀安神仪式正式开始。在端放神像的神台前,白族乡民纷纷叩首敬香,祈求先祖赐福,保佑平安。祭祀结束便是精彩的文艺演出,它将庙会烘托得热闹非凡。其中,有“张家界市第一把二胡”之称的下岗职工谷志凡带着市民乐协会来庙会助阵,合奏的“喜洋洋”、“赛马”、“欢聚一堂”等6首二胡曲目博得满堂彩;麦地坪民间艺术队的舞蹈《再握你的手》有模有样,观众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花灯《四季花儿开》,三男三女,三对花灯,女的端庄秀丽,男的幽默滑稽。小品《小郎相亲》表现白族儿女对爱情的美好追求。几十人登台表演的《仗鼓舞》,古朴明快,粗犷大方,把先人用于祭祀,节日喜庆表演的仗鼓舞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桑植白族游神仪式的功能

桑植白族游神作为最朴实的民间信仰活动,具有独特价值。

(一)增强民族记忆。桑植白族祖先从大理迁到桑植后,白族人为了纪念祖先,强调自己是白族的后裔,从而大力推行本主信仰活动,特别是游神。桑植民家人通过游神将白族民众聚在一起,不仅强调了自己的民族出生,而且也团结了白族群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二)娱神乐人,赛神感恩。通过庄严肃穆而又热烈的游神活动,庆贺与感谢本主和游神赐福祛灾的庇护之恩,人们抬着本主像,穿街过市。既树立了形象,又自娱自乐。本主像每到各家,人们都会在神像面前进行表演,即仗鼓舞等白族舞蹈,打击乐作伴奏,围鼓手尽情展示才艺,“《穿不着》、《八哥洗澡》、《灯罗汉》等原汁原味。唢呐调有《迎风曲》、《拜八仙》、《上四河》”[2]等,还有土长号、海螺、横笛等共同吹奏。表演不受人员和节奏的局限,男女老人均可加入到队伍中去,扁担、饭篓、火钳、木棒、木桶等成为器具,没有道具空手也行。整个“游神”仪式热闹非凡,长长的游神队伍穿过来熙熙攘攘的人群,五位“祖先”在人山人海中显脸,成为一道绚丽风景。

(三)商贸促销,经济开发。游神那天,所在的庙会或墟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市场十分繁荣,生意异常火爆,各行各业生意人均借助游神机会开展各种商贸促销活动,既为游神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又给人们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享受到了游神所独具魅力的精神文化大餐。游神活动同时也为白族儿女与其他民族之间进行商贸,交流情感提供了一个平台:游神队伍游完村寨来到集市上,开放、豪爽、侠义、豁达的各民族的姑娘小伙或歌或舞,有说有笑。以歌为媒,以舞为媒,相互之间互诉衷肠,交流情感,对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谐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四)开发价值。桑植白族起源于宋末元初时期,在云南大理的“寸白”服役的谷均万等躲战乱来桑植定居,从此世代繁衍。游神这一民俗活动,有着许多历史渊源,包括“三元教”产生、仗鼓舞起源、请神调、曲的来历等,无不与湖南白族形成的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息息相关,还与白族迁徙史有关。这是研究桑植白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民俗等方面的一块“活化石”。同时,它作为一种活态民俗文化的再现,也是湖南白族对外宣传的一种有待深度开发的旅游资源。随着张家界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白族游神活动在旅游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开发价值越来越明显。加上“此项目又被列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它所具备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不可低估”[2](P121)。

桑植白族游神作为本主信仰的重要活动,随着人们精神信仰的改变曾处于濒危状态,这就要求各界给予他更多的关注,使其能如火如荼地开展。

[1]谷忠诚.湖南白族风情[M].长沙:岳麓书社,2006.

[2]谷俊德.月十五日:麦地坪赶庙会[J].民族论坛,2003,(11):76.

Analysis of God Ceremony and its Functions of Sangzhi Bai Nationality

ZHANGMing, SHANGQing, GONGYong

(History and Culture Institute,Ji Shou University,Jishou,Huna416000)

Sangzhi Bai nationality God ceremony originates from Bai folk“benzhuhui”[1](P99),which is in memory of Wang Pengkai,Zhong Qian yi and GuJun wan.The Lord God who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Sangzhi Bai nationalitywas evolvedfrom ancestors,hero or noble folk people.This paper explores Sangzhi Bai God ritual activities,activity groups and other heritage status based on anthropological fieldwork method.At the same time,the author elaborates the function of national memory,commercial promotions and entertainment.

Sangzhi Bai nationality; God ceremony; general situation; function

B91

A

1671-9743(2011)10-0017-03

2011-09-04

吉首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桑植白族本主信仰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项目编号:su-cx-2010-09。

张 明(1988-),男,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08级学生。尚 晴(1988-),女,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08级学生。龚 勇(1987-),男,苗族,湖南泸溪人,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08级学生。

猜你喜欢

桑植麦地白族
乡村振兴视野下桑植民歌的创新研究*
桑植隧道监测方案研究
后记 一生的麦地
青青的麦地
蓝天与麦地 千阳万亩旱作梯田
浅谈桑植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以传承人向佐绒为例
路过一片麦地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白族敬酒歌